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山东兄弟
我和小公寓說,線上聊天只能是線下交情的一種延伸。或許我老派,但能真正認識一個人的方法,還是得回到與他人現實生活中相處的感受。比起大腦在純聊天時得賣力工作賦予文字各種各樣的意義,身體的五種感官收集的資訊往往更全面且快速。再次回到網絡世界時,他們表現出來的自己、作的承諾才變得真實。
當然,今日許多事情的發生,會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判斷能力:他們其實真的看起來很誠懇,但是為何最後還是作出這樣的舉動?尤其線上線下的品性判若兩人,我該相信哪個版本?
有時刷到一些語錄,教人怎麼讀人、識人,總覺得這種方式過於簡單粗暴,但我可以理解:這是趨利避害,減少個人損失和麻煩,不想多耗時間在‘’不值得‘’的人身上。然而,一遍一遍地向他人坦誠展示自己的內心,藉此希望對方報之以李——以你為不信邪,畢竟大家已認識多年,到底還有什麼不好說的呢?到了最後,还是會掉進自我怪責的漩渦:你怎麼最后还是讓自己受傷了呢?
我忘了和奶凍說,把自己保護的很好的人,也會變得難以親近。敏銳的人都能察覺到,圓滑友善和藹滔滔不絕分享自己對世界所知也可以只是一個眼障法。他們內心作為人真正的渴望的、需要、討厭、擔心、害怕、喜歡的,都無從探測。
好幾次,因為和這樣的人相處,久而久之感到焦慮、擔憂,最後不歡而散,因為太努力理解他們,但最後無法如願,也感覺自己咄咄逼人,感覺自己無比笨拙,感覺自己錯判形勢造成蝴蝶效應,因此受傷。
簡單來說,一般人就只會給你一句話:性格不合。
當然,我有時也不確定這是不是小蝴蝶的那種一廂情願。畢竟開始相處上合拍,也並不代表人不會改變,而是我們相信真正的朋友都會想辦法磨合,互相看見對方所需,調整模式,不讓事情變得不可收拾。
或許我們太在意正確,而無法放過自己與他人的各種缺失。錯了很正常,但不更正錯誤就是不對。我们在意的,是行动、是后续、是未来。
不知道我們自認為的靈活與彈性,在他人眼裡是否又是另一種對靈活與彈性的執著?這會互相抵消的麼?
是我还没想透。
但我和奶凍說,至少我們在一切結束之前的柔軟,不應該是缺點。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