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 孫小椒專欄:從「收容烏克蘭美女」到「俄羅斯前妻」:女性在父權國族敘事中作為本體和喻體
文/孫小椒(資深媒體人、流行文化觀察者) (原文發佈於2022年3月30日)
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剛剛打響的頭幾天,簡體中文世界最大的其中一則新聞,是中國男性網民大量「收容烏克蘭美女」的調侃,引發不少爭議,甚至被翻譯至海外網路,有烏克蘭留學生指相關言論引起了烏克蘭的反華情緒。
哪怕在中國網路民間普遍支持俄羅斯、支持戰爭、大量親俄假消息盛行的輿論背景下,這樣的熱梗流行都已經超出了簡體中文那條特別低的人道底線。這股風潮在連番熱炒和爭論之後,甚至引來中國官媒下場批評,指戰爭殘酷,應當謹言,網民才逐漸消弭。然而這個話題並沒有完全結束,外界對於議題關注的熱度過去之後,輿論場內事實上仍然存在大量反駁和爭執,倍感委屈的支持者認為這種調侃只是「口high」,將批評者稱為「女拳」、「聖母」和「反思怪」。
直觀地感受「接收烏克蘭女學生」這類言論,我們自然能感到對於女性的不尊重和對戰爭、生命的兒戲。但倘若仔細分析這種想法的脈絡,便會發現其中不僅是對女性的不尊重那麼簡單。
在一個國家面臨亡國之危的時刻,首先想到接收該國女性,這種思路,背後包含至少三種元素——國族主義、戰爭成敗、女性作為性資源。
搶奪女人、保護女人——戰爭中的性資源
在一個國族主義的父權本位思考者看來,女人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國家、政體的性資源,一個集體能否掌握、維護這些性資源不遭到別國的「搶奪」,關乎國力和尊嚴;而具體在戰爭或政權交替中,女性作為資源,也在男性的戰爭中被再分配。
這種將女性作為集體、政權的資源互相爭奪的思維,於世界各國的政權交替歷史中都有跡可循。戰爭時代,女性要麼作為需要被守護的財富,要麼作為一種財富獎勵,用來激勵以男性為主的參與個體。而在華語世界,它離我們其實很近。戰爭宣傳中,這種對男性個體喊話的論述無處不在:就在1949年以前,共產黨激勵陝北農民參軍的民歌就在當地廣泛流傳:「四月的麥子抽穗穗,誰說當兵的沒婆姨,只要革命成了功(嘿兒喲),一人一個女學生。」這首民謠後來被榆林文化文物局收錄在其出版的《陝北民歌大全》和《綏德文庫民歌卷》中。相關歌謠的曲調後來被譜寫上新的歌詞,演化成後來大名鼎鼎的紅歌《東方紅》。
在二戰中的日本慰安婦,是一個巨大的戰爭受害者群體,然而卻在女性作為國族資源的這種思想脈絡下,一方面作為仇日教育的素材得到關注,另一方面也遭遇了歧視、被羞於提及。美國藝術家李昌珍走訪各地慰安婦後,曾表示她發現各國是以「恥辱」的心態來面對慰安婦的議題,對倖存者儘管心懷歉意,卻又亟著遺忘這段羞恥的歷史。中國官方媒體和民間,甚至一直將慰安婦事件稱為「民族的恥辱」,直到近年慰安婦相關紀錄片上映期間,才有聲音呼籲不應再把慰安婦視為「恥辱」。
本族女性被他族佔有的「恥辱」,與其說是對同胞遭遇傷害的同情共感,不如說更多是男性本位視角下,對於女性資源被他族搶奪,一種集體主義「綠帽」的恥辱感。「保護我們的女人」,這種經常在政權相互敵對的語境下出現的宣傳話術,將女性資源與男人的尊嚴、羞恥感掛鉤,這句話事實上在說的,是「保護我們的性資源,如果保護不了,那就是我們的恥辱」。
賣身賣國、賣國賣身——對女性的國族主義物化
而來到貼近我們生活的現當代,這一思想幽靈也從未遠離。敵我意識掛帥的冷戰思維下,對女性的國族主義物化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如今戲言要收容烏克蘭女性的中國男人,是早年辱罵「嫁洋人」女性的中國男人的一體兩面。女性「出賣肉體」與「賣國」這兩個意象的相通之處,我曾在討論演員白靈的文章中涉及。而在簡體中文的網路世界上,中國女性要是和外國男人交往,常常遭遇仇視,被指「崇洋媚外」,「髒」,「賤」,女人選擇了外來配偶、尤其是「敵對」地域的配偶時,其個人擇偶就被解讀成一種對集體的「背叛」,因為她作為一份性資源,竟然膽敢不選擇中國男性,反而主動外流;反之,若有中國男性獲得了一個外來的異性配偶,他就成了揚眉吐氣的民族英雄。
而在烏克蘭戰爭的語境之中,這一幽靈顯得具體起來。
在簡體中文民間網路,烏克蘭於意識形態領域,近年來一直是因被西方勢力蠱惑、發動顏色革命而「亡國」的國家形象——而論證烏克蘭「亡國」最重要的表現,就是當地性產業和代孕產業的發達,當地的女性需要「賣身」。諸如《從「歐洲糧倉」淪為「歐洲子宮」,烏克蘭是如何墮落的?》等大量文章在華文網路上盛行,烏克蘭、烏克蘭人民、特別是烏克蘭年輕女性,作為聽信了西方勢力教唆、背叛祖國的反面例子存在,曾經他們賣國,如今他們自作自受,他們的女性需要出賣肉體。這類文章列舉出烏克蘭政府諂媚歐美男性的「惡政」,包括將賣淫者的處罰從坐牢改為罰款,這一項性工作者非罪化的舉措被簡體中文網路視為是出售本國女性;而儘管烏克蘭確實存在代孕產業風行等爭議現象,將烏克蘭女性說成「歐洲子宮」這一刺耳稱呼,則在其他語言中幾乎不可見,屬於中文世界獨家編造,正中父權的國族主義者下懷。
這說法大為國族主義男性受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2019年香港運動期間一名年輕女性在採訪中泣訴「希望我們能像烏克蘭一樣」的影片截圖於網上流傳。討論者無視脈絡與背景,譏諷該受訪者或將淪為與烏克蘭女性一樣出賣肉體。這種蕩婦羞辱、出賣身體的指責在批評社會變革中的女性時經常被使用,香港運動期間就有大量謠言稱有女孩自願當「天使」供抗爭者洩慾——在這種謠言思路下,抗爭者同樣是男性為主體。
通過賣身來賣國、賣國最終導致你賣身——女性的身體就這樣作為一種資源,在國族論述下個祖國僅僅地綁在一起,並且成為一種道德和貞操的枷鎖。
性幻想中的「無主之物」
華文網路論述烏克蘭女人「淪陷」的另外一面,是對烏克蘭乃至東歐女性的普遍的性幻想。
如何迎娶一個美麗的烏克蘭女性,在中國互聯網上素來是一種流行的都市傳說。早在約20年前,就有中國男子將自己「如何娶到烏克蘭美女」的故事放在BBS上分享,一時走紅整個華文網路,後來更延伸為中烏婚介、代孕生意,目前不少在中國社交平台上的「中夫烏妻」搭配網紅,很多都是為了經營這類生意,而這類婚介、代孕中介的誕生,原本也是迎合了該都市傳說的需要。
因而如今,在他們看來,烏克蘭國家要亡了,這個國家的女性便作為一種貨物沒有了「主人」,這時候去佔個便宜,撿一件「無主之物」,也是無可厚非。這樣的玩笑,在父權思維的國族主義者看來,自然覺得有趣又應景。
「你其實只能向祖國的懷抱撒撒嬌!」
而我們明確了當女性作為本體,在國族主義論述中是這種樣子的之後,就不難理解女性在國際關係中作為喻體,為什麼會是這幅模樣。
在收容烏克蘭女性的風波消停後不久,網上開始流行另一種說法,試圖以此解釋烏俄衝突:這種說法稱烏克蘭是俄羅斯的前妻,離婚後,與歐美勢力「打情罵俏眉來眼去」,又對幾個「孩子」不好,頗有義氣的前夫才忍無可忍出手。
這套說辭自簡體中文網路而起,在香港台灣也蔓延開來,但卻沒有在中國那麼受歡迎了——港台節目主持車淑梅在轉載說法之後,遭到不少批評,最後刪文道歉。
有大量批評集中在用家庭關係比喻國際關係時,對脈絡粗暴抽離。烏克蘭饑荒等人道災難隱身了,克里米亞複雜的問題被簡化為家長裡短,大量公民的基本人權不在討論範圍之內——這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當我們哪怕暫且順著這種粗暴邏輯,單純審視這個比喻的喻體,也會發現一個清晰的問題。認同這套邏輯的人,首先在認同兩件事:首先,女人離了婚之後尋覓新伴侶,是不檢點,是勾三搭四的;其次,只要男人給出了自認為「充分」的理由,忍無可忍,別無出路,就是可以毆打前妻,家法伺候的。
將國際關係的問題比喻為親密關係或者親子關係,這種話術對中文世界的網民來說並不陌生。在中國與台灣、中國與香港等問題的討論上,這種比喻也常常出現。
…
【本文未完,全文見《世界走走》:孫小椒專欄:從「收容烏克蘭美女」到「俄羅斯前妻」:女性在父權國族敘事中作為本體和喻體】
124.咖啡桌、LINE群組、莫斯科駐台代表處:當家鄉陷入戰火,在台烏克蘭人如何行動?
125.南韓體壇的逆權女孩:從教練虐待、體制漠視、厭女霸凌中生還,她們結伴同行
127.吳媛媛專欄:瑞典的性別中立教養—「孩子們只是剛好是男性或女性的人類」
128.逃離烏克蘭
131.疫情是全世界女孩的危機,這是我們在烏干達所見證和努力的
133.孫小椒專欄:從「收容烏克蘭美女」到「俄羅斯前妻」:女性在父權國族敘事中作為本體和喻體
《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媒體,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即日起,我們會在「世界走走 Sehseh.world」繼續與大家見面。未來深度文章僅於新站刊登,晚報、週報與手帳則會繼續在Matters發送,點擊下方連結訂閱電子報,不錯過走走精彩文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