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你的討拍行為!I 情緒排毒的注意事項

就是那個光
·
·
IPFS
·
挺掃興的,還是說無奈?在留言看到這種話語的時候,有種既想說點什麼,又有為什麼要自找麻煩的感受。

舊文搬運...

年關剛過,你是否受夠了要應付親戚、長輩的局面?

我本身是沒有這樣的困擾,倒是在社群媒體看到不少這類的抱怨與發洩,或許有的人能感同身受,但另外一些人則會感到排斥,對!我就是,尤其是在年節時分這種類似經驗重複出現時。

雖說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類似抱怨、發洩、討拍的情緒言論,對其他人卻是毫無任何價值可言,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停止你的抱怨行為!」是針對抱怨者本身來寫,而這篇就是轉向說明,為何我們不須聽見抱怨發洩的情緒言論。

......

「光是抱怨就能解決問題嗎?」 「人都需要情緒的出口嘛」

我想兩邊的立場都會有人支持,不過先別管那些意見,假設抱怨真能解決問題,那會是如何達成的?以及在過程中有需要其他人當作聽眾嗎?

問題

抱怨文的出現,最直接的就是說明了作者你遇到「麻煩」,但之後別人該怎麼與你互動,全看你如何描述遇到的狀況。

我同意我在這方面的毛*特別多,但是當我把一篇文章描述的狀況了解過後,還需要多次詢問才能了解狀況時,那就是文章沒把問題理清楚,而只有把問題說清楚,無論是尋求建議或是分享經驗,別人才明白該如何回應你。

至於有沒有處理問題的意願?或就只是透過文章來抒發情緒而已,這有不妥嗎?這稍後再說。

然後呢?

說完了故事,可能順便宣洩了情緒,可以就這樣打完收功嗎?根據狀況不同,麻煩可以是解決了沒解決、或是被放置了

解決的麻煩可能是以前被霸凌的經驗,或是終於跨過的心理障礙,作為過來人的經驗分享,也許順便抱怨沒有改變的XX(自行帶入),但只要是有一套存活方式,都能成為後來人的道標。

遇上沒解決的麻煩,通常是帶著問題來求救,或糟一點的帶著麻煩來求問題。網路上好人很多,至少想當好人的人好多,有誠意的求教通常都能得到一些建議,有沒有用再說,至少有明確的需求英雄才有用武之地。

上述兩種通常不會被當作抱怨,或至少不太會散播負面感受,但要是上來發文卻根本無所求,只是訴說著自己的感受與情緒,與其說你遇上了麻煩,倒不如說問題本身已經不是重點,你是來尋求認同與情緒的出口的,這就是不感興趣的人反感的點,到底發了這篇文求什麼用。

認同

人或多或少總是想得到別人的認同,現實中越不得意就越發需要人陪同,而當找到了一個共同點,這種共同性就能療癒且聯繫彼此,但這份共同點是什麼?

共同人性認同強調彼此的共同特質,藉由凸顯同樣的特點,不只是互相連結,更張揚彼此的特質,以同樣的理性思考、價值觀互相吸引;與此相對的共同敵人認同,則是著眼於共同遭遇的困境,不友善的環境、討厭的人事物,這樣吸引到的人,只是增加對目標的厭惡,取暖完世界依舊讓人心寒。

互惠

通常有些意見會說「不想看你就跳過嘛」的這種話,但這就像嘴巴能關上,而耳朵卻不能選擇不聽,眼睛也是。

文章寫出來就是要給別人看的,除非你的文章從頭到尾都放在自己的部落格鎖著,否則就算只是貼在FB個人頁面,只要開放別人就看的到,有人看就代表這篇文章不該是貼出去就完事了。

情緒言論是不能產生互動的,尋求建議或是分享經驗,這些都是一方付出、另一方獲得,只有發洩,別人無法從此帶走任何價值,對於個人確實是成本最低的發洩手段,因為情緒都讓別人吸收了,如果希望藉由發洩言論找到認同,那麼遇上否定的意見也是合理的吧。


*關於描述狀況的文章以前也寫過兩篇 完整敘述的必要我又不是那個意思 I 論誤會的來源


👉有光的地方【FacebookMattersMedium|POTATO】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就是那個光借用文字觀察思考、探索生活中,也許理所當然的無聊煩惱。 習以為常的,很多事沒有懷疑過,怎麼說怎麼做,如何定義,又是誰曾經說過。 重新認識,用幾句老中二,希望啟發你,或是誰來啟發我。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們在失去的假設中尋找日常的樣貌 I一場向死而生的旅程

(漫畫推薦) 這部漫畫有聲音 I《藍色巨星 Blue giant》

「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嗎? ▏相對主義的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