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I ECHO] 幸運變色龍
經濟學開宗明義就是一門人類選擇行為的社會科學。條件式的不同,注定選擇也會不一樣。例如交通。住在台北市,寸土寸金的成本,綿密又便利的公車與捷運交通網,搭上時間就是金錢的基本邏輯,基本就不考慮買車、養車。
不然看倌可以自己掂量看看。
一個台北市的停車位自有的話,二十年前就要一兩百萬,如今更是喊上四五百萬,買一輛七八十萬的頭又大(TOYOTA)之流擺那裡面,每年還要花五到十萬塊保養錢,更不用說那隨著國際價格上下起伏的油錢⋯⋯
而且自己家裡有停車位,到公司除非你是高管由公司提供免費車位,免不了一個月又是5K到7K不等的停車費,一年下來又是五六萬的開銷。如果公出業務單位,就算能報銷停車費,停車時間成本,也是一個要考慮的環節。
生活在台北市,只要熟悉了公車和捷運交通網的運作規律,緊急時搭配一兩趟計程車的開銷,既不用想停車的問題,也省去養車的開銷,現在網約車的加入,又讓計程車種有了更多元的選擇,省時、方便又滿足一些個人享受的心理狀態。
有人說可是停車位自有也算是一項投資。我同意,如果把停車位當成資產來說,我更會自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計程車,然後把停車位出租增加為每月固定收入項目。更何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也可減少個人碳足跡的貢獻,按照目前市場邏輯來說。
在台北市生活二十年的我,除了工作會不可避免的搭乘計程車,生活上有些難為之處也必須仰賴計程車,比如固定每年一次回貓醫院報到的活,從一開始兩隻小貓的輕盈,隨著她們個頭飛長,那還真是苦力活,有計程車的幫忙才大大地減輕我的壓力。
下面的紀錄,就是這樣留下的:
[20181207] 幸運變色龍
白白將近七公斤的重量,基本在鍛鍊我的雙手臂力,放棄搭公共交通工具,招了計程車回家。
上車依往例交代地點,司機大哥回頭問道,會說台語嗎?
會啊。語言上習慣當變色龍的我,立馬轉換成司機大哥的腔調應著,沒問題。
哥:我是新北市的。同事聽我說要來台北市,提醒我說不要說台語,要說國語。
我:沒那回事吧,一般是說國語沒錯,不過會說台語的還是很多。
哥:台北市是真的都說國語比較多。
我:像你剛剛那樣先問過我,就可以了....
司機大哥說他聽了一位語文老師的廣播,說孩子回到家就別說國語了,回到家就要說母語。
我說贊成啊,本來就是,我媽是閩南人,我爸是客家人,我在學校學國語說國語,回到家還是跟我媽說台語,跟我爸我奶奶說客語,跟我爺爺說粵語*,不用在學校教母語,而是本來在自己家裡就是講母語。
至於在外頭怎麼用?語言這東西就是來溝通的,能溝通的就好嘛。大哥跟我意見一致,一路聊得很開心。
到了下車點,照表跳價應給140,大哥豪氣干雲說,100就好!
今天真幸運~⁽⁽ଘ( ˙꒳˙ )ଓ⁾⁾
茄按:從小陪伴我、教我青草藥知識的爺爺,是奶奶的第二春,一位原籍廣東的老榮民,粵語和客語有部分重疊或相通的用詞,基本溝通不太成問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