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牛潭尾|村民轟滅村 發展局副局出席居民大會:發展係為咗香港好

香港紀事
·
·
IPFS
·
村公所外掛上「反對滅村」、「愛我鄉粹 護我家園」、「誓保牛潭尾村」橫額,逾 400 名村民、村內作業者參與。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政府早前公布北部都會區牛潭尾發展大學城,屬非原居民村的元朗攸潭美村(牛潭尾村)面臨收地,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昨晚(6日)率其他部門代表,入村出席居民大會,簡介收地、賠償資訊,透露最快 2026 年作戶口凍結登記,首批受影響居民將於 2027 年開始遷出。

會上多名發言居民反對收地,轟與滅村無異。有村民斥政府一味想以錢打發村民、忽略人情兼毫不尊重,嘲「不如上埋太空啦」。林智文回應時指「發展都係為咗香港好」,又指日後安置屋邨或改變村民「住埋一齊」形式,但用「樓上樓下嘅方式都可以維持返嗰鄰里關係」。

大會由新田鄉事委員會及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辦事處舉辦,在攸潭美村公所對開空地舉行,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連同北都統籌辦事處、地政總署、規劃署,以及土木工程拓展署代表出席。村公所外掛上「反對滅村」、「愛我鄉粹 護我家園」、「誓保牛潭尾村」橫額,逾 400 名村民、村內作業者參與。

大會前導賞團突被取消 村民稱有官員提前入村「了解」

村內現有約 500 個住用建築物,發展將影響約 1300 名居民。村內曾擬在大會開始前,安排傳媒導賞團採訪村民及作業者,後來突然取消,一度傳出是因有官員提前入村「了解」。數名村民向記者確認,稍早前確有官員提前入村、惟未知所屬部門。

民建聯劉國勳作開場白解釋,牛潭尾早有消息要興建北環綫車站,但大學城、醫學院等發展是近日才公布,居民對計劃詳情、收地範圍有疑問,故舉行居民大會,期望日後安排兩名村長參與有官員在內的工作小組,繼續向村民發放資訊。

大會由新田鄉事委員會及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合辦,有村民質疑官員只是受邀出席、非主動落區諮詢。

料 2026 年凍結人口 首批受影響人士最快 2027 年遷出

林智文指是應劉國勳邀請入村聽取村民意見,他指項目發展範圍夾雜寮屋、村屋及棕地,計劃目前是首階段正作公眾諮詢,又透露會於 2026 年開始清拆前凍結人口登記,預料 2027 年首批受影響人士會先遷出,當中應以棕地作業者為主。

他續交代收地補償將維持現時政策,包括今年 10 月再度下調、設兩級制的收回土地特惠補償,其中農地首級賠償為每平方呎 1,070 元。至於已登記寮屋居民的安置賠償,屬免入息資產審查住戶,住滿七年可申請租置或購買專用租置屋村;需入息資產審查者住滿兩年可獲公屋安置;或領取後兩年內不得申請資助房屋、最高 120 萬元的核准特惠津貼。惟早前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曾交代,目前無意就牛潭尾興建專用安置屋邨,意味居民日後將被安置到其他地區。

林智文(左二)出席大會,交代收地、賠償等安排,回應村民指「發展都係為咗香港好」。

村民嘲只談發展:「不如上埋太空啦?」

會上不少村民不滿「被發展」,於諮詢環節表明反對收村。其中在攸潭美村生活逾 50年、三代同堂的村民王先生(化名)指,攸潭美村是他與父母生活的「根」。到場官員只是執行計劃而非決策者、只著眼賠償,但村民生活已與土地聯繫,非金錢可以補償,也不能只停留「口腔期」僅為經濟條件感到滿足。

王先生續指,官員和立法會議員制定政策時,應以人倫關係出發,「但好可惜今日講嘅係,我好有經驗,我要點樣賠償、點樣令啲人居住得好,由平地轉上到高地,不如上埋太空啦?」他又指香港財赤逾千億,政府應考慮庫房儲備,質疑大學城計劃突出現,只會如數碼港、中醫港一樣「假大空」,若事事要求宏大,何不返回內地追求?王先生批評當局在缺乏諮詢下,便說要發展要求村民搬走,直言官員「無大無細」、對村民欠尊重。

村民王先生(化名)批評政府毫不尊重村民意願,一味只談賠償、強調發展,嘲「不如上埋太空啦」。

年近七旬的村民朱先生也反對收地,他指村民是從報章得知攸潭美村要被收、甚至滅村,質疑落場官員是應議員邀請出席,而非政府主動派員入村親身諮詢,感不受尊重。他指祖父是開村村長,批評當局忽略鄉間人情、歷史,而發展亦「未必一定要大學城喺度就有文化氣息」,形容攸潭美村三面環山,有條件作綠色發展、與大自然共融,反問為何一定要發展成車水馬龍、高樓大廈。

村民朱先生亦反對收地,指發展亦「未必一定要大學城喺度就有文化氣息」,建議當局考慮綠色發展。

林智文:設安置屋邨「用樓上樓下方式維持鄰里關係」

林智文回應指,明白村民對發展有不同意見,但新界發展夾雜不同土地,「發展都係希望為咗香港好」,又指明白村民對地方有感情,當局會盡量減少對村民的影響。因此已安排專用安置屋邨,又指住平房的村民未必能像現時「住埋一齊」,「但我將佢疊返高,用樓上樓下嘅方式都可以維持返嗰鄰里關係」,重申「改變對香港進步有好處」,期望村民理解。

林智文指當局會設專用安置村,「用樓上樓下嘅方式都可以維持返嗰鄰里關係」。

回絕換地重置可能性:否則是零和遊戲  

有居住 15 年的外籍居民提及,家園設有農場種植農產、生活環境宜人,問政府能夠換地重置(Land Swap)讓居民維持原有生活。林智文反問,若有其他土地能更換,政府為何不發展該地?指政府只能向受影響人士作現金賠償或居住安置,否則便是零和遊戲。(it’s not efficient, just a zero game.)

參與土地運動多年、於牛潭尾耕種近十年的農戶吳卓恆關注,當局會否提供特殊復耕安排。林智文稱除固有賠償外,可協助農民到農業園復耕。吳卓恆會後指現時資訊不足,連農業園是否有規限、是安排到第一或第二期農業園亦未詳細說明,或需自行覓地復耕。

會上有村民表現激動,認為當局收地歧視非原居民,強調他們的權利應同樣受到保障。

劉國勳則回應傳媒指官員明知有反對聲音,仍願入村聽取意見,又與鄉事會、兩名村長、居民代表以及議員辦事處成立工作小組;他將爭取日後在村內設社工隊,跟進居民意見。被問到發展是否事在必行,他稱公布北環綫時,不少村民已知要收地,今次是更清晰知道收地範圍。

發展局會後在 Facebook 發文指,部門代表細心聆聽、盡量解答村民疑問,又表示會面只是一個開始,當局會秉承「以人為本」精神,與相關持份者溝通。

當局指將於 2026 年開始凍結人口登記,受影響人士最快於 2027 年遷出;料全村約 1300 名居民受影響。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