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基礎:點.線.面 Point and Line to Plane

構成視覺的基本元素
平面構成的形態要素,藉由「點、線、面」的不同形態結合,可產生多種表現手法和形象。

點&點構成
點-可見的最小單位
點,沒有方向、大小、形狀;依據大小、型態、擺放位置的不同,產生的視覺與心理作用也不同。
草間彌生 くさまやよい 為日本經典藝術家,作品風格幾乎以點構成呈現。

當圖案縮小到一定的程度,也會產生點的感覺。
點的群集,構成線的形象
- 直線:視覺殘留於相鄰的兩點之間,產生直線形的現象。
- 曲線:以位置或方向性的變換,則產生曲線形的現象。
- 空間:如相鄰的兩點產生大小的變化,則會形成空間、遠近的線形。

由點構成視覺殘留的痕跡,形成線的形象。

線&線構成
線-點移動的軌跡
如果說點是靜止的,那麼線就是點移動的軌跡。線具有位置、長度、寬度、方向、形狀等屬性。

不同的線條變化,可營造出不同的感受。
線的面化
將大量的線以疏密排列可產生面的效果。若我們加入方向、曲線的流動,便可以呈現曲面的效果。

這樣的效果看似複雜,其實用 Adobe Illustrator 的漸變工具即可輕易完成。


在過去的創作中,也使用線的面化,暗示畫面中的面(插畫黑白圖)。運用這樣的手法,讓畫面中的面份量減輕,避免焦點搶過主角的地位,同時讓觀者隱約感受面的存在。
也能運用線來表現動感(插畫貓貓圖)藉由毛線球的曲線,與主角互相纏繞,讓畫面增加豐富與趣味。

面
面-點&線的延伸
產生一個範圍,成為面。

- 足夠大的點,可形成面
- 多個點排列的範圍,可形成面
- 由線繪製出的範圍,可形成面
- 連續排列的線,可形成面
點.線.面 Point and Line to Plane
以下內容皆擷取 Wiki 及 WikiArt。

瓦西里.康丁斯基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在《點.線.面 Point and Line to Plane》一書中,將藝術的形式歸納為三種元素,即是點、線、面之間的構成關係,探討現代構圖理論的基本原則與觀念。
康丁斯基在《點.線.面 Point and Line to Plane》書中提到:「直角」表現一種冷靜、抑制的情感;「銳角」表現出一種尖銳的、運動感的特性;「鈍角」表現出一種軟弱的無力感。
認為抽象藝術植基在色彩和形體的協調關係,必須抽離物象,過程為:
情感 → 感覺 → 作品 → 感覺 → 情緒
康丁斯基早年學習鋼琴和大提琴,這對於他後來嘗試將音樂展現在畫布有絕對的影響。康丁斯基原為法律教師,後來受到莫內(Claude Monet)作品啟發,決定改當畫家。
康丁斯基具有聯覺(知覺混合)的能力,可以聽見色彩。這對他的藝術產生主要影響。他的作品繪畫命名為「即興」和「結構」,仿佛它們不是繪畫而是音樂作品。





印象主義
二十世紀初,康丁斯基到慕尼黑學習印象派繪畫和當時新興的畫風。
印象主義畫作,常見的特色:筆觸未經修飾,構圖寬廣無邊,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

表現主義
康丁斯基吸收印象主義和未來主義的繪畫風格,從此對顏色的力量有了自己的概念,發展為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用色大膽,認為顏色的作用在於表達能力,而不在於使用它來表達物件或者作品,使用顏色和狂亂的線條來表達自我。
小補充:現代數位結合梵谷繪畫作品
使用 3D 環景,將梵谷的三幅畫作合成,連結在此,推薦觀賞~




可見到梵谷的三幅畫作,分別為:
其實我看的當下是陷入深深的憂鬱,尤其看見 At Eternity’s Gate 這幅作品的時候,悲傷感滿溢。
最後的碎碎唸
若想讓設計的基本更扎實,可以了解基本設計、造型原理等等基礎,這些知識雖然沒這麼有趣,但他們卻是構成美感的基本概念。
近期嘗試將些許的美術鑑賞帶入文章,這也是培養美感的基本之一;以前的我可是很討厭美術史、設計史這一類的學習呢…。我也從中再次學習到新的事物,體會有別以往的感動,也真心地感到幸運,有這些偉大的人物曾在這世上駐足,留下些什麼。
文章首次發布於 Medium,目前閱讀的版本為同步版。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及支持,有任何問題都歡迎來信(imjhanemi@gmail.com)聯絡我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