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奸或是英雄?抗戰時期的何賢
抗日戰爭,這個不論在中國民間,還是學界都不斷不斷被討論的話題,照理來說應該是老掉牙的話題,西方漢學家卜正民卻從新的面向去探討。大部份抗日戰爭研究都把中國人分成兩種人 — — 堅毅不屈的抗日英雄、阿諛奉承的通日漢奸,但卜正民並不認同這樣的二元分法,他認為當時情勢複雜,不能輕易就判定誰誰誰就是英雄,或誰誰誰就是漢奸,必須深入細看當中的每一個環節,才可下出結論。
限於史料的關係,卜正民只好舉出早期長江三角州幾個被佔領的縣作為例子,說明侵略者、通敵者、老百姓等人之間所呈現的複雜關係。當日軍佔領了中國的土地後,迫切需要建立一個既穩定又善治的政府,證明日本出兵中國的決定是正確的,且對中國人民是有利的(日本宣稱推翻腐敗舊政府)。然而日軍的目標恐怕難以達成,一來一流的人才在城破前早已逃亡,剩下三流的人士可供日軍合作;二來穩定的政府需要穩定的稅收,日軍破壞了中國的經濟基礎,使稅收非常不穩。所以,早期的「日軍傀儡政府」管治非常混亂,比「舊政府」還要差劣。
大部份人或許認為漢奸為了利益參與「日軍傀儡政府」,但卜正民所描述的例子顯示出實情沒有如此簡單。雖然當中確實有不少人無法在「舊政府」獲得一官半職,只好投靠日本來提升自身地位,但也有某些人因為其他原因而選擇通敵。例如面對盡毁的家園,看見一群無家可歸的人,你或許會認為加入日軍會帶來那怕是一點點的幫肋,從而參與「日軍傀儡政府」。總而言之,卜正民呈現了人為何會通敵背後的複雜心理因素,令人更深思究竟「漢奸」的真正面貌。
中國淪陷區的通敵情況尚且如此複雜,作為中國「固有領土」、葡國殖民地、二戰中立區,被日本「圍而不攻」的澳門肯定複雜一百倍以上。關於澳門在二戰時期的論著汗牛充棟,有興趣的朋友自可自己找來看看,但有關澳門通敵者(或稱漢奸)的討論就顯得十分十分少。
中華民國戰勝日本後,迅速展開肅清漢奸的工作,由於不少通敵者逃往海外,因此肅奸工作延及海外,其中包括澳門。澳門政府要求中國提出名單,然後有確實的證據證明某人的犯罪行為,否則不會引渡該人返回中國大陸。中國前前後後提出多份名單,名單內人物有廣為人知,也有寂寂無名,包括董錫光、張恨刧、李根源、鍾子光、高可寧、傅德蔭,以及大名鼎鼎的何賢。
關於何賢的故事,相信不少澳門人、香港人都十分熟悉,但肯定不知道何賢曾被中國認定為漢奸,有通敵之嫌。至於何賢為何被中國認為是漢奸,筆者並沒有找到原因,但澳門政府,乃至葡國不認同中方的說法,反而認為何賢等人有功於澳門,拒絕引渡何賢等人前往中國受審。簡而言之,所謂的「通敵行為」在澳門出現了一種弔詭的情況:中方認為某人的行為是通敵賣國,應該判為漢奸;葡方則認為該人的行為是保家安民,應該視為英雄。
最後必須指出,中國捉捕漢奸的過程存有濫捕、勒索、斂財等非法的行為,所以有不少人被誣告為漢奸。回過頭來說,在兵荒馬亂的時期,一個人的所作所為真的有辦法就簡單下結論嗎?
參考資料:
《通敵:二戰中國的日本特務與地方菁英》,卜正民,遠流出版
〈伸張正義? — 戰後引渡逃匿澳門漢奸(1945–1948)〉,吳淑鳳,《國史館學術集刊》
〈傅德蔭“漢奸”罪與否 — — 戰後澳門肅奸典型案例剖析〉,莫世祥,《澳門理工學報》
原文:https://medium.com/@horsehavehistory/漢奸或是英雄-抗戰時期的何賢-9258686f4ed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