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cheWu

@wenche_wu

【追劇筆記】以巴衝突焦點之外 巴勒斯坦平民所面臨的困境—《阿穆的生存之道》

《阿穆的生存之道》,是一部關於巴勒斯坦難民的影集,並且藉由這個特殊的身分,來呈現巴勒斯坦人所面臨的困境;儘管主角「阿穆」並不算是一個討喜的角色,但這樣的設定卻也讓這個世界與國際政治的荒謬性,更尖銳地被呈現出來。

【閱讀筆記】「氣味」其實就是植物和這個世界交流的語言—《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

作為一個生命體,植物其實也有著和外界互動、溝通的機制,只是那並不是人類所熟悉,或者可以說是我們經常忽略那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

【觀影筆記】離別與接受 極度簡單卻又充滿後座力的成人動畫—《再見機器人》

獲得多項大獎肯定的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講的其實也是關於離別的故事,但在細緻的處理之下,儘管講述的故事相對簡單,卻反而能夠在觀眾心中,帶來更加巨大的迴響。

【閱讀筆記】「不在場」的鄉愁 在台港人煙霧瀰漫的過去與未來—《煙街》

要說喜歡嘛,其實也沒有到推薦序中作家張亦絢那樣的程度,甚至可以說是在語言跟文化的隔閡之下,他者的身份經常讓我對於其描述的情節感到疏離;但另一方面作者沐雨確實在這八篇故事當中,創造了不同於台灣社會的風景,以及一種異鄉人的心境。

【聽歌筆記】如果你也感到迷惘 或者因為過去受的傷害無法釋懷—《勿忘你/林宥嘉》

你也喜歡聽歌嗎?對我來說,聽歌既是享受也是抒發,有時甚至能夠成為一種心靈上的充電。從2025年開始的這個新專題,是關於那些曾經或總是能夠讓我從中獲得一些什麼的歌曲,但願它們能夠幫助更多偶然看到這些文章的讀者,給予需要的人方向、解答,或者單純就只是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追劇筆記】以台籍日本兵為主題 直面本土台灣人的社會困境—《聽海湧》

以台籍日本兵來談論台灣人在歷史上的身份認同困境,加上前陣子立委刪除公視預算的爭議,讓《聽海湧》不論在戲裡戲外都引發了討論;在被譽為「2024最強台劇」的同時,篡改歷史、醜化特定人士的批評也隨之而來。

【閱讀筆記】大量使用視覺的時代 明眼人看不太到的視障者日常— 《視障者的機智生活》

我們的生活非常大程度上必須要依賴視覺,就經驗上來說,「視力」似乎也是我們在健康檢查時,相對常測量的項目之一。那麼,喪失視力對一個人會有怎樣的影響?在一個必須要大量運用視覺的現代社會當中,視障者又該如何自處?

【追劇筆記】雖然誇張還是帥 呈現醫療困境喚醒醫生初心的醫療韓劇—《外傷重症中心》

有著天才般的醫術,卻因為個性受到排斥,只能夠一次次證明自己、實現自己心中的醫師理想,2025年開春韓劇《外傷重症中心》多少給人一種動畫《怪醫黑傑克》的氛圍;但相較於呈現人性的黑暗與社會議題,它更著重在呈現韓國醫療困境,並且呈現醫療商業氣息日漸濃厚的現況。

【閱讀筆記】美國社會如何成為川普崛起的沃土 其中又預示了怎樣的「川普2.0」未來—《螺絲越來越鬆》

呈現在1970年代末期到2010年代「佔領華爾街運動」前後,美國社會與秩序的變遷。被稱為是「鬆脫的一代」,生長在這個年代的美國人似乎面臨了比過去更加劇烈的價值觀崩毀,但這一切到底是從哪裡開始?情況又是怎麼變得無法控制?

【追劇筆記】因為來自人性所以難以擺脫人性 用泰式的犀利觀點想像未來科技社會—《未來與我》

《未來與我》是一部泰國影集,它用短短四集的篇幅去探討那些可能在未來出現的科技,將會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與文化;當然,其中也有對於當下社會的諷刺與批判,而它訴說的方式更可以看出泰國與台灣顯著的民族性差異。

【閱讀筆記】當「貧窮」遇上「年老」那些可能是窮忙世代未來的底層樣態—《老窮奇幻紀事》

儘管描述的是現在,但《老窮奇幻紀事:臺灣底層社會的崩壞人生與求生邏輯》或許也已經足夠讓讀者看見未來台灣社會的縮影,特別是那些大眾們可能至今都還沒有認真關注過的底層。

【追劇筆記】經歷眾多爭議事件後 相撲界對世界的宣示與回應—《相撲聖域》

不只是傳統逐漸被和落伍劃上等號,2010年代以來的爭議事件與醜聞,更逼著相撲界必須做出改變。面對這樣充滿挑戰的局面,《相撲聖域》或許也可以視為相撲界企圖重返榮耀、向世界展現其中價值的回應。

【閱讀筆記】破碎、原始卻又充滿魔力 故事最一開始的緣起或許就是這樣—《在漆黑的夜晚,我離開了安靜的房間》

這本作品,是關於一位藥劑師,離開原本制式化的生活,並且在一趟旅程之後,生命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夾雜了公路電影和唐吉軻德的敘事元素,作者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文句安排,也讓整個閱讀體驗本身,挑戰了讀者過去習慣的文字模式。

【觀影筆記】相隔30年後 回望混亂年代的躁動心靈—《少年吔,安啦!》

就算是現在看也充滿震撼的作品,在相對保守的社會風氣底下,只賣出不算理想的700萬票房,上映的時間也只有兩個禮拜。但它真的有那麼糟嗎?除了曾在坎城電影節作為閉幕影片,光是被票選為「影迷許願修復清單」第一名,或許就證明它絕對值得更高的評價。

【閱讀筆記】企業利益凌駕於國家主權的經典案例 回顧東印度公司成為印度主宰者的腳印—《大亂局》

用「大亂局」來描述這段時間的印度,或許再適合不過,因為皇帝的怠慢,導致蒙兀兒帝國的衰弱,十八世紀的印度註定因為戰爭而飽受折磨;正是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給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掌權的絕佳條件。

【追劇筆記】超高齡時代 讓人反思老後生活的偵探喜劇—《臥底老紳士》

總共八集的劇情並不是太長,卻以相對幽默、喜劇的手法,呈現了老年議題的許多面向,尤其是在人們越活越久的這個年代,或許也更適合人們在觀賞的過程當中,思考自己的老後人生。

【閱讀筆記】從史料、文獻拼湊出「鴨母王」的可能真實樣貌—《羅漢門》

整本小說以「朱一貴事件」為劇情主軸,從起事前的行事風格來建立人物形象,接著才切入到事件本身。為了增強其中的「歷史」氛圍和真實性,作者參考了歷史文獻、縣志等史料,在兼顧文學性的同時,也企圖還原當時的人物樣貌。

【閱讀筆記】新的一年 就讓我們都從瓶子裡飛出去吧—《希望你也在這裡》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會有終點,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生或許就是一段由「遺棄」與「被遺棄」所構成的旅程;就像是「悲傷五階段」,從一開始的徬徨、挫折、憤怒、無助,到之後的接受與習慣,這些經驗儘管讓人不適,同時卻也讓我們一步步成長,演化成一個更加成熟的「大人」。

【觀影筆記】年代感滿滿 內容上卻總感覺缺了什麼的金馬得獎作品—《老狐狸》

或許是幻想太美好,在Netflix正式上架之後,實際觀看後的感受並沒有那麼喜歡;儘管可以從整個畫面看出劇組的用心,在多重元素的加總之下,觀眾卻也可能對片中兩位主角產生強烈的疏離感,並且因而無法沈浸在劇情當中。

【閱讀筆記】從「海洋」、「城市」到「網路」 台灣毒品問題的概略介紹—《戒不掉的癮世代》

在這本作品當中他把台灣毒品議題切分成「海洋」、「城市」跟「網路」三個部分,企圖藉由台灣在亞太毒鏈的角色、各世代不同的毒品類型,還有針對成癮者的訪談,來建構名為「台灣毒品」的圖像。儘管毒品議題複雜,但藉由週刊般通俗的文字,加上多樣的人物故事,也讓這個主題相對平易近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