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NFT 退燒了嗎?數位藝術市場的演變

c2x3|區塊鏈藝術媒體
·
·
IPFS
隨著 2021 年的 NFT 熱潮退去,市場進入低迷期,許多曾經風光的 NFT 平台如 MakersPlace、Versum 和 KnownOrigin 相繼關閉。然而,NFT 並未消失,而是轉向更低成本、更具社交性的數位收藏模式,並在 Web3 基礎設施的演進下,迎來新的可能性。

🔹 NFT 市場的現況

目前以太坊 NFT 市場的週交易量約 9000 萬美元,遠低於 2021-2022 年的高峰。此外,週買家人數從兩年前的 15 萬人下降至 2.5 萬人。不僅 NFT 低迷,傳統藝術市場也面臨壓力,蘇富比(Sotheby’s)因銷售下滑而裁員 6%。然而,新興的以太坊 Layer 2 區塊鏈如 Zora 和 Base 則開始吸引使用者,特別是以低成本 NFT 收藏為主的消費者。

🔹 Web3 如何改變 NFT 生態

Web3 技術帶來更友善的基礎設施,例如 Coinbase 推出的智慧錢包(Smart Wallets),允許用戶透過無密碼登入、簡化的帳戶管理和更直覺的資產恢復機制進行交易。此外,NFT 收藏模式正在轉變,例如餐廳忠誠度應用程式 Blackbird,透過 Base 區塊鏈紀錄顧客造訪次數並發行 NFT 作為獎勵,讓 Web3 逐漸融入日常消費習慣。⠀

🔹 NFT 社群新趨勢

NFT 市場逐漸向社群體驗轉型,例如 Foundation 推出的 Rodeo 平台,結合了去中心化社交協議 Farcaster,讓用戶可以直接在類似 Instagram 介面的環境中發行 NFT。此外,美術館如 MoMA、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泰特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等,也陸續策展數位藝術展,顯示主流藝術界正在接納 NFT 作為新興藝術形式。

🔹 政策轉變對 NFT 的影響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曾在 2023 年對 OpenSea 發出警告,暗示部分 NFT 可能被視為未經註冊的證券。然而,隨著新政府上任,政策方向開始改變,白宮的 AI 與加密貨幣政策顧問 David Sacks 近期將 NFT 與迷因幣(Meme Coin)定義為「收藏品」,而非證券或商品,這可能對 NFT 產業帶來更明確的監管方向。

🔹 NFT 與藝術市場的未來

雖然 NFT 市場經歷低潮,但 Web3 仍在推動數位藝術的成長,特別是在消費性應用、社群收藏以及與實體藝術機構的融合上。Art Basel 近年來也積極擁抱數位藝術,預示未來藝術市場將朝向混合(Hybrid)模式發展。

然而,對於曾經以去中心化、反傳統為核心理念的 NFT 社群來說,現在卻需要尋求傳統藝術機構的認可,這是一種矛盾。但無論如何,數位藝術已經對當代藝術市場產生深遠影響,而 NFT 依然是這場變革的重要一環。

在市場調整期,許多成功的 NFT 專案開始避開「NFT」這個詞,轉而專注於 Web3、數位收藏與去中心化應用。雖然 NFT 的關注度有所下降,但區塊鏈技術依然是數位藝術市場的關鍵基石。這場關於 NFT 的故事,還遠未結束。

#區塊鏈藝術 #web3 #NFT #c2x3 #二三設計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