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未來而教:葉丙成的BTS教育新思維
摘要:
🔸Part I. (老師) 價值理念篇:
03. 走出自己的路,別被別人綁住:
很多老師缺乏中心價值跟理念,沒有一個自己心中真正很想要教出的孩子的學生模樣,無從推斷自己是成功或失敗,以至於最後只能靠著有形的、能跟別人比較的那些成績數字來定義自己的成功或失敗。
🔸Part II. (學生)人才能力篇:
07. 能力比知識、學歷重要:
(1). 四大能力、六大軟實力,因應沒有答案的未來:
A. 四大能力:會思考、自主學習、表達、面對未知變局
B. 六大軟實力:
- How to find resources? (找資源)
- How to make friends? (交朋友)
- How to play politics? (評估情勢、合縱聯盟)
- How to identify key problem? (發現關鍵問題)
- How to impress people? (會讓人印象深刻)
- How to sell ideas? (懂行銷創意)
以上都是大人在社會上能生存、成功的最重要的實力。
09. 世界第一流人才為何?
「玩得深、學得快、賣得早」的人才,才有辦法引領世界風騷
(1). 一流人才必備要件:
A. 有眼界判斷最重要的東西。
B. 有能力靠自己學這東西。
C. 有玩心將志業玩得精采。
🔸Part III.(課程)教學創新篇:
13. Prof. Andrew E. Yagle 傳授21條教學法則:
(1).幫助學生找到動機學習,知道修習該課程對未來有什麼幫助。有動機才有自動自發學習的熱忱。
(10) .除了修習課程動機外,教每個章節時也須說明修習該章節的明確動機為何,告訴學生以後有什麼用,讓學生看得到願景。
(14). 除課程內容,示範如何活用課程內容來解決實際的問題。
(21). 老師上課時務必樂在其中。
唯有樂在其中,上課有熱情,教學才會成功。
14. 別為創新而創新:
(1).教學設計三部曲:
A. 確立教學目的:確認要幫學生建立的能力。
B. 學習成效的檢驗:發揮創意作教學活動、檢驗學習成效的方法。
C. 溝通與動機營造:作良好的行銷、溝通:為自己的教學設計產生一套論述。對學生(家長)營造學習動機。接著才實施教學設計,並根據實施結果改進。
🔸Part IV. (課程)BTS教學篇:
17. For the student! By the student! Of the student (勤學、自學、樂學):
老師只要將平常在握的教學權力(出題、評分、授課)部分下放給學生,學生就會覺得自己對學習有更多的主導權。 他們對於課程的學習也將會有更多動機、興趣。
(1). 學生自訂題目,互相攻克:
因為題目靠同學自己出題,學生花了更多時間研讀課本內容以找出好的材料來設計好的題目。
透過自己設計題目的經驗,對於題目隱藏架構的洞察力、解題能力顯著提升。
之後再衍生許多教學方法,讓學生評分、設計課程、決定學習步調等。
21. BTS 教學法=了解+引導+觀察+學習
(1). 教學5大步驟:
A. 完整了解學生能力
B. 在學生能力許可範圍內,畫出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
C. 在學生胡搞瞎搞過程中,密切觀察並給予需要的引導(不直接告訴他怎麼做)。
D. 學生發揮完後,務必帶學生進行報告、反思、互評、觀摩。
E. 最後老師進行總結與必要的延伸教學。
(2).BTS教學代表適應未來教育價值體系的轉變,包括:
A. 答案導向--->過程導向:在乎自主學習過程(探索、設計題目等),非答案對錯
B. 分數定於老師--->同儕肯定:同儕間肯定作為驅動學生的動力。
C. 被派問題--->自訂問題:訓練自己找、設計問題的能力。
D. 被改對錯--->同儕共學:學生互評、從彼此作業的差異中共學,建立學習責任、品味。
🔸Part VI. 營造動機篇:
29. 你了解你的學生嗎?
當老師願意認識自己學生課外的一面時、看到有血有肉的一面。你才會願意付出真心,也才有機會得到學生真心的回饋。
30. 你贏得學生尊敬嗎?
一個老師的教學傑出,不只是因為教學技巧,也包含了他對學生的關懷、指引、人生經驗的分享。讓學生願意尊敬、跟隨老師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努力。
🔸🔸心得:
協助指導國小英文課輔發現:當小朋友在台前拿筆寫字、與其他學生互動時,這群小調皮最有學習動力、活力。教育不是打在老師身上的聚光燈,而是擁有無邊無際想法的孩子的舞台。
誠如書中所述:「老師只要將平常在握的教學權力(出題、評分、授課)下放給學生,學生就會覺得自己對學習有更多的主導權。對於學習會有更多動機、興趣」。
自此準備教學方法、教材時,謹記「老師當製作人,製作最好的節目,讓學生主持、邀請來賓、完成節目流程」。
謹記書中所說的: 課程要清楚傳達每一堂課的學習動機、生活中如何實際運用。讓課程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生活所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