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河南农村见闻,市场研究的一个好样本

沃德
·
·
IPFS
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毛泽东(1949)
中国有广袤的农村和广大的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代表中国最重要的议题。

做投资研究,既要仰望星空(如关联作品之《硅谷见闻》),也要脚踏实地,也就是要关注中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农村和农民的现状。

拼多多能够在电商市场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后来居上,其中一个很重的原因就是因为更加关注别人不太关注的农村。

以下摘录微博作者“沙漠里的经纬线”的癸卯年春节河南农村见闻,可作为诸君做投资研究或社会研究的一个小小参考。

1、村里面一千多人,上个月(2022 年 12 月)全部感染,没有因病毒而死亡的人,挺好。

2、很多人没挣到啥钱,不是封在村里,就是出去被封,都等来年好好挣钱,

3、结婚,三金彩礼啥的需要20来万。二婚的女人也差不多,男多女少的结果。

4、县城房子容易烂尾,年轻人不再热衷于县城买房,但在村里必须盖新房才能结婚,造价四五十万。(两层半的小楼,400多平)

5、女方选婴家比较挑剔,财产继承原因,不少女方只愿意嫁独生子,一打听弟兄几个,拒绝,男孩多的家庭并不是优势

6、小学早就解散,几村学校合并,去隔壁村上。初中多数到县城,住校。

7、五保户贫困户发了 300 块钱的购物卡,在指定商店买东西,他们说比发米面油强,因为实物容易被克扣。

8、烟花爆竹能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去年农村是严格禁止的。

9、村民聊天时挺关心大事,照例骂美日,深信他们投毒

10,几个老年人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太会享受,不像原来那么孝顺了,养儿子不如养闺女,儿子负担太重

11、新型摇摆人。有几位在县城买了房,晚上在县城住,白天回村,社会关系都在村里,还是村里有意思。

12、蔬菜水果是真便宜,白菜2毛,胡萝卜2毛,猪肉 12 块,沙糖桔2块,生活成本低。

13、土地往少数人手里流转,每年租金700块,种地人越来越少

14、老年人没有退休概念,去庄稼地帮人除草、摘辣椒,一天挣个五六十,够花了(看病除外) 。

15,农村最大的开销依然是看病。有个头疼发热,去诊所输液,没病的也会输几天液,美名其日“保养身体”。

16,之前冬天年轻人喜欢聚在一起打麻将,这几年少了很多,喜欢在家自己玩。

17、上大学不再是唯一目标,学习成绩一般的,早早退学,不强求,因为他们看到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资低,不再对大学顶礼膜拜。

18、亲戚家有几个 2022 年普通大学毕业的。一个工作两个月公司倒闭,在家待业:一个在一家小公司,边工作边再次考研,等待结果,一个在县城先找了个工作凑合,来年想去省会看看机会。

19,县城里的工厂,封了一段时间,现在正在恢复,招工时抢着去,挣钱门路太少了,

20、隔壁村有几个年轻人 11 月从郑州富士康走回来,都说资本家太黑,打死不会再去了

21、村里面有很多耕地流转,流转费1000元/亩/年,种花卉苗木。之前房地产景气时,小区绿化多,苗木好卖,土地流转费及时发放,现在已两年多没发,老板没钱,房地产萎度波及面太广。

22,老年人生病,小毛病自己吃药,解决不了去村里诊所,再不行去县医院,能拖就拖,吃药是日常最大开销,远超吃饭,粮食蔬菜自给率高,花钱不多。

23、有位老人 84 岁,儿子不孝,在女儿家住,前几天突发中风,在县城医院抢救,年货都没置办。旁人说还不如得急病走了,不受罪,也不用花那么多钱。

24、儿童处于放养状态。不过小孩子数量也越来越少了。一般是两个,很少三个,如果头胎是儿子,有些不愿竟生二胎,如果二胎是女儿皆大欢喜,要是再来一个儿子,盖两所房娶两个媳妇压力太大,宁可只要一个儿子;头胎是个女儿,肯定要二胎,是儿子特高兴,是女儿也能接受,压力小。

25,结婚年龄普遍推迟,二十年前,很多都是20 岁左右结婚,现在推迟 3-5 岁,有些是想多选下,有些是硬件没准备好,不得不推迟。

26、村里差不多 30 来个光棍,过了 30岁还不结婚,在媒人眼里基本上是房物,没有竞争力,注定单身一辈子。

27,小孩子出来玩夏的不多,大多数在家里用手机打游戏,特别痴迷,家长根本不管。

28,大街上停了不少车,村里有车率60% 左右,七八万的居多,偶尔看到一辆奥迪,这几天县城超级堵车,本地的外地的都开车去购物,走不动。

29,明年的外出务工计划,还是靠熟人介绍为主,去珠三角和新疆的比较多,今年有十几个人在新疆和田高原上务工,修路,虽然高反厉害,但每天有七八百收入,还是有吸引力,不过疫情原因,也没挣多少钱。

30,每年有十来户善新房,虽然现有的房子才盖好十几年,面积也足够住,但已不能满足婚恋市场上的硬件要求,为了孩子结婚,必须拆掉重盖,盖当下最流行的户型,两层半,大客厅,七个卧室,大阳台。

31,彩礼多少与男方弟兄多少有关,独生子的少,15-20 万,两兄弟的上浮 10 万左右,因为将来分到的财产少一半,一切有价可循。

32,见面基本上不问收入咋样了,基本上大家都没挣到钱。话题按下不表。

33,今年三十,初一鞭炮烟花放开,燃放时长和密度比往年增加不少,晚上六点到十二点,烟花几乎没停,有钱没钱也要噼里啪啦乐活乐活。

34、村里的大街小巷全部硬化(之前只有主干道硬化),自来水早通了,燃气只能用罐装,烧煤烧柴火没人管。

35,好几个人买了电影票,初一初二去县城看电影,县城电影院春节档票房能占到三分之一乃至一半,就指望春节挣钱的。

36、酒局依然很多,喝醉的比较少见了,原来经常有喝多躺在路边的,借酒打架的,现在基本看不到。

37、村里有个种蘑菇的。封村时,蘑菇运不出去,差不多损失一半收入,他也是认命,没抱怨啥

38、对于病毒,很多人的态度是之前怕的要死,感染发现不过如此,就一感冒,还说过完年开始干活了,没人关心病毒

39、压岁钱行情看涨,一般关系至少200,关系近的600,100块钱拿不出手,钱不值钱了

40,百分之六七十的户家装了监控,街头到处是摄像头,偷东西的几乎绝迹,技术改变行为。

41,没人关注春晚了,不只网络上讨论的少现实中也没有。上午家里来了十几个人,聊天一个多小时,竟然没有一人提起春晚的任何节目,十年前,第二天见面一般都会聊下哪个节目搞笑,哪个比较刺激,现在真被抛弃了。

42、房子盖好后,装修也挺舍得花钱,可劲装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只为得到别人的称赞,比如有的客厅里全是实木家具,一套下来十来万,实用性并不高,特别生硬,但在农村受欢迎,觉得有面子。

43,短视频占据大量的娱乐时间,即使在聊天,聊一会就剧一下,还特别喜欢拍些短视频上传,特别关注播放量多少。

44、饮食上逐渐放弃大鱼大肉的传统,有几家过年包了素饺子,避免摄入过多肉制品。

45、今年允许放鞭炮,家家户户可劲放,初一上午有不打扫卫生的传统,串门时看到谁家院子满地鞭炮碎屑,就会说这家有钱,舍得买炮,攀比和虚荣无处不在

46,中西部县城的烂尾房是绕不开的话题

所在县总人口 50 来万,县城常住人口 20万左右。之前以农业为主,十几年来,医疗辅料,皮革厂等发展迅速,乡村旅游发展也算多点开花。

与全国县城城镇化发展类似,县城从 2010 年左右开始大规模发展房地产:开始出现 30层左右的高层小区。一个典型标志是具高中搬走,原校区盖了商品房,当时销售单价2000元左右,

发展新区,挖一个两千亩左右的人工湖,几乎是县城的标配,北方缺水,缺啥补啥,湖周边绿化很漂亮,周末很多人开车来湖边休闲玩耍,算是一个不错的人造景点。

靠卖湖周边的地收回基础投资,湖景房也是开发商常用的概念,类似于大城市修地铁,虽然地铁亏损,但地铁周边卖地收益还不错,

近十来年,在县城有套房,几乎是要娶好媳妇的标配,丈母娘的需求助推了县城房价的上涨。一个简单抽样调查,比较熟悉的十来户人家里,有四户在县城有房子。

加上县城周边建设新区拆迁户的助力,十年,县城房价翻了一番左右,西面新城区最高六七千,老城区也有四五千。

三年来,房价普遍下跌两千左右。

销售不畅,导致房企资金链断裂,新城区出现大面积烂尾,到现在还是纹丝不动,如果是刚需房,影响很大。

家里一堂哥买了在县城东面买了房子,拖了4年才交房,算是幸运,毕竟入住了,很多其他小区连顶都没封,入住遥遇无期,

受烂尾楼影响,县城买房热退去,热衷于在宅基地上盖房子,一栋楼下来,50万左右,400来平米,足够七八口人住,由于平常多在外地做工,实际利用率很低,但面子需要,必须盖得敞亮一些。

村里面不再批复新的宅基地,只能在现有宝基地中交易。如果家里儿子比较客,没宅基地无法盖房,供需失衡,宅基地使用权的价格由,10年前的一万涨到现在的三万多,掏钱还不一定买到,很多人不愿意卖

一辈子的辛劳,都是为了一两套房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吗,其他生活享受几乎没有考虑。是很多农村人一生写照。

47、有个大伯,自身条件一般,一直没有娶娘妇,原来是村里为数不写的光棍,很扎眼。

现在村里大龄(30岁以上)未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差不多有20多个光棍,在看得见的将来,还会更多。

这位大伯有两个侄子,十多年前在大侄子家吃饭,吃完回自己屋里,

当时我记得大伯并不受待见,因为他光消费没贡献(尽管也在农忙时干活)。

这几年,大伯申请上低保和困难户,每个月可以领 1000 块钱,态度立马好转。这钱直接归了大侄子,每个月吃喝花不了 1000,剩下的还能补贴家用。

还有个重要原因,大侄子有两个儿子,只有一处宅基地,买不到别的宅基地,将来大伯百年以后,可以在大伯的宅基地上盖房娶媳妇,宅基地现在是香饽饽

想受尊重,得有价值,在农村尤为突出

48、今年放开烟花爆竹限制,时间比较仓促。鞭炮厂家感觉市场不明朗,不敢多生产。商店也不敢多进货,很不容易买到,加特林平常四五十,县城最高卖到180,还不一定买到。

市场受干扰,厂家犹豫不决,很容易高价和缺货,是不是很熟悉,前段时间的退烧药,p药类似。

熬屈了三年,今年终于正常,加上很多外地工作的大部分回村,人多,热闹,无论是有没有挣到钱,也要多少买点烟花爆竹,四个开心和好彩头。

除夕和初一晚上,村里面烟花遍地放,我们正放的时候,村支书来了,说多放点,随便放。

挺好笑,村支书去年初一可是带人到处查看谁家放了鞭炮,大声吆喝禁止燃放。

上面口风一变,下面态度立马大转弯,很多事都是如此

49、村西头有座庙,嘉立在本村最高的土岗上,初一早上,天不亮,很多人爬上去上香。

年纪大的,只要却脚利索,打手电,甚至被人搀扶,也要上去。祈求一家平安发大财。

有些会开车去离村五公里左右重大规模的寺庙上香,诚意满满。

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做生意的,会找人算卦。看看一年财运如何,不如意的如何规道,花钱买个心安。

50、有对夫妻,生了两个女儿,不甘心,一定要生儿子,由干身体原因出现过宫外孕,两个女儿都是剖腹产。

但他们决心很大,跑了很多地方,通过各种手段,终于在第三胎生了儿子,当然还是剖腹产,全家很开心,女方也觉得完成了任务。

必须有,最好只有一个儿子,是很多小家庭的终极信仰

51,虽然我们村在放开以后没有死亡病例,但隔壁一些村还是出现集中去世现象,一个村两天死亡七人。

现在要求全部火葬,导致前段时间殡仪馆玩排队,棺材店老板起早贪黑忙活,连哀乐队的价格都翻了一番,1000涨到2000,还不一定订到。

让人困惑的是,死人要去火葬,骨灰回来后,依然放进棺材,按土葬的流程走完,没有节约任何士地,不知道火葬目的为了啥。

有很多老人,活着时吃了很多苦,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土器,比较抵触火葬,既然不节约士地,何必多出火葬,增加支出负担,不如遂民意,恢复土葬。

52、有句古语叫"穷大整",一个村子里,大多一个姓,很讲究论资排辈。

如果一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结婚比较晚,与结婚早的相比,三代人后,结婚晚的会少一辈。

所以说一个人在村里同龄人当中辈份越高,越说明他家条件不好(这个并不绝对)"

上小学,一个班级里,按辈份,有同学可以喊另一同学"谷爷",当然一般不喊,拿望份开玩笑,为小学时光里留下很多回忆。

现在女少男多的厉害,女方选择面广,男方娶媳妇会更困难,经济条件要求更高更复杂,结果出现更多的年轻光棍。

几十年后,光棍老了,一群年轻人小孩当面喊爷爷,其实挺尴尬的。

回到村里,处处是农业社会特征,与城市大相径庭,不同理念在不断冲击,裹挟着前进或后退。

53,这几年智能手机和 WIFI 在农村普及,短视频因其视觉化和听觉化表达充分,不认字也能玩,在农村很流行。

到别的家里串门,都是先连上WIF,等闲聊一会后,开始刷短视频,一屋子人此起彼伏

不只是刷,还喜欢拍,吃饭的、喝茶的,烤火的,放烟花的等等,都拍下来,还要求群众演员摆好姿势,选个好角度,配上特效音效发出来,当面要你去点赞评论,很在意播放量。

拍视频,发视频、刷视频已经占据大部分休闲时刻。

习惯的改变,对村里唯一的牌场冲击很大。

五六年前,每到春节,牌场人满为患,打牌的多,围观的更多,满是烟味和说话声,桌位费、茶水费、兼卖小吃饮料和烟,收入不错。

现在牌场也就两三点,到晚上看不到人,挣不了钱,老板准备关门歇业。

这算是线上对实体经济冲击的一个佐证,只因手机太好玩。

54、虽然现在年轻人自由恋爱的多了,选择面也更广,但在农村,相亲依然是找对象结婚的重要途径。

如果年龄稍大点(22 岁以上),成功结婚的概率还挺高。

一般腊月二十到正月十五是相亲高峰期,有的一天能见好几个。

有点像路演,多多益善,选中投资能力最强者。

接触时间短,感情因素绝对不是第一位,其他看得见摸得着东西会按权重排序,综合得分高的,双方很容易一拍即合。

我了解到的,从认识到结婚,也就十来天,年后一起去打工,感情在后面培养,培养不出来也凑合过。

如果男的实在不争气,也有离婚的。离婚后,女方依然吃香,男方再娶会比较麻烦,除非经济条件特别好。

家里有五年内盖的房,有车,县里有房,绝对是相亲市场上的硬通货,属于见面底气十足的那种。

独生子很受欢迎,不用分割家产,加大分

如果父母有退休金,即使一个月一两千块,也极受欢迎。当然,农村里有退休金的家庭并不多,我们村里也就十来户,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年轻时在铁路上搞工程。

外表一般化就行,绝对不是相亲因子权重第一位。

如果家里没有新房子,兄弟又多,在相亲市场会很吃亏,搞不好要到明年春节继续相,也倒逼男方抓紧完善符合要求的硬件。

农村的相亲,就是明码标价的市场,透明直观,效率比非诚勿扰高多了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