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車要學棍波!」社會上一些滯後的思維。
幾乎所有想學車的人,都會問周邊的人一條問題:「究竟我應該學棍波還是自動波?」
這些時間就精彩了,身邊多數有很多人眉飛色舞地為你「分析」:
1. 「學車梗係要學棍波啦,有棍波牌嘅人,可以揸埋自動波車。但係考自動波嘅人,合格咗都唔可以揸棍波車㗎。」 2. 「男人唔識揸棍波都唔好話自己係男人啦。」 3. 「棍波車慳油啲,同埋操縱感好啲,可以享受人車合一嘅樂趣。」 4. 「外國好多人揸棍波車㗎,你有棍波牌去外國租車容易啲。」
當然有人會建議你學自動波,因為他們形容棍波牌「冇乜用」。如果我們清楚掌握數據走勢,社會實況,也許上面的「棍波優勝論」已經走入歷史。
「有棍波牌可以揸埋自動波車」
這個說法是正確的,不過正確的前提是你考試合格,取得駕駛執照。
在香港,要獲得駕駛執照,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學費已經是其次的考慮,昂貴的時間成本,才真正致命。
翻查運輸處的數據(下筆時能獲得最新的數據是2021年6月),香港有大約10萬人持有「學習駕駛執照」。私家車的考試合格率只有30%,輕型貨車更只有24%。要留意的是,這個數據其實並沒有分開第一次考和重考的考生,所以考一次就合格的人數,會更加少。
低合格率,正面而言,是能確保考生水準(當然有些人會評論考牌官隨便評為不及格,此文不贅了),只不過少人合格,代表著更多人需要重考。重考一來需要付出數以千元計的費用,而更加恐怖的是漫長的輪候時間。
筆試已經要等兩個多月,然後筆試及格後,更加要等200至300多日才等到路試。而2020年的經歷,讓我們充分感受到這些路試,可以因為疫情或者其他原因而長期暫停。
好了,待你去到考試,如果成功合格,恭喜恭喜。只不過,如果萬一不及格,你又要重新排隊,所以要真正拿到一個駕駛執照,隨時要一年或更多的時間才拿到。
有棍波牌的確可以駕駛自動波車,只不過學車的人,最核心的目的是取得駕駛執照。學棍波的困難度明顯多過自動波,駕駛棍波車需要兼顧的事項很多,及格率必然低過自動波。考慮不及格連帶的時間、金錢成本,為甚麼會建議人學「棍波車」?
「攞咗個牌先啦!」
「揸棍波,型啲喎,可以人車合一喎」
這個觀點與角度,要回應不需如上段般援用大量數據。也許下面的對答已經足夠:
「揸 Tesla,更加型啦!」 「Lamborghini Gallardo 2013年都已經放棄棍波啦!」
當然,有些人喜歡揸古董車,那麼在學懂駕駛後,掌握駕駛的技巧,才去補考棍波牌,亦無不可。有幾多駕駛者第一部車,就是沒有自動波箱的古董車?
駕駛車輛需要經驗,而經驗需要不斷累積,學車那十數小時,絕對不足以讓我們充分操控車輛。真的享受人車合一的人,何不充分掌握車輛駕駛的基本,才進深瞭解棍波車的樂趣?
逐步逐步來,不要一步登天去學。
「棍波車慳油啲」
這些就是社會的滯後「智慧」。
傳統而言,這個說法正確。不過你是在現代、未來駕駛,過去的表現是否代表未來表現?每年車廠用億美金計的資金研發、改進性能。
上圖來自美國能源部,在2014年時,自動波車的能源效益,已經追到棍波車。這個看法已經不再正確。
應該沒有人會說「56K上網已經足夠」吧?
「外國好多人揸棍波車㗎」
這句可圈可點,視乎所說的外國是甚麼地方。在美加,棍波車是天然的「防盜系統」,因為賊人不懂得操控棍波車。
而在歐洲,情況可能不同,長期以來,棍波車都是歐洲車的主流,只不過在英國,自動波車的銷量已經超過棍波車,而貴價車更加是淘汰棍波最快的車種。歐洲各國更已經定下了淘汰燃油車,改用電動車的時間表。(電動車沒有棍波的呀~)
在這一刻,歐洲是棍波車最後的橋頭堡,只不過棍波車被取代的趨勢已經勢不可擋了。
如果在2010年問「我應該學棍波車定係自動波車?」這個問題仍然有討論空間,只不過現在已經是2021年。社會改變了、科技改變了,一些滯後的思維,亦應該要改變了。
現在的情況,很像數碼相機剛剛出現的年代,有很多人大力讚賞菲林的好處。菲林固然有其特殊美學,正如駕駛棍波車都有其特殊魅力。
然而多數學車的人,都是希望盡快取得車牌方便代步,嘗試駕駛的樂趣,那麼還有甚麼原因要一開始就學困難的棍波?
社會正在急速改變。科技經濟的急速變化,讓太多過去合用的「常識」變得不再合理。在聆聽他人建議之前,自己要懂得分析。
不要相信他人的「我覺得」。
不要讓這些滯後的傳統智慧桎梏了你自由的選擇,更不要讓這些滯後的傳統智慧導致你作出錯誤決定。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