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麽要支持獨立書店
#1111書店歇業潮,這個黑色的hashtag在被紅色資本主義裹挾的日子裏異軍突起,引起不少討論(注一)。台灣的獨立書店串聯起來,在11.11這天歇業,是爲了抗議大型電商為促銷而掀起的打折潮流——66折的書價甚至低於書店的進貨價,也讓原本就量小利微的書店行業雪上加霜。對此,有人質疑,所有的商品都會打折促銷,憑什麽消費者要對書籍另眼相看,堅持用正價選購商品?從這一角度來看,獨立書店的歇業行動似乎是反市場的情緒勒索。而我想說說,爲什麽我們要支持獨立書店——不是因爲它在電商擠壓下成爲需要被扶持的悲情產業,而是因爲它提供了讓人跳出自由市場定律和資本控制之下的生活的可能性。獨立書店是破局者,而歇業行動是一種提醒。
破的是資本和意識形態的局。紙本書是商品,前提是它能成功進入商品流通的市場。而現實中,獨立出版和自由創作人的作品,往往絕跡於大型連鎖書店或網絡電商的銷售渠道,只能通過小衆途徑流通。習慣在大型書店或電商購物的讀者,認爲架上琳琅滿目的書籍便是圖書市場的全部,其實不然——電商以海量的商品清單,以及精密的算法,為讀者度身訂造推薦書目,營造出整全呈現圖書生態的幻覺,實則在神不知鬼不覺間,剝奪了讀者自主閲讀的權利。
獨立書店的存在,正是提供了突破閲讀盲區的可能。獨立書店為獨立出版和自由創作人提供進入市場的另類渠道,在作者寄賣、讀者訂購、書店銷售的過程中,與作者和讀者建立緊密而靈活的關係,同時聞風而動,隨時準備吸納與提供最新銳的作品。尤其近年來社會急劇轉變,激發了個體紀錄時代的創作自覺,任何人都可以是創作者,民間記錄、小誌和社區出版崛起,獨立書店因此更加成爲了另類論述的流通場所和發聲空間。作者只需將作品帶來書店,經過簡單的介紹和寄賣手續便可上架銷售,作者和讀者的距離縮短近乎零,這是大型商業運作所不能有的小店之美。更有甚者,一些獨立書店(如香港艺鵠)將部分盈利用於發起出版項目,進一步成爲文化生產者。
獨立書店不僅是圖書生態圈中的重要一環,更是實體社區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寫到這裏,我想起「停留」的概念。一個能夠令居民建立起深厚感情紐帶的社區,往往是能讓人停留的地方(董啓章便曾不無諷刺地說香港是「通道之城」)。難怪商場往往要書店或咖啡進駐,提供人們停留之地——這是帶來附加價值的第一步。「打書釘」和「流通資訊」是人們在書店内最主要的活動,也因此,書店是社區營造的重要場域,一間好的獨立書店,往往超出其書店的本職,而成爲所在社區一個重要的公共空間。例如新近在深水埗大南街開張的一拳書館,在賣書之餘亦組織多種社區活動,同一個空間,可能同時有盲人按摩、講座以及在旁閲讀的讀者,是多元異質的社區活動發生地。
1111書店歇業潮,正是希望提醒公衆留意到獨立書店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讀者在獨立書店消費,實則是在踐行倫理消費——所付出的金錢不僅購買了商品,更彰顯了其作爲社區持份者和文化公民的身份。面對電商折扣戰,獨立書店正正要主動出擊,發揮其不可替代的優勢,創造自由停留和交流的實體空間,打破網絡算法砌起的知識壁壘,連結在地社區的脈絡。做電商不能做的事,賣電商不能賣的書,只有業者和讀者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獨立書店才能找到堅實的立足之地。
注一:相關報導:《雙11|43台書店集體「罷市」抗議電商頂爛市 港同行:敏感書轉台出版長遠或受波及》https://hk.appledaily.com/china/20201111/3JLVM6JI4NAH7N6SAYNIGL7LNM/?fbclid=IwAR1pfEYLBR7gablZZgkW8kSbkbymNudaEjEx8WPN1Zh4fH3IdLHdX3NxbwE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