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化石真偽
雖然我沒有常常在更新文章,但之前有些社群的朋友們希望了解化石清修的工作。我任職的時間不是非常長,但基礎的化石辨識能力還是有的。我自己的辨識方式是從實務操作中得來,但即使有大量實作經驗,也不一定可以百分之百完全辨識化石經過了那些處理。接下來以國立台灣博物館土地銀行展示館化石廳為例子,跟大家討論怎麼看化石複製品。
為什麼是用土銀展示館?主要是因為該展廳化石與複製品在我還在職的時候都有所接觸,另外我認為土銀展示館的展示方式有一些問題,也在這裡稍微討論。此展廳有豐富古生物化石,尤以三葉蟲、恐龍、現生動物骨骼為多。輔以大量仿製模型與古生物復原模型。

通常觀眾看到大型的恐龍骨架,直覺性都會覺得它是真的,但化石從出土地出土絕對不會是完好的骨骼,一定會經歷清修、修護、組架等過程才會完成骨架,而缺少的部分會使用複製品(翻模)來代替呈現,否則一般人沒有專業骨骼位置訓練是很難看得出哪裡是哪裡的。但這也不代表這骨架沒有價值或是假的。可以確定的是這兩隻大的恐龍骨架大部分都是翻模而來。

怎麼知道呢?這兩隻的骨架呈現方式通常是真品化石的組架方式,以保護易碎的化石,但細看雷龍蹠骨、脛骨、掌骨部分可以看到翻模線,翻模線通常是在化石的最邊緣處可以看到,再仔細看可以看到一些很細的上色筆觸或稍稍顏色不自然之處(但這常常會有誤判的情況,所以找翻模線或可能翻模痕跡比較可行),如果是全部骨架複製品有更美觀的方式可以展示骨骼,較不會使用鐵架在外面的形式。另外尾巴部分骨骼通常為了美觀會畫上軟骨,如果都是軟骨連接尾巴部分可以去確定是複製品。
接下來這種塊狀沒有完全清出來的化石就可以看旁邊的岩石、骨骼跟岩石泥土間的交界,如果是翻模,可以清楚看到是黏在一起的,或是骨骼一點細微損傷都沒有也可能是複製品(但也有可能清修師花了大量時間妥善修護)。


化石的展示方式也可以明顯得知化石是否為複製品,可以觀察這些複製品來理解複製品的樣子。大家應該可以理解化石大部分是相當脆弱的,不太可能用完全沒有防護的方式展出,如果周圍鐵件支架特別稀少,也可以推斷是複製品。

最後真品化石的修護位置是更加困難的題目,牽涉到經驗上的判斷,在這裡先不討論,有些業界技術力驚人的清修師可以做到相當以假亂真的程度。想了解如何辨別可以從博物館物件開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