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几个词语的随笔

zoe51
·
·
IPFS
允许自己处在不好的状态中,但是愿意给自己改变的时间

自律 VS 自驱

我曾经不喜欢这样两个词:自律和稳定。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自驱和变化。

我之前认为“自律”是一种自我强迫性的行为,而这会扼杀创造力。而我赞美自驱,认为它是一种人类独有的,从爱中涌出的热情。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这两个词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相反,自驱的人同样也需要自律。

我意识到,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单纯依靠自驱的热情做事,能量呈现递减状态,行动力会越来越弱;而自律则像是一套稳定的能量运行机制,其中包含对于能量输出的约束,也包含定期的补给机制。这是一个互动和生长的系统,于我们的身心都大为有益。

稳定 VS 变化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那时候并不能真的理解。后来明白,性格决定了我们在命运的路口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而选择的方向决定了未来生命的道路。如果性格不变,那么一生的轨迹几乎是注定的。

出于某种原因,我一直无比痴迷生命的可变性,讨厌按部就班的生活,渴望未来的人生有许多丰富的可能。从这个角度上讲,这也是我的一种“内在性格”,因此我也可以就此解释,为何在过去的几年中我选择了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

有趣的是,游民生活中,我虽然幸运地不必为吃喝发愁,也可以忍受那种颠沛流离,但是我发现,在时刻变化和动荡的生活中,信息量虽然增加了,但是性格却并没有改变:我的双向情感倾向,我对于亲密关系的恐惧,理想主义的无知/热忱,遇事想要尽快拿到结果的焦急... 事实上,游民生活甚至加剧了我的自我割裂和对立倾向。这种生活的失序,让我原本并不坚实的生命结构也开始散架。进而我意识到:生命需要通过有序来保持其自身的稳定性。

今年我三十一岁了,相比于变化,我未来更想寻求一种稳定感,想要拥有一种稳固坚实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一方面,我知道黑天鹅随时会发生,我希望自己构建起可以抵御暴风雨侵袭的系统;另一方面,我不再渴望变化,我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不希望生命力量在不同的路口耗散出去。事实上,我并不想度过一百种人生。我只想尽早地去度过我自己的人生。

自我接纳和自我纵容

我有幸结识了一位我十分敬重的朋友,他常常对我说一句话:“那有怎样?”

出于童年的创伤,我常常不受控地,说一些自我批判的话,这时候,这位朋友就会淡定地给我来一句:“那又怎样?”我猛地意识到,原来我的身上,缺乏一种叫做自我接纳的特质。

过去3年内注册了两家公司,大大小小几个项目,运行地都不是很顺利。我极其重视的线上社区,也几乎耗尽了我对陌生人的善意。低谷的时候,我彻夜地失眠,或者嗜睡。相比于失眠,嗜睡更友好一些。我整日整夜地流连在奇幻诡谲的梦境里,沉浸在幻想和想象里。有些瞬间,阳光会透过酒店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床头的灯具会折射出一只胖胖的彩虹,躺在雪白的床单上。这时我会有短暂的清醒,知道再这样睡下去整个人都会废掉,于是会挣扎着爬起来,做几个瑜伽伸展,点一顿好的外卖。精力再好一些的时候,还会步行到1公里以外的书店去坐坐。

有一日我正在醒来还是继续睡去之间游移不定的时候,我的头脑中浮起了一个问题:“自我接纳”和“自我纵容”区别是什么?o1 告诉了我答案: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可成长性”。如果我继续睡下去,并且告诉自己“我乐意睡,那又怎样?”,这就是一种自欺和自我纵容。我在为一种明知不妥当的行为寻找借口,去合理化行为的惯性和理性的头脑之间的冲突。

而自我接纳则不同:虽然同样是不会自我攻击,不因为自身的缺点而厌恶自己,但是自我接纳意味着可以理性地意识到什么样的发展是有利的,并温和地采取措施,鼓励自己向好的方向转变。会允许自己处在不好的状态中,但是愿意给自己改变的时间,让自己可以从不好的状态走出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zoe51面向自己的写作 INFJ提倡者 无条件爱你,就像我无条件爱自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眼泪

交易中的信息场

关于爱情,牺牲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