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那些與台灣社會緊密連結的神明 還有與祂們相處的正確方式—《神靈臺灣》
臺灣人敬神、信神,不只民族文化使然,背後更有濃厚的歷史情感,開墾臺灣的艱辛、疾病災難的克服、豐收成功的喜悅⋯⋯

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台灣人的生活其實總是在「神明」的圍繞之下進行,儘管包含宗教的多樣性與盛行程度,都已經不如過去,但還是可以發現那些相關的元素,還是深植在我們的周遭。儘管如此,在科學教育的洗禮之下,新世代的台灣人們對於那些父母、祖父母輩們曾經虔誠信奉的神明們,確實已經不再那麼熟悉;既然祂們屬於台灣傳統社會的一部分,如果就這樣持式微、甚至消失,也將會讓我們與這塊土地的歷史產生巨大隔閡。
祂們不只是神明 更是台灣傳統社會的象徵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神靈臺灣.第一本親近神明的小百科: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知道的神明微歷史、拜拜小知識》或許是一本能夠避免這種斷裂產生的讀物,就算讀者不一定信奉祂們,卻還是多少能夠藉由其中關於常見神明的介紹、相關文化說明,更了解這塊土地的人文傳統精神。
包含媽祖、玉帝、城隍、玄天上帝、王爺等,《神靈臺灣》當中的主角涵括了超過30尊神明,還有供奉這些神明的知名廟宇;除了引用文獻、嘗試說明這些神明的原型與演變過程,作者更整理了該如何祭拜他們的眉眉角角,尤其對於可能已經不太拜神的現代人們,可以說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儘管書中的神明不是經常看見、就是曾經耳聞,藉由書中的介紹,讀者也可能發現一些自己過去存在的誤解或不曾知道的新知識,從那些幾乎可以說是拗口的頭銜當中,更可以看見道教神明系統與傳統社會制度間的緊密連結。
考究常見神明的身世 理解先民的篳路藍縷
為什麼人們會開始拜神?由於道教兼容並蓄的特性,藉由分析這些神明的身世,《神靈臺灣》的介紹同時也讓讀者看見那些神明背後,融合佛教、儒家思想的本質,甚至進而重新思考關於「信仰」的意義。儘管宗教在現代已經不是那麼風行,但或許有些事情就算過了幾千年還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不論古代的人們或現代人所追求的,可能也沒有那麼大的差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