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媒体的社会理论(2):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公長
·
·
IPFS

(请先阅读序言)

任何讨论的基础首先是对于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共识。

就“新闻”这个概念而言,对应在生活中,哪些内容属于或不属于“新闻”,即“新闻”的外延包涵哪些,可能很多人都无法判断。新闻、评论、宣传、自媒体夹叙夹议式的文稿……凡此种种,除了新闻学之类专业出身的,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其中的关系与差异,甚至是新闻学专业出身,也有想不清楚的。而在认知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却有许多人用着意识形态式的话语来指点媒体和记者该如何作为,属实啼笑皆非。

不过,基于文章的写作目的,此处先按下这层辨析不表,先试图追溯一下新闻“是什么”,即,新闻的“本质”。

对“本质”的思考其实是类似早期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的一种进路和取向。诸如“理性人假设”和“自然状态”,追溯本质后再对新闻的内涵进行讨论,才能进一步在社会理论层面进行推演。否则,就像一些孤立式的定义,如大陆新闻学学生最熟悉的“新闻是对新近事实的报道”,由此又怎么可以推论出教材上写的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云云?

换言之,这种定义也好,媒体的社会责任也好,目前的教材中更多只是经验性的总结,并无内在的逻辑关联。在这里,新闻或媒体并不因其定义而自动获得所谓社会责任,反而像是文人们强加上的。

我认为,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因为没有做文献回顾,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提出过这个观点,不过我大致知道,会有关于信息的研究将新闻作为研究样本,传播学亦是把香农的“信息论”作为学科的奠基之一。

不过,正如之前所说,尽管上面两段有三处用到了“信息”这一概念,但实际上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不尽相同。对于我来说,虽然学识浅薄,但也想基于写作的需要,自行讨论讨论“信息”又是什么。

我把信息视作事物的一种基本属性,与质量、能量等处于同一地位。任何事物都带有丰富的信息,而我们人类则通过进化而来的几种基本感官——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冷温感知——去获得这些信息。超过我们感官能力范围以外的信息我们是无法通过自身获取的。

在自身感官之外,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或是把信息更加具体化,如尺、称,可以用数据化的方式获取事物的长度、质量信息;或是延伸人类的感官,如望远镜、助听器;或是获取人类自身感官局限以外的信息,如X光、声呐。

这些工具,实际上是人类最基本感官与信息之间的“媒介”。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如前所述,我并不曾深入研究这句话的上下文以及麦克卢汉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我的理解和我的理论而言,这意味着,我们获取的信息取决于媒介,我们所使用的媒介,决定了我们能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尺子永远只能量长度而不可能测温度,除了特制或改造过的望远镜,普通光学望远镜,无法通过它见到可见光之外的色彩。

信息的输入是所有生物部分行动的基础。黄黑相见的颜色和低沉的咆哮声都是警戒警告,传递的是和危险相关联的信息,需要远离。对于人类来说,进化早期生存在危机四伏的大自然中,对周边信息获取得越多,就越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从而延续种族。当人类智力逐渐发育后,信息与行动不再是单调的、非条件反射的刺激-反馈的形式,而多了一层大脑的加工。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决策”。

“信息输入-决策-行动”成为了人类行动的三阶段。人类的决策和行动,都是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最有利自己的选择。某些在他人看来并非“理智”的选择,实则因为所面对的社会结构及其所塑造的思维方式不同,对于行动者本人而言,已经是他/她能想到的最优解。但这种基于已有信息的最优解,假如存在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实则难以保证行动者的利益;因而信息越丰富,行动者的信息就越可能在合乎理性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利益。

出于决策的需要,人类必定主动或被动地获取信息(所谓被动,即是基于人类生物本能和长期身处社会中习得的惯习程式化地、不易察觉地获取某类信息),而为了提升决策的合理性,人类则更加会主动地搜集更多信息。

在前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较小,所需要做的决策也仅限于与自身紧密相关的事务,因此所需要的信息也主要限于自身触手可及的范围。代议制政府的出现,使得人们所做决策的影响链条延长,一方面是自身对政治代表的选择的后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议事、政策、执行等)后才能反馈到自身,另一方面是自身的政治参与,有可能会对自己接触范围之外的人类产生影响。

假如一个人需要获取可能产生的后果之信息,或者说在这种机制下产生过的后果之信息,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即人际传播则完全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不像之前,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传播的更多的是针对信息接收者的特异性信息,现在在社会结构中处于相似地位的人们,需要相同地知道相类似的信息,即一种大众性信息。因此有关遥远地区发生的社会事件的传播开始出现,人们也因着利益关系开始注意这些信息。就像自然界的自然选择,以及市场中的创新与淘汰机制,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信息提供者在这一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强化胜出的优势,进行了其他尝试的信息提供者则被淘汰,而在长时间多次过程后,呈现出了现在的新闻和媒体的形式。

从报纸的实际发展历史来看,我印象中人们最早是在报纸上阅读市场信息,如码头的货物和运力信息。虽然上述过程描述因为暂时的学识短浅,显得有些粗糙和不那么符合历史,但本质上其实并无太大偏差,只是信息的需求是从经济开始抑或政治开始而已。最多不过是再增加一个环节,只是我现在懒得做得那么精致了。

尽管之前说过,这一系列主要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但也并不是完全摒弃经验事实。人类自发产生的社会现象是任何分析的基础,完全凭空创造一个分析对象是不可能的。正如政治哲学是对为何会有“政府”这一社会现象的回答,我所说的新闻理论,也就是试图回答“为什么会有新闻和媒体。”

总而言之,人类天生就有对信息的需求,因为需要依靠信息做出当下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而随着现代化进程,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超出了人类自身交往和行动的传统边界,反过来说,其他在传统边界外的人类的行动也可能会影响到自己。人们需要理解这些影响,因此对信息的需求从自身周边延展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更远的物理及文化空间。能够提供这类信息、满足人们需求的信息提供者在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得以保存并强化自己的优势。尽管这种优势最开始并不一定是一种自觉行为,但在历史长河以及广袤空间的大浪淘沙下,众多形式的尝试,最后留下的则是缓慢进化出的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

故而,我认为新闻本质上就是一种关于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信息,媒体则是人们获取这类信息的媒介。

上面对新闻起源的论述,实际上已经暗含了作为信息的新闻的社会功能;同样地,作为媒介的媒体,因为传播着这样的信息,也决定了它的一些属性。这些则留到之后再叙。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