紫花醡醬草的回憶

通往銀行的人行道有幾個超大花盆,種著觀葉植物。
泥土中有不少野草野花,其中特別顯眼一排桃紅色小花,
是小時候玩扮家家酒遊戲重要道具之一。
那時還不知道它正式名稱叫「紫花醡醬草」。
還是文盲的我們都跟著玩伴維君姐喊它「耳環花」,
不知道是誰給它取這麼特殊的別名。
若將它連根拔起,根可以繞成圈,圈住耳朵,
紫花朝下垂掛,搖頭晃腦時,花兒也晃動著,
像是古裝戲裡旦角耳垂長長花朵珠串或是閃亮流蘇搖動的耳環。
遊戲時,不管是把紫花醡醬草或地瓜葉戴在耳朵上,
假裝是耳環的那一刻,自覺美得不得了。
小孩子有得玩就好,不會去追究為什麼有這樣的花名。
另一個玩伴的堂哥愛模仿武俠劇中的大俠,嘴叼根草,
走路時故作大步流星架式,自以為瀟灑。
他告訴我們醡醬草其實可以吃,可酸澀酸澀,難吃。
維君姐阻止躍躍欲試的我們,
因為老師說,不可以隨便拔路邊的草或果實吃,小心中毒!
維君姐年年是模範生,我們聽她的。
除了把醡醬草當做耳環玩,小心摘下一朵朵紫花覆蓋在假裝是米飯的沙土上面,
看起來比較漂亮,那是最早的擺盤裝飾啟蒙。
無聊時,把醡醬草長葉柄剝離成絲狀,
用葉片互相勾住拉扯,比誰的先拉斷掉,輸的人要被彈額頭。
這遊戲是比巧勁,不是蠻力,念小學後,同學教我拉扯時如何運用手腕力量,才懂。

另一招更奸詐,就是把醡草醬的根留的比較長,對手如果沒作弊,
手中的草剝成絲線般細絲,一秒就被拉斷,居然有這麼卑鄙的贏法,我從未想過這招。
所以,我常被媽媽罵笨,不是罵假的。
後來,看龔小杰借我的漫畫書,故事裡女主角尋覓的幸運草就是紫花醡醬草,
據說若能找到四片葉子,許下願望都能實現。
多少年過去了,從沒聽說誰找到過四片葉子的幸運草,
看到的都嘛是三片葉子。想遇到幸運草,何其難。
以前,紫花醡醬草隨處可見到它的蹤影,現在極少看見,
或許是我的眼力不那麼敏銳了,總錯過這老朋友,
此刻,突如其來見到了,有著故友重逢的莫名喜悅。
【童年往事】紫花酢漿草的回憶 人間福報家庭版於2月4日刊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