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約|輕騎香港邊境
緣起
耶誕假期期間,舊書友閔提出想騎乘出遊,瞭解過她的期望及能力之後,就擬定了上水羅湖落馬洲的路線。
回顧舊照片,當年因為大水管而到附近一帶健行,打下根基。
後來知悉上水的單車租賃店舖後,就在短短兩三年間,跟隨不同團隊發掘路線,帶領不同的朋友四處遊玩。
塱原濕地

今次出遊精華路段,先從上水站的單車匯合處,沿石上河,從旁觀賞塱原濕地。
廿一世紀初,興建落馬洲鐵路支線時,罕有地因著環保評估報告而令鐵路改從地面走進地底,保存到這片全港最大的淡水濕地,成為另一個雀鳥天堂。
當年跟著古洞原住民走進農田,觀賞不同田野間的作物;亦有觀鳥會專門為雀鳥準備的漁塘及禾穗。
又曾經推著單車穿梭阡陌間,跟耕作中的婆婆聊天,更購買即席收割的新鮮菜蔬。
這一切,隨著東北區域發展,又會起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水屠房
一路往前,會開始嗅到陣陣異味,及淒厲的嘶喊聲,因為上水屠房就在對岸。
每次經過我都會特別點出,希望眾人能夠明瞭君子為何要遠庖廚。
可惜至今仍難覓得共感人。
羅湖邊境

沿著梧桐河畔走,對面就是近兩年聞名的沙嶺墳場。
以前只知道每逢拜祭季節,羅湖站都會開放給非過境乘客拜祭,而沙嶺亦擺放了無人認領的屍骸。
得月樓警崗

梧桐河的對岸就是羅湖鐵路站,一個我從小就最常用的關口。
禁區就在這邊堤岸的一道小橋前方,深圳羅湖,近在咫尺。
近年的遽變,令我想不透,何年何月,方才會踏足於彼岸。
料壆村

一輪辛苦上坡,又一輪衝刺下坡,去到邊境漁塘荒野。
最愛在此停泊一旁,讓朋友感受這片寂靜境地。
拍下依山傍水的料壆村,並順道細訴附近一帶的風土故事。
鄰近的信義新村,人民曾經來往兩地居住耕作,因為當年一夜封關而餐風宿露,幸得教會幫助建村才得以安居。
馬草壟

多得古洞原住民引領我認識馬草壟。
馬草壟上的麥景陶警崗,可以一覽邊境漁塘風光,亦是一個曾經瘋狂過的野餐地點。

考慮到閔的體力,我們只停留在新開設的餐廳。
除了飲食之外,還有草地供人露營和漁塘休閒釣魚。
這一波疫情,不少村莊都發展出休閒農場的事業,是禍是福,就要看當地人的造化。

落馬洲
落馬洲口岸跟落馬洲村落,相距萬丈,亦是我愛用來說故事的題材。
它附近的荷花農莊,疫情前都會見到小心貓貓過路的警告牌,而今卻不復見。
沿著落馬洲路踩到公共運輸交匯處,隨著關口封閉,人車罕見,悠然自得。

古洞
首次取道這段超級單車徑,依傍青山公路,吸塵無景,絕對不是我的菜。
如今波樓路已經移為平地,一座大樓已經悄然拔起,整個古洞區將會推倒重來,寸草不生。
在菜站匆匆留影,就轉入雙魚河,向河上鄉進發。

河上鄉
工程處處,路口也被淹沒。
作為新界五大氏族侯氏的根據地,本來打算帶閔參觀居石侯公祠古蹟。
可惜遭遇例休,不巧收藏文物的洪聖古廟又閉關維修。
反而意外地在一間調味料行銷處外的一個攤檔,跟兩位本地有機種植農夫閒聊了一會,又購買了本土的地瓜和肉薑作為手信。

鴻淘荳品廠
越過哀愁的羅湖懲教所,就到達曾經以任吃荳腐花及荳漿聞名的荳品廠。
隨著這裡不再只是識途鐵馬的加油站,任性地荳漿加荳花或者連吃三四碗的場面就不復見。
唯獨是這裡仍然有貓店長招待我這個貓奴。

大石磨
十年前我曾經徒步,沿著那條破爛軍路登上大石磨的瞭望塔,第一次眺望邊境的漁塘景色。
後來嘗試騎單車挑戰,可惜力有不逮,所以這次都不會逾越這道難關。

大水管
當我十年前首次踏足時,跟友人把這兒化作遊樂場,攀上跳下任我行。
後來大家都關注到每年政府花掉數十億公帑,購買昂貴質劣的東江水,而且用不完還會傾倒進海洋,所以傘落十八區的企劃,就選取這兒作為其中一個拍攝場地。

而今世道改變,加上防疫疲勞,所以這裡成為打卡熱點,遊人無處不在。
有關當局亦把部分地方圍封,可以遊玩的地方就今非昔比了。
時間並不允許我們繼續沿著梧桐河走到粉嶺龍躍頭遊覽,於是就此打道回府。
輕輕拍手五下將會鼓勵我努力去發表更多的圖文!成為貓奴的讚賞公民,贊助主子每月的罐罐,讓貓奴可以更專心創作!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