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長的一天──《D-Day》
數年前看過Stephen E Ambrose的《D-Day》,說的自是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登陸的二戰戰事。盟軍早於1943年便著手策劃這場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行動,雖然盟軍當時已登陸意大利,但受制於意大利的山地地型及德軍的負隅頑抗,盟軍只能緩慢推進;另一方面,蘇聯在東面遭受德國部隊的多次圍剿,數十萬士兵戰死或被俘,德軍更將戰線深入至莫斯科、史達林格勒等重心地帶,蘇軍因此備受壓力,故此史達林已多次要求英美兩國向納粹德國施加更多軍事壓力。在這戰局下英美兩國將領均同意要在歐洲西部開啟新的戰線,這一方面可以減輕蘇聯的壓力,同時歐洲西部的平原也更適合大量部隊、特別是裝甲師的作戰需要,故此拓展西面戰線事關重要。
面對德國的防線,盟軍在登陸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在登陸前,德軍一直在猜測盟軍的登陸地點,其中與英國本土距離最短、登陸後離德國心臟萊茵河區也較近的Pas-de-Calais便成為德軍的重點防守區域。盟軍考慮到德軍的嚴密防守只好放棄在該區登陸,改取較遠的諾曼第為登陸點,但盟軍也沒忘記藉此將計就計,利用該地區為煙幕,來吸引德軍派重兵駐守。在登陸前盟軍執行了代號為Fortitude的誘敵計劃,透過反間諜散播虛假電訊、設置假軍營、坦克等令德軍以為登陸重點在Pas-de-Calais,結果納粹指揮部便將較多的精銳裝甲師(panzer)投放在該區,這大大削弱了諾曼第一帶的防衛實力。同時盟軍亦加緊研製不同的裝備來橫渡英倫海峽,例如美軍便大量生產Higgins Boat──一款小型、能搭載數十人的兩棲登陸艇,它由美國人Andrew Higgins發明,他的發明甚至被艾森豪威爾稱讚為“He is the man who won the war for us.”,因為只有吃水淺、駕駛靈活的Higgins boat才能夠將步兵送到淺灘上,而由美國各大小船廠都能生產這款小艇,滿足了軍方大量而迫切的需要。而英國發明的Hobart’s Funnies(以坦克車為底盤、然後改裝成掃雷、兩棲登陸或其他用途的裝甲車)及Mulberry人造海港等更是協助盟軍克服登陸的難題。最終盟軍在D day當天派遺了27艘戰鬥或登陸艦艇,另外還有2600隻Higgins boat或同級登陸艇,艦隊佈滿諾曼第一帶的海峽,而且在空軍的嚴密防護下,登陸艦艇絲毫不受德國海軍或空軍的騷擾。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如何將近乎18萬的士兵送上灘頭。
無庸置疑,這些周全的準備都的確有效減少盟軍的傷亡,但是最終決定盟軍登陸成敗的,還要看德國的防守策略,而這方面德國的表現可說是乏善足陣。先天來說,德國的資源本來就遠不及英美等國,而希特勒竟又患了大頭症,同時向英國及蘇聯發動入侵,讓德軍要應付多方戰線;希特勒多疑的性格又屢次干擾將軍們的調兵遣將,他甚至要求出動裝甲部隊時要先獲得他的批准,這種指揮機制耽誤了關鍵的戰機。而負責守衛「大西洋長城」的兩大統帥︰倫德施泰特(Rundstedt)及隆美爾(Rommel)又對防守策略抱有南轅北轍的看法,整條戰線缺乏一致的作戰策略,這些都令長城在開戰前已露出了缺口。
另一方面盟軍也獲得天時的庇佑︰盟軍原訂在6月5日開始登陸作戰,但因為天氣問題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Eisenhower)決定押後一天,而德國的指揮官也以為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盟軍將無法登陸,故此紛紛離開前線開會或放假,連隆美爾也相信盟軍只會在漲潮時登陸(他一直深信漲潮時士兵可以以最短距離穿過海灘,但盟軍最終選擇在退潮後登陸,因為上漲的潮水能協助登陸艇離開海灘),故決定返回後方與妻子慶祝結婚週年紀念。本來若果天氣持續惡化的話,盟軍的登陸計劃便要押後至六月中,這樣德軍便極有可能發現盟軍的部隊,而且盟軍士兵早於6月4日上船,他們經歷了十多二十小時暈船之苦後又要在十多天後重新經歷這些煎熬,士氣必會大受打擊,至此艾森豪威爾面對著一個兩難困局︰要麼冒著被發現的風險押後登陸作戰,要麼便要在風雨交加下強行搶灘。但奇蹟的是,氣象局預測6月6日將會有好天氣,艾森豪威爾最後孤注一擲,宣佈行動如計劃進行,結果盟軍登陸當天剛好是德軍最群龍無首的一刻︰由於德軍沒有制空權,隆美爾不敢乘搭飛機而只好乘車,隆美爾要一天後才回到總部(我想當時身在車子上的他心裏一定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吧),這時盟軍已在諾曼第的五個灘頭建立登陸點,而防線上不少德國士官也不在前線;當德國將領打直線給希特勒、要求動用裝甲師時,卻正值遇上這位元帥的睡眠時間,他的部下又懾於他的威嚴而不敢叫醒他,結果最黃金的數個小時就白白被浪費掉了。最終盟軍在D Day成功將175,000名不同國家的士兵送上岸,而陣亡人數「只有」4900人,算是非常輕微的代價,更重要是是次登陸揭開了歐洲西線戰事的序幕,就如艾森豪威爾所說︰“The tide has turned!”,德國戰敗的日子終於指日可待。
個人相信若果這次戰役失敗,盟軍恐怕一、兩年內無法再發動登陸戰。損失了的裝備可以重新生產,但陣亡的士兵就要長時間培訓才可以補充,而且像英國這些人口本來就不多的國家更是面臨兵源短缺的問題,更重要是登陸失敗將會大大打擊盟軍各國人民和士兵的士氣,這令日後盟軍更怯於發動兩棲作戰。從這方面看,盟軍(及至全人類)算是非常幸運,在這關鍵的一戰中盟軍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否則世界歷史可能會被大大改寫︰試想假若盟軍登陸失敗、蘇聯或許會在這段時間扳倒德國,那麼今天我們會否看到一個共產陣營為主導的歐洲?
是次戰役的死亡人數雖然不足五千人,但在Omaha及Juno兩個灘頭的戰況還是非常慘烈。Omaha由美軍的第1師及29師攻堅,而Juno則是由加拿大師負責(說起來加拿大部隊在這次及1942年的Dieppe raid中都面對重大傷亡、而香港在失守前加拿大也有派兵加強防守,但最後也是兵敗被俘。加拿大的士兵在二戰中或許不如英、美軍隊「搶鏡」,但他們的傷亡卻是十分慘重的),三個師合共有61000名士兵,陣亡人數是3300多人,比率上約5%,但如果單計首波登岸的士兵來說,他們的存活率不足一半。這批首波士兵不少甫下船就被射死於海中,有幸生還的大多只能拋下武器和裝備、勉強爬上海灘後瑟縮於障礙物中,他們基本上已經失去戰鬥力,只餘下求生的本能。一名美國29步兵師的士兵指在行動前的簡報會上,指揮官坦言即使他們葬身灘頭,但只要能將裝備運上沙灘,他們已經作出最大貢獻,這讓其後而上的部隊能夠檢起灘頭物資繼續前進。
書中還有很多我很喜歡的小故事,以下摘錄一些︰
- 美國82空降師負責奪取Utah灘頭外圍的據點,以阻止德軍前來增援,他們要在6月6日凌晨十二點摸黑空降至指定地點。結果載著士兵們的運輸機來到法國上空時便遇上猛烈的高射炮火,當中一架飛機上的領隊Mathias被高射炮火擊中︰
When Lieutenant Mathias was wounded from the shell burst and the green light went on, he had enough strength to push himself out of the way, so that the men behind him could jump. Had he done so, the crew of the C-47 could have applied first aid and – perhaps – gotten him back to England in time for a life-saving operation. Later, every man in his stick was certain that Mathias must have had that thought.
Instead, Mathias raised his right arm, called out “Follow me!" and leaped into the night. … when he was located a half hour or so later, he was still in his chute, dead. He was the first American officer killed by German fire on D-Day.
- 在6月5日凌晨,艾森豪威爾和眾將軍再次開會,決定是否押後登陸計劃。考慮到錯過6月6日後登陸行動最少要押後十多天,這對一批已經如箭在弦的士兵來說會是很大的打壓,而且作戰計劃亦很可能被德軍識破,艾森豪威爾最終決定啟動作戰計劃。下達命令後︰
Then the commanders rushed from their chairs and dashed outside to get to their command posts. Within thirty seconds the mess room was empty, except for Eisenhower. His isolation was symbolic, for, having given the order, he was now powerless. As he put it, “That’s the most terrible time for a senior commander. He has done all that he can do, all the planning and so on. There’s nothing more that he can do."
- 回顧這段登陸歷史,Sergent John Ellery (美軍1師第16旅)提到領導的問題。他指出現場看到很多初級軍官或NCO (non-commissioning officer)主動帶領倖存的士兵衝過海灘及指揮作戰,而他們的存在是軍隊中最不可取替的要素︰
“We sometimes forget, I think, that you can manufacture weapons, and you can purchase ammunition, but you can’t buy valor and you can’t pull heroes off an assembly line."
- Robert Capa是有名的戰地攝影師,他有句名言︰”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re not close enough.”,故他堅持走進前線觀察及拍下戰場上的每個畫面。D Day當天他也同樣跟隨美軍在Omaha灘登陸,並拍下106幀照片,回到英國後他將菲林交給助手沖曬,焦急的助手為了快些沖出照片結果用了過熱的溫度來烘乾底片,近百張珍貴的戰地照片就被摧毀了,最後只能勉強救回8張。如果我是Robert Capa,我應該會想勒死那名助手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