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做自媒体,有哪些生存之道?

林安
·
·
IPFS
我挑选了3位全职做自媒体的自由职业者的经历,他们的领域分别是电影自媒体、房产自媒体和日语自媒体。他们中有人还是一个稍有起色、刚刚起步的萌新,有人已经通过自媒体获得了稳定且可观的收益,还有人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无论是哪种状态,相信都会给想做自媒体的新人,和正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自媒体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大家好,我是林安。

这篇文章是「自由会客厅」北京场的参与者发言总结。由于北京场的宝藏自由职业者们太多,我决定按不同的职业主题分成几篇发布。

北京场活动照 摄影:DADA

第一篇的主题是「自媒体人」,我挑选了3位全职做自媒体的自由职业者的经历,他们的领域分别是电影自媒体房产自媒体日语自媒体

他们中有人还是一个稍有起色、刚刚起步的萌新,有人已经通过自媒体获得了稳定且可观的收益,还有人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无论是哪种状态,相信都会给想做自媒体的新人,和正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自媒体人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文末我会简单分析一下这些模式的特点。阅读愉快:)

电影榨汁

电影自媒体/影评人

我是「电影榨汁」,一个致力于为影迷提供干货影视综解析的自媒体。曾经和李诞是同行,是一个十年广告文案,广告/公关策划、媒介投放相关工作都经验丰富。

我的自由职业之路起始于2018年。在做过一次清晰的职业规划咨询之后,发现了自己真正的优势在于提供优质的内容

同时自己越来越觉得在广告公司工作,工作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很弱,真正的写作实力不会被看到,只能按照甲方的要求出产谁也不愿意看的广告。而且这些背后辛勤的付出,外界也根本不知道是谁的作品,只能收获一份薪水而已。


而且上班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沟通上,效率很低。我现在的工作模式很直接(适合我),你告诉我什么方向,我就去写,哪里需要修改就去改,我觉得效率很高。

所以在2019年初,我开始在业余时间撰写影评文章,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写作优势为大家提供一些真正有用的内容。

随着不断在豆瓣、知乎、公号、毒舌APP上产出优质影视综娱乐内容,内容逐渐被各大平台推荐,也经常成为各大平台某部影视作品的头部内容,还签约了MCN机构。

2020年初开始专职做自己的影视自媒体直到现在,把一个从零开始的小白账号,做到在豆瓣和知乎上都有一定影响力,也算是一点小小的成绩。

尤其是2020年初写过的一篇关于电影《1917》背后历史的解析长文,幸运地在微博上被《读库》杂志的主编六哥看到,并被收录在近期出版的《读库2003》中,深感荣幸和压力。

刚刚还有幸参与了百花电影节开幕影片《一点就到家》的首映活动。

我现在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影评收入广告软文,因为内容越写越多,各方面的期待和合作机会也越来越多,就需要自己不断产出优质内容,不负各个内容平台的支持。

当然,目前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还处于萌新阶段,和很多头部自媒体不能相提并论,这就更需要不断努力输出。

我目前最大的困境是产能不足被抄袭。我曾经有一篇文章被洗稿,我有一个知识产权律师帮我去申诉,也没有什么用。这个事情确实也管不过来,我的态度就是不管了。

后来我在多平台同步文章时会有点克制,但是获取更多流量可以说是每个自媒体博主的核心工作,只有流量够多才有更大的影响力,才能参与到更多的影视综宣传活动中来。

我觉得有的时候也不用做太多客户拓展,你只要把你的内容做好,很多平台自己会推荐,而且有的时候你自己去找客户自荐,也不一定能成功。

比如我那篇被收录进《读库》的影评,是老六在微博上联系的我,他给我发私信说你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挺好的。我当时没有主要经营微博,只是在豆瓣上同步到了微博,就被人发现了。

另外我在所有平台都申请了认证,你要有一个专业化的标志,让别人觉得你是专业的。

然后我也会加各种群,一种是电影爱好者的群,另一种是宣传公司的群,每个平台的需求会发在各自的群里。

近几年,短视频趋势逐渐清晰,更多投入和流量都在向短视频内容倾斜,各大平台都在扶植短视频,图文已经不能满足用户获取内容的需要。

最近也在苦练短视频制作技能,还在和更多喜欢影视剪辑的伙伴合作,产出更多视频形式的影视解析内容。视频内容不单单是讲一遍电影剧情,依然会带来干货解析。

其实我做了自由职业个人博主之后,目前收入明显比原来在广告/公关公司低很多,但这份自由职业带来的成就感却不知道比原来强多少倍。

所以我并不后悔这个选择,因为我相信真正好的内容和足够的流量,可以让我在未来得到更多,而且也可以在精神上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影视榨汁的知乎主页

自由职业以后,我减少了很多上班时期不必要的开支,比如不用通勤了,还有星巴克,原来上班会点,现在觉得没必要。包括我原来经常点外卖,现在自己做饭。


我是北京人,没有房子的压力。但存钱意识比上班的时候强,自由职业以后还存下钱了。上班的时候挣多少花多少,基本月光,现在觉得没必要就不支出。

最后我推荐2本改变我职业选择的书,是在职业咨询的时候咨询老师推荐阅读的李中莹的《重塑心灵》和马库斯·白金汉《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这两本书尤其应该让还在大学阶段,即将做职业选择的同学读到,读过之后你能发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及真正擅长什么。

而不是像我,走了10年弯路才最终选择义无反顾。

 羊迪

房产咨询/房产自媒体

我是从「间隔年」过渡到「自由职业」状态的。

在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之前,我曾经有10个月的时间在国内和国外闲荡、发呆,最远去过塔斯马尼亚的布鲁尼岛,在那里看到过白色的野生袋鼠。

在塔斯马尼亚最大的草莓农场里,我当过一个月的草莓采摘工(月入2万+的那种)。摘草莓的时候我就想,在国内我是把自己的时间卖给老板,在草莓农场我是把时间卖给农场主,未来我希望把自己的时间卖给自己,并尽可能地比卖给其他人要多

成为「自由职业者」的想法,就是从那时萌芽的。

回国后,我意识到自己是知乎的重度用户,而且因为自己曾经做过房产,经常在知乎分享房产内容,久而久之就有朋友找我咨询房产的问题,我一开始都是免费回答,后来人多了,就会设置一些门槛,再后来就会进行一些收费。

羊迪的知乎主页

2018年3月,我索性辞职了,成为一个专职的房产内容创作者&咨询师

我现在通过原创内容+其他房产KOL推荐+熟客推荐的方式,做买房、卖房、退房的付费咨询。


关于范围的话……所有「普通人」关于房产的困惑,我都能回答,嗯,就是这么大言不惭。

曾经我也考虑过成为一个专职的房产KOL,但是自己的创作欲实在不强(懒),又不怎么愿意靠接广告赚钱(傲娇),还不希望推荐楼盘分佣金(脸皮薄),所以就靠着付费咨询活着,也还算OK。


房产行情好的时候,买房咨询多,房产行情不好的时候,退房咨询多,也算是互为对冲,旱涝保收了。

当然除了咨询,还有一些不定期的、小额的收入来源,比如知乎的广告(几个月一个)、微信公众号的广告(最近心情不好,已经几个月不接了)、房产付费社群的入群费、偶尔的一两篇付费约稿付费课程的分佣电子书和纸质书的稿费


2017年的时候,我在知乎上开知乎live,主题是:人生的首套房操作指南,当时就赚了2万,后来的两三年累计有7-8万。现在边际递减,每个月也会有几百块钱的收入。

我的很多机会都来自我的个人IP,也就是知乎上的「羊迪」,我不是很在意怎么拓展渠道,我把内容发在知乎上,就会有需要的人找到我。

知乎上,你的内容越优质,就会招揽来人。举个例子,我有一条回答是:买房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这个回答有1w多赞同,通过这篇回答找我咨询的朋友,几年下来估计有上千人,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课程合作、同行交流乃至出版社邀约,但很多都是无心插柳的事情。

我比较佛系,不知道自由职业这条路能走多久,收入也确实不算稳定。但以年为单位计算,收入确实比上班时高不少。我之前会定一个目标,每个月收入达到1w,后来发现每个月都能很快达到目标,于是就一直自由职业做到现在。

现在其实进入了比较理想的状态,非要说困难的话,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像「羊迪」了,我陷入了「羊迪」的黑洞中,成为了那个别人眼里的“房产专家”、“房产大V”,像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工具人。

但我也想成为另一个「林安」、另一个「王成长」(这人是我的前领导,特别酷的一个广告人),我不想只做「羊迪」,但又无法超越「羊迪」。

你看,羊迪得有多幸运啊,现在最大的困惑,居然是「自我实现」层面的问题。

不过这也不算是困难,因为我有勇气和执行力,还有充足的时间和自由、存款与现金流。总之,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就算天真的塌下来,也得去扛。


邢亚飞

日语自媒体「日语听译学习」创始人

我是19年下半年正式开始的自由职业,也就是在家给自己工作,主要做日语公众号线上运营。说起开始运营这个公众号,要追溯到2016年下半年。

当时还是在读硕士生,作为学校一个社团的成员,因活动需要,学习了公众号编辑和运营,开始了公众号的探索之路。随后和自己的日语专业相关联,开了一个日语公众号。

最初只是单纯为了督促自己学习,没想过有人会关注,结果竟然有用户慢慢关注,粉丝数呈增加趋势,迫使自己开始认真对待,因为时间和精力不允许。我就开始在自己的粉丝群体招募,然后共同运营。


我是创始人,目前有4个人和我一起干,大家也在不同的地方。当这个号发展起来后,我发现用户还有其他方面的需求,我们就再拓展其他业务。

之后公众号内容的精细度、更新频率都大大提升,粉丝增长也加快了。随着粉丝增长,又日语相关甲方找到我们,慢慢开启了接广告赚钱模式赚的钱再去扩展新号,至今公众号有十几个,但仍然以最初的公众号为主,其他还在成长阶段。

毕业就职后也没停下公众号的运营,2018年底还注册了公司,直到2019年下半年,实在无法兼顾本职工作和公众号,干脆辞职回家做起了所谓的自由职业。

现在公众号矩阵的运营是全职合伙人+兼职合伙人模式,大家都有固定工资,但提成不一样。我的工资不高,一个月8000元,毕竟现在还在初期阶段。

如果把这个事情看成创业的话,其实创业初期这个薪资是可以接受的,慢慢积累后面会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商业模式的话,我们是以线上运营日语公众号为主,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目前还是广告费收入,除此之外,我们也在开发自己的产品,比如已经上线的日语学习APP文创产品日语线上书店日语线上课程日本留学业务等。

今后精力也会集中在自己产品的开发、深度挖掘用户、提升变现能力。争取让自己的小团队和兼职人员获得更好的回报。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和人才不足,导致我们的运作效率偏低,发展没有预期的快。

具体说来,比如我们核心成员都是线上协作和分工,不能面对面交流,同时有的人是兼职合伙人,效率上会低很多。

另外,因为资金不足,无法吸引更优秀的人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成长。以此衍生的问题会很多,比如被更专业的团队复制模式而替代、增速乏力、收入堪忧等。

除此之外还有团队协作和磨合也不够顺畅、兼职人员流动大导致人员招募成本高、公众号不是实体产业有随时消失的风险(比如被封号)等等。

(牛天对本文的录音整理亦有帮助)


林安有话说:

由于我也是一个自媒体人,经历了从兴趣开始运营自媒体,到慢慢能够靠它变现的过程。

所以看三位自媒体人的经历,还是有很多感触的。

首先,什么样的人能把自媒体做好?

我觉得能做好自媒体并且坚持下去的人,最开始一定是从「兴趣」或者「有用」的角度出发的(比如邢亚飞是为了督促自己学日语,才把账号开了起来)。

但是做到后期能够继续坚持下去的人,除了兴趣驱动外,一定还有一个「利他」的目的在里面才能持久。也就是你分享的内容除了自我表达,最重要的是对你的读者有切实的帮助,这也是很多人做内容输出的价值所在。

我始终相信人只能做好自己真心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感兴趣的事情还能帮助到他人,就可以考虑发展成一项事业了。


很多时候,带着赚钱目的进场的人,反而做不好。能够做好的,都是那些真心热爱、无心插柳的人。

其次,自媒体如何起步?

优质内容(最好有一两篇爆款内容或代表作)+多平台分发

羊迪和电影榨汁都在分享里提到,他们不会主动去拓展客户,而是通过生产优质内容,吸引客户找上门来,这个是敲门砖。

比如羊迪在知乎上的万赞回答,给他带去了大部分咨询收入;电影榨汁的一篇优质影评,在微博被读库的主编发现,成功登上了《读库》。

这个有点类似80、20法则,你的业务里一定有80%的收益是由那20%优质客户带来的。同理,你的内容里一定也有80%的曝光转化,是由那20%的优质作品带来的。

我见过太多自媒体人靠一篇爆款文章或一支爆款视频敲开了自媒体的大门。所以与其花一周时间写5篇没什么营养的文章,不如花一周时间打磨一篇有机会成为爆款的文章。

简单的事情已经有太多了人做了,你要做的是难度系数更高的事情,一旦做成了,就是高回报。

有了优质内容后,渠道分发也很重要。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新人在初始阶段要把每一个分发平台都同步一遍,并且根据不同平台的风格稍作修改,你永远不知道机会从哪一个平台过来。

但是同步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根据数据结果做减法,留下那些适合你的平台,解放一部分搬运内容的时间去生产新内容。

最后再强调一点,如电影榨汁所说,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自媒体领域,就尽快申请该领域的相关认证,比如微博V标、知乎V标、B站达人认证等。这有利于吸引目标广告主和C端用户来找你,更利于变现和转化。

第三,自媒体变现有哪些方式?

  1. 接广告

  2. 接甲方的商业撰稿、视频等定制内容

  3. 自产自销原创产品、周边

  4. 带货分销

  5. 知识付费(包含咨询、课程、付费社群等)

自媒体的变现方式无外乎以上几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接广告,有一定培训、咨询技能的自媒体人,可以做知识付费。有了稳定的粉丝基础后,再考虑原创产品。

第四,自媒体人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哪些困境?

  1. 个人产能瓶颈:这个是大部分独立做自媒体的人一定会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对内容质量要求高的人。

    破题方法:部分自媒体人为了加快发展速度,会选择雇一些小助手分担部分非核心工作,把重复性高的、机械操作的、非核心工作分配出去,解放自己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更重的方法是搭建团队、组建公司,通过招聘实习生、兼职员工、合伙人等形式,多人协同运营。但这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可参考邢亚飞的案例,人员管理、培训与高流动性,都会增加运营难度。

  2. 被抄袭复制:小到一篇爆款文章,大到一门线上课程、一种商业模式和公众号定位,只要你做出一点起色了,就会面临被同行抄袭复制的风险。这个几乎无可避免,而且在国内的这种知识产权环境下,大部分抄袭复制几乎无处申诉。

    破题方法:一定要有一个别人拿不走的「核心竞争力」,这个东西可以是你这个人本身、你的经历、你的调性,也可以是你在某方面的能力,你的脑洞和创意。

    容易被抄袭的往往是形式和壳子,总有些内里的东西,是别人偷不走的。哪怕偷走了一个,你也可以靠你的能力和创意很快做出下一个,而对方不能。

    其次,一定要定期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关注市场上的最新动态,让别人抄袭的速度跟不上你迭代的速度。

  3. 被封号等政策风险:无论你是再大的账号,一旦触碰到平台或政策的某些底线,也一样有被封号的可能性,这种事情在每个平台都发生得不少。

    破题方法:最基础的自然是熟悉各个平台的规则,尽量不要触碰红区。不要为了流量编造内容,或者传播未经核实的负面信息。同时也要未雨绸缪、多线发展,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比如只做微信公众号,只做文字内容。

    除了要在多个自媒体平台有所积累外,还要在内容形式上多做尝试,除了文章,还可以有短视频、音频等。这样一旦某个平台被封,至少你还有其他平台能缓冲一段时间,让你东山再起。

以上,就是我关于自媒体的一些粗浅观察,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看完有收获,除了丢进你的收藏夹里吃灰外,希望还能不吝分享转发,这才是对原创作者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比心❤️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4月复盘 | 我们如何处理闲暇,就如何过一生

作为内容创作者,我们遭受过怎样的网络暴力?

她放弃了联合国的工作,去日本乡下杀野猪 | 100个不上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