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英雄時,我們談論什麼:《蜘蛛人》 Spider-man (2002)
"Without heroes we are all plain people and don't know how far we can go." (沒有英雄,我們僅僅是一群不知道自己及現在哪里的凡人)
-- Bernard Malamud
我常到處嚷嚷著“《蜘蛛人》是我心中最好的英雄電影”,但當被人問起會這樣想的原因時,我又很難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對我來說,不同於開啓21世紀超級英雄電影先河的《X戰警》主在藉變種人隱喻當代的種族議題、試圖挖掘人性的不同的可能性的《蝙蝠俠》(諾蘭版)、彰顯家庭/美國價值的《驚奇四超人》以及其它諸多不乏華麗場面與有趣的超級英雄電影,只有《蜘蛛人》是一心專在處理“人/英雄”這個主題,而非“某事/某精神”的。另外,它也是唯一一個會去琢磨反英雄(anti-hero)的動機與成長歷程的系列(《X戰警》的反派是立場的對立造成的,並沒有成長的過程),可以說是為超級英雄電影這個類型下了一個建立角色標竿。
在為電影寫故事或劇本時,我們的主角就是我們的“英雄”,一般而言,他/她在故事中的顯著特徵就是會“改變”。而他/她怎麼改變、如何改變就是整個電影在演的(第二幕),至於為什麼改變,往往在電影開始的前十五到三十分鐘就能交待完畢了(第一幕)。架構都在那裡,並不是什麼祕密,但真的能寫出扣人心弦的故事卻沒那麼容易。
本篇將側重《蜘蛛人》的文本對“英雄”這個主題的闡述,而非電影語言或拍攝手法。另外,筆者完全沒讀過原著漫畫,所以如果有任何對角色理解上的“錯誤”,請原諒,因為我完全是針對電影版本來分析。最後,由於我才疏學淺,若有錯誤,也請不吝指正。
英雄的命題
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這是歷史最熱衷於探討的命題之一,而西方戲劇或文學則更偏愛挖掘“成為英雄”的旅程,以此為命題創作出無數偉大的作品,而這個經典的結構就叫做:英雄的旅程(The Hero's Journey)(有興趣瞭解更多請尋找Joseph Campbell大師的著作閱讀)。《蜘蛛人》最令人驚艷之處在於它吸收此結構加以轉化,以描述英雄的誕生為情節線,探討的核心之一便是這個偉大的命題:“是命運選擇英雄,還是英雄選擇命運”?(《蜘蛛人》的音樂劇Spider-man: Turn Off the Dark舊版就是以這為命題創作的故事,但劇本頗失敗)而另外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有人是英雄?有人則否?”。
在《蜘蛛人》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平凡如你我(甚至可說是個失敗者)的主角,他與一般人心中對於“英雄”的定義相去甚遠。我們期待的英雄是擁有比一般人更傑出能力——這可能包括強健的體魄、傲人的才智、甚至是迷人的外表或富可敵國的家產,這些特質不存在於尋常人身上,所以我們可以很理所當然的認為只有這些“特別的人”才能做出“特別的事情”,而“他們”與“我們”是顯著不同的。於是,我們對這些特別的人的情感是一種遠方的崇拜,儘管我們羨慕他們所擁有的成功與光彩,但我們其實骨子裡清楚自己無法也不是真正的想成為他們,僅僅是望之讚嘆之出色與歎息其所不能而已,說得更直白點,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讓我們的世界看起來更有希望罷了,成為英雄,自古以來都是少數寵兒的與生俱來的特權。而《蜘蛛人》 在試圖透過訴說一個“人/英雄”的真實故事,而非一個“符號/英雄”的故事,將這個想法粉碎。它首先將主角的能力與層次拉到一個我們熟悉的境界,當我們認同了這位主角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或不如我們自己)後,就進入了故事對英雄的論證與探討:
為什麼彼得帕克是英雄?成為英雄的關鍵是什麼?以下提出英雄的旅程中的重要階段來分析蜘蛛人如何運用並轉化這個結構來達成電影的命題。
平凡的世界(The Ordinary World)
電影一開始是彼得帕克的旁白:Who am I? You sure you want to know? The story of my life is not for the faint of heart. If somebody said it was a happy little tale... if somebody told you I was just your average ordinary guy, not a care in the world... somebody lied.
畫面中的彼得帕克是一個平凡到幾近可悲的角色,從追公車到追女生皆然,在此之前,這位老兄跟“英雄”還真的是沒有任何一點掛勾。我們看到的是很平凡無奇的一天,很普通(又老梗)的一群高中生,一切看起來如此熟悉又無趣時,電影在十分鐘整之時,讓一隻紫色的蜘蛛從天而降到我們的“英雄”右手上,狠狠地咬下去,英雄的故事在此才真正展開——
I. 啟程(DEPARTURE)
冒險的召喚(The Call to Adventure)
這個“召喚”(從天而降的蜘蛛)設計的很巧妙,彼得帕克在電影一開始就開宗明義的說了自己這輩子最大的渴望是這位美麗心善的鄰家少女瑪麗珍,不同於多數“英雄的旅程”中,美麗的女神/女人多半是符號性和功能性的,她們啟發英雄,並做為他們奮勇殺敵的獎賞。即始表面上,英雄在做的一切是為了抱得美人歸,但他根本的願望仍不是“愛情”,而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也因為如此,這些故事並不會著重於處理“愛情關係”(過程),是“獲得愛情”(結果)。然而,“愛情”在《蜘蛛人》 中不僅僅是一個啟發與獎賞,它幾乎是定義了蜘蛛人這個人存在的動機,這個部份在第一集的結局——彼得帕克為了保護瑪麗珍而離開她的舉動就能看出——真正的愛情不是在於擁有對方,而是在於能為對方犧牲到什麼地步。相反的,《蜘蛛人》 中的瑪麗珍做為英雄的“女神”,她不但從一而終的貫徹了自己的使命,她還在第二集中,開啟了自己的旅程。
個性內向的彼得帕克好不容易逮到機會為心上人拍照,這個有意的舉動讓他無意間被“命運召喚”,這個“無意”也立下的這個系列故事的第一個假設:命運選擇英雄。另一方面,同一時間,電影中另一個“反英雄”也要誕生了,只是不同於被命運召喚的彼得帕克,這位反英雄——諾曼奧斯朋——則是自己召喚了命運(所以電影必須將諾曼奧斯朋召喚命運的動機演出來)。幾乎同一時間,兩人的身體都有了巨大的轉變,但這兩人都尚未成為蜘蛛人或綠惡魔,因為他們僅是得到了成為英雄的“技術”,成為英雄的關鍵還沒出現。
拒絕召喚(Refusal of the Call)
得到特殊能力的兩人,此時做出了十分相似的事情——兩人均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使用這項能力。一個是為了追女生,另一個則是位了保住自己耗費畢生心血打下的江山(理由看起來似乎還比較正當),而拒絕命運召喚的兩人,也將在之後為他們的行為付出慘痛代價。
與老師相遇(Meeting the Mentor)
此處是彼得帕克在英雄之路上與諾曼奧斯朋一個關鍵不同之處,雖然短暫,卻是讓前者成為英雄而後者成為反英雄的決定性關鍵。當彼得帕克欺騙叔叔說自己要去圖書館實則要去參加“有獎摔角”時,後者道出了本系列中的核心精神:
Uncle Ben: This guy, Flash Thompson, he probably deserved what happened. But just because you can beat him up doesn't give you the right to. Remember,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記得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還覺得這句話未免也出現的太早了,電影才演半個多小時就已經在說教了(之後當然就知道為什麼了)。這場戲寫得特別好又深刻在於每個經歷過青少年的人都能立刻認同彼得帕克被說教的心情與處境,雖然他的不當反應傷害了班叔,卻也被觀眾原諒(如同我們也曾那樣原諒過自己)。然而,等稍候我們發現這個傷害竟有著如此無法挽回的後果時,那種悲痛與巨大的罪惡感自然不是這麼輕易可以化解或忽視的。
跨越第一道門檻&鯨魚之肚(Crossing the First Threshold & The Belly of the Whale)
這個階段是在英雄的旅程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為一旦跨過去第一道門檻(挑戰)之後,就會離開平凡的世界進入到“特別的世界(Special World)”了。彼得帕克為了賺取豐厚的獎金而參加了擂臺摔角大賽,與Bonesaw展開“生死對決”,這雖然不是他第一次使用自己的超能力(在學校被人欺侮時就不小心使用了),但卻是他第一次主動因為某個目的而使用。為了這個目的,他還費心的為自己設計了服裝與名稱(The Human Spider!),這是英雄初次展現他將回應這個命運的召喚的徵兆,即便他還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但他已經認同了自己的特殊能力。
蜘蛛人贏得了第一次的勝利,但成果卻令人失望——他被主辦人“詐騙”,只拿到一百元而不是約定好的三千元的獎金。出於自私與報復的動機,當他面對搶劫主辦人的強盜時,他選擇了放走強盜,並得意的享受著復仇的小小快感。然而,英雄沒多久就面臨了他成為蜘蛛人之後的第一個悲劇——班叔叔之死。
為了追捕殺死自己叔叔的兇手,悲憤的英雄再次使出他的超能力,且這一次他運用得更為自如也更為自信。然而,當他在面對敵人的那一刻,英雄瞭解到了叔叔的死其實是自己直接促成之時,蜘蛛人才真正的離開了他原本熟悉的世界,首次了解到身為英雄帶來的能力/責任與伴隨之的一切。於是,彼得帕克的動機有了轉變,他選擇了成為蜘蛛人,開始實踐叔叔用生命教導他的課題:能力愈強,責任愈重。
另一方面,諾曼奧斯朋也因為使用超能力而享受到了為私利與復仇而戰的甜美,於是他開始向黑暗勢力低頭,從一開始抱著逃避心理選擇讓綠惡魔替他完成任務,後來慢慢的被這個深具誘惑力的“角色”吸引,最後擁抱自己原本不為己知的另一個人格面向。這兩個角色對照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首先,彼得帕克是抱著一種贖罪的心態開始成為步上蜘蛛人的旅程(從負面轉為積極),而諾曼奧斯朋卻是始於積極向上的正面心態卻做出了負面的行為。再者,比起個性懦弱的主角,富進取心與冒險精神的諾曼奧斯朋實際上更符合一般傳統印象中一位英雄必備的要素,但事實上最後的結果並非如此。
II. 啟蒙(INITIATION)
試煉之路&與女神相遇(The Road of Trials & The Meeting with the Goddess)
比起一般旅程中英雄必須克服種種艱難的試煉,蜘蛛人似乎對“打擊犯罪”一事還挺在行的,而這份自信,也反過來影響了彼得帕克。相較於不久之前只會對著瑪麗珍傻笑的主角,現在能泰然自若的跟她聊天還約她吃漢堡(這就是我們英雄追女生的手段,唉),我們的英雄開始成長。如同前述提到的,蜘蛛人對英雄的旅程的架構做了變革,電影中的女神瑪麗珍所扮演的角色已經遠遠超過一般故事中做為英雄的啟發與獎賞的功能性/符號性角色,除了促使英雄的成長之外,她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個故事中“英雄”的命運。但這裡的“英雄”指得是誰呢?打從一開始,瑪麗珍是彼得帕克的命運目標而非蜘蛛人的,但當彼得帕克與蜘蛛人逐漸成為一人時,英雄必須選擇要成為“彼得帕克”還是“蜘蛛人”。
綠惡魔在試煉之路上的成功也讓諾曼奧斯朋在事業上取得了更大的機會與自信,他藉由排除異己的方式一步步完成自己的野心,其旅程已經不再是為了完成命運——而他自己甚至是觀眾也不得而知他的命運可能為何,因為他對此毫無思考,且他加上他已經習慣於綠惡魔這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行為模式,反倒是將滿足私慾看作是諾曼奧斯朋/綠惡魔的共同命運。
向父親贖罪(Atonement with the Father)
這個階段是英雄的旅程中最為關鍵的一處,指得是擁有某種極大生死力量之人但他不見得一定是英雄的父親(把這個用到極致的就是《星球大戰》 中的達斯維達),只是通常會以父親的形象出現,他掌握英雄的啓蒙與自我突破的重要關鍵,而在蜘蛛人中,諾曼奧斯朋之於彼得帕克就有如一位對他充滿關愛的父親且還是位令主角崇拜不已的出色科學家(《蜘蛛人2》 中的章魚博士也是類似的設定)。
有趣的是,兩人第一次交手之後,綠惡魔率先找上蜘蛛人對他進行一場關於“人們最終會唾棄英雄”的演說,打算說服他與自己聯手。在隨後的劇情發展中,可看出蜘蛛人有點動搖,但這個猶豫一下子就在救援瑪麗珍之後得到舒展,對蜘蛛人甚至是彼得帕克來說,他現在做的一切都是欲從本叔叔的死當中得到救贖,此時還沒有任何更大的外力能讓他放棄這點。也是從這裡開始,正反兩位英雄的旅程才真正有了交集,而蜘蛛人則是在與綠惡魔的最後決戰中才真正選擇並蛻變成為一位“英雄”。
最終的恩賜(The Ultimate Boon)
在橋上,綠惡魔一手抓了瑪麗珍,另一手抓著一攬車的小孩——
Green Goblin: Spider-Man. This is why only fools are heroes - because you never know when some lunatic will come along with a sadistic choice. Let die the woman you love... or suffer the little children. Make your choice, Spider-Man, and see how a hero is rewarded.
Spider-Man: Don't do it, Goblin.
Green Goblin: We are who we choose to be... now, CHOOSE.
彼得帕克身為一個人最大的渴望/夢想是瑪麗珍,而促使他踏上蜘蛛人的旅程最重要的動機則是出自欲得到對本叔叔的死的救贖,但最後當他擊敗反英雄、面對完成該旅程的“恩賜”時,他卻為了保護瑪麗珍而選擇放棄與她建立關係。不同於一般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或是英雄成就了偉大的事業因而留名青史,蜘蛛人可以說是一無所獲,他徹底犧牲自己的夢想、拋棄彼得帕克的身份,一切都是為了別人——也是這一點,讓蜘蛛人成為了一部比同類型電影更為卓越的一部傑作——成為英雄不是在於擁有凡人之所沒有的超能力,而是能做出一般人無法做出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往往伴隨著巨大的自我犧牲。
III. 回歸(RETURN)
未完的故事——不同於一般英雄將所得到的靈丹妙藥帶回平凡的世界,《蜘蛛人》結束在蜘蛛人繼續一人獨自背負著弒父(兩位:班叔叔 & 諾曼奧斯朋)的罪惡之中,他只能擁抱自己的好友,欺騙對方自己的真實身分;他擁抱瑪麗珍,直視著她的雙眼說自己只能一輩子當她的朋友。他選擇獨自一人活在這特殊的世界中,而不回歸。
誰是英雄?
在Sam Raimi版的《蜘蛛人》中,對人如何成為英雄的答案在此一目了然: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並不是因為它被賦予什麼,而是他選擇成為英雄。彼得帕克雖說被賦予了特別的能力,但怎麼去運用他、他為此能力所付出的代價都是他主動的選擇而非被動被加諸在他身上。也就是說,我們身而為人,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英雄,而這個關鍵在於是否能認清楚自己的使命並選擇完成它。做為一部“超級英雄”電影,蜘蛛人卻幾乎是這類型的電影中最為“寫實”的一部,他的主角乍看之下比一般人還更平凡,卻一路成長成為一位不凡的英雄。英雄的旅程的重點便在於此,踏上這條路之前的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妳選擇成為英雄、選擇自己的命運。
"Will to be oneself is heroism." (決心成為自己乃是種英雄氣概)
--Ortega y Gasset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