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Web3 的世界做一個原生住民
這兩年來最流行的話題之一,大概就是圍繞在元宇宙以及 Web3 的關鍵字裡了,相信各大媒、網紅、youtuber 都已經把 Web3 的科普知識說得很透徹了,而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記錄目前為止,慢慢成為一個 Web3 公民的過程。
先說結論,目前為止使用 Web3 的經驗還挺陽春的,但未來會更好。
第一步,要從一個數位錢包開始
說是錢包,實質上應該是一組數字,它就像是 “地址”、“銀行帳號”、“身分證字號”。我們可以用這組數字去 “登錄” 區塊鏈網路,而不用申請一大堆的平台帳號,在 Web3 的世界裡它就代表你。而最廣為人知的就是 Metamask。


但這組數字不好看也不好記,我們需要門面包裝
假如要讓錢包地址變得更加親民,這組又臭又長的亂碼肯定不具有這個條件,也因此門面包裝變成了一個需求,就像是一部車子可能有他的生產編號,但我們會記住的是他的車牌號碼。
而在 Web3 網路裡最知名的 “車牌” 發行商,莫過於 Ethereum name service (ENS) 了,登記過後的 “車牌” 會在網路裡成為 NFT,之後想要查詢或是轉帳給這個錢包,不用再輸入複雜的亂碼,只要輸入車牌號碼即可。
也因此一些帥氣、有趣、迷因、稀有的名字很容易具有金融資產特性,可以在一些 NFT 交易平台上買賣。



紀錄網路上的個人成就
當我們開始用錢包地址與車牌徜徉在 Web3 的世界裡之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些紀錄可以是單純的交易歷史,也可以表示參與過一些鏈上的活動紀錄、學習經驗。
舉例而言,前陣子 Arbitrum 新網上線,舉辦了 Odyssey 的活動,凡事完成了指定任務,便可以去 Galxe 申請一份 NFT 證明,往後大家看到你的錢包裡有這個 NFT,就知道你曾經參加過這個活動,也可以間接表現你的活躍程度,反應這個錢包主人的 “個性”。

又或是像是 RabbitHole 這個項目,他在官網上提供了在許多的成就任務、學習課程,就好像在打電玩一樣,完成你有興趣的任務並且取得徽章,只是這個徽章是用 NFT 展示,並且存在你的加密錢包中,未來其他人看到你的徽章,就知道你做過了什麼事。

另外近期還有正在測試中的 Phi.xyz,是我自己覺得相當有趣的項目。他的特色是把鏈上曾經完成的成就具象化成一個物品,然後可以擺在你的土地上展示你的成就。物件相當有設計感且有趣,期待未來測試完成的那一刻。


還可以來參與組織投票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簡稱為 DAO,中文名稱叫做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白話文是一群網路原生族群透過民主投票的方式來治理一個組織,而投票過程都在區塊鏈上做上紀錄,以示公平公正公開,許多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也都在採取這樣的方式來制定分潤獎勵、各種權益等等。
而當我們想要來參與投票治理時,可以上 Snapshot 這個 “集中投票所”來搜尋自己有興趣的組織,而要參與該組的決策,則有相對應的條件,大多是持有該組織的代幣一段時間才能進行。



不仿也來投資數位公共財吧!
打造 Web3 的生態鏈絕非易事,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與精神來參與基礎建設。而 Web3 的基礎建設。但這些 “沒有薪酬的事情” 要能維持也是件困難的事,因此 Gitcoin 出現了,他的目的就像是打造一個群募平台,只是募資的對象是 Web3 基礎建設,民眾用的是數位資產來捐款。


每一筆捐款紀錄都將記錄在區塊鏈上,而且在 Web3 世界裡 “捐款” 是有機會得到 “回報” 的,這個概念就叫 Retroactive Public Goods Funding (RetroPGF)。在許明恩的 @區塊勢 訂閱內容就有一篇做了很好的解釋,他就像是非營利組織所發行的債券,募資後去從事有益的事情,最後該計畫得到政府的補助,於是非營利組織再回饋給當初捐款的債券持有者。而在 Web3 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空投了 (airdrop),或許你曾經的善行會為你的錢包帶來些許的驚喜!
完成了數位身分證,就來交朋友吧!
過往我們習慣了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如今也有幾個 Web3 的社交網站,若是要舉個例子第一個想到的就是 Lenster,使用起來有點像 Twitter,但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是每一則貼文都可以鑄造成 NFT 並且收藏,因此你能真正擁有你的話語權、擁有你的著作,不會被輕易刪除。


心得:Web3 使用起來還有很多改善空間
為了完成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把許多 Web3 任務給解了一遍,並且遇到許多不便的地方。
現階段來說受眾族群很小,已經習慣 FB、instagram 的大多數人來說要進來這個世界似乎吸引力不夠強,也沒有夠多的內容,還必須先具備有區塊鏈的知識才能信任這個系統。
在社交板塊,或許要等到初次使用網路就是 Web3 的年輕族群誕生,成長曲線才會爆發性成長,往正向飛輪邁進,現在的 Web3 幾乎都是技術人員、投機客居多。
使用錢包連結 Web3 的網路後,每個步驟都需要用錢包公鑰來做簽名,相當的費時、繁瑣,且操作完手都有點酸了,更別說要做到更複雜的社交功能等等。
現在正在進行中的 Boneh–Lynn–Shacham Digital Signatures (BLS signatures),是可以一鍵完成多項簽名的技術,或許在這個問題上是個解方,拭目以待。
再來是現在的 Web3 操作都是在電腦的環境下,體驗才完整。現有的行動裝置支援 Web3 瀏覽器,也都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此外也還不見去中心化的 APP 開發爆發潮,由此可知,Web3 is still very very early!!!
前陣子 Solana Labs 的子公司 Solana Mobile 出了一支可以開發去中心化 APP 的手機 Saga,可知產業已正視這個問題,也期待未來幾年會有很多很好的表現。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