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書介|瓦歷斯.諾幹
本文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文訊雜誌社),「區域文學史」計畫專稿。
《七日讀》集結瓦歷斯.諾幹十數年間的散文作品,收錄自小說集《戰爭殘酷》以來的未竟之言。《七日讀》依題材分為三輯:「籃子裡的世界」、「颱風的腳走上來了」與「城市之前」。
在「籃子裡的世界」中,收錄瓦歷斯在九二一大地震期間,在台中市Miho部落進行災後復原的閱讀筆記。瓦歷斯一方面不怕掉書袋,展現橫跨印度、印地安等第三世界文學的閱讀廣度;另一方面重視泰雅族的口述傳統,劃出在地原住民的歷史深度。瓦歷斯拾掇少數民族的文字作品,交錯在部落日常對話中,讓台中的Miho部落彷彿與世界其他民族為鄰。
在「颱風的腳走上來了」,瓦歷斯拼回九二一與颱風前的部落碎片,其中有對政府的批判,也有作為人類對大自然的反省。
「河流只是取回它原來的樣子」
當我們面對劇烈的氣候變遷與災難,應當抱持尊敬而非恐懼。瓦歷斯提出「部落災難學」,主張應當用閱讀與書寫抵抗遺忘。部落的過去包含可歌可泣的英雄敘事,當然還有血淚斑斑的災難歷史。
在「城市之前」紀錄瓦歷斯歷經部落重建之後,從城鄉的邊界遠眺都市。災後的Miho部落獲得資本主義的介入得以重建,也遭到資本市場的滲透。如同原住民被漢人入侵的歷史間,也不時因禍得福,讓醫療、教育、建設等資源得以進入部落。瓦歷斯提醒,資本主義也好漢人血統也罷,「後來他們都流進我們的血管了」。與其追求血統純正,不如說故事。
「沒有了故事,我們就沒有了過去!」
瓦歷斯滔滔不絕地說,近乎自溺。瓦歷斯不怕掉書袋,更不厭其煩紀錄災難之後的部落,誠如清創傷口那樣一絲不苟到簡直殘酷的地步。瓦歷斯的散文如同一幅幅陳列的攝影作品,但它卻比美術館的語音導覽更加不忍卒睹。因為他不斷挑釁讀者:「你敢看嗎?」可是不論讀者看與不看,都是置身事外的旁觀者。瓦歷斯引用桑塔格的格言:
能夠毫不畏懼地觀看給人產生一股殘酷的滿足,不敢看的又是另一種逃避的快感。
七日讀,周而復始。瓦歷斯以同名文章〈七日讀〉為本書開場,〈周而復始〉為跋。兩篇散文共享七則寓言的體裁,開篇是美洲原住民,末篇是以色列難民營,其中鑲嵌臺灣台中Miho部落的泰雅日常。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故事不斷在讀與說之間循環反覆,自成一個運轉不休的小宇宙。讀者可以從任何一個故事開始,但要有心理準備,因為一旦介入就會深陷lengaw(回音,族語)之中。
參考文獻:《七日讀》,瓦歷斯.諾幹,新北:印刻,2016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