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點|第一章(13)
差一點|第一章(13)
第二天,張主編換了件白襯衫,雖然沒有熨燙過,卻是乾淨的。他的頭髮也洗過了,蓬蓬鬆鬆散發著香波味兒。他把兵乓球桌上的雜物推到一邊,泡上茶,為我講解日常工作。
“每天早上你要做的是寫報摘。中文、英文、荷文的主流媒體全要覆蓋,把有價值的報導摘錄出來。你要變成讀者的一只眼睛,引領他們看到世界經濟的前沿。閱讀量是很大的,但也是增長知識,洞察世界的好方法。你先上網看看我們過去的報摘,找找感覺。記住,一只眼睛!”
"為什麼不是兩隻眼睛?"
他把一隻眼睛閉起來,用一隻眼注視我。 "一隻眼睛才能聚焦。 記住,幫讀者聚焦。 聚焦! "他重複著這個詞,似乎為自己找到了個精闢的描述而自豪。
“不用自己寫嗎? ”
"我們現在三天一篇原創文章,你來了之後我希望每天一篇。 下午是你做原創的時間。 " 。
"寫什麼?"
"新聞敏感度! 這就要靠你的新聞敏感度了,所以說讀報學習是很重要的。 從時事中尋找焦點素材,然後出外採訪或向專家約稿。 "
"去哪兒約?"
"我手頭有張專家名單。 不用怕,我會帶你的。 我做新聞十年了,你跟著我學,很快就會培養出感覺的。 "
我努力在他身上尋找資深新聞工作者的氣質,看到的卻只是油亮亮的鼻頭上架著的粗鏡框。
他把眼鏡往上推了推。 "僑聯每周也會給我們提供十篇來自世界各地的原創稿件,不怕缺稿子。" 眼鏡在他的鼻根停留了十秒鐘,又滑下來,擱在了鼻頭上。
"世界各地?"
"我們是全球媒體,僑聯也是個國際大家庭。 這是使館特彆強調的,在選用稿件時要突出海外華人在世界各地和諧進步的狀態。 你先讀報,找感覺。 不要怕,大膽來,有我在。 " 。
他看著我,似乎在等待我說些什麼。 見我未發言,他起身隱退到隔壁房間,將門掩上。
我扫视网页,一堆东拼西凑的官话,不出五分钟便扫完了。 报纸倒是信息不少,几份当天荷兰文日报和隔夜的英文报纸让我读了差不多一个上午,頭脹了起身開窗透氣。 雨水銹蝕了窗框,費不少勁才推開。 窗一開,涼颼颼的風吹進,稀釋了攪著飯菜味、油墨味、體味和不知什麼滯味的渾濁氣體。 隔壁房間沒有動靜。 一個皮包單位要兩間辦公室?
“怎麼樣? 找到感覺了嗎? ”他從隔壁走出來,隨手掩上門。
“大致瞭解我們的風格了。 ”
中餐館的氣味從窗縫裡飄進來。 "吃飯吧,"他說。
“去哪兒吃? ”
“我去买,马上就回来。 ”他推了推眼鏡,走到牆角,打開電視——央視四套。
一年沒有看過華語電視了,熱熱鬧鬧的肯德基廣告讓我身臨舊夢。 我對著電視發了半天呆,忽而想到亞當,連忙取來手機,撥通劉阿姨的電話。
“睡了,”劉阿姨噓聲說。 “剛喂了點兒土豆鱈魚泥,又喝了兩百毫升奶。 ”
"你自己也吃點兒。"
"我吃,我吃。"
電視裏開始播報十二點新聞。 張主編拎著只塑膠帶回來了。 他抽出張報紙鋪在桌上,取出塑膠盒放在報紙上,拿來碗筷。
“很榮幸能夠共事! ”他的圓臉笑起來變得更圓,細眼變得更細。
“我也很高興能為荷華工作。 ”
" 工作餐,湊和著吃。 " 。
“別客氣,比荷蘭人的工作餐不知強到哪里去了。 ”
"就是,荷蘭人的三明治我實在吃不慣。 " 。
"您從前在國內做記者?"
"沒有,一直在荷蘭媒體。"
"可這份報紙只辦了一年多呀。"
"我是學國際關係的,一直喜歡寫寫時事評論,"他呵呵笑道。 "國際關係學博士,使館請我來幫忙創建這個網站。"
"有家人嗎? "在我的印象中,博士都是拖家帶口的。
“沒有,沒有。 ”
“住得近嗎? ”
“就住隔壁,”他指指虛掩的門。
“家和辦公室在一起,太方便了。 ”
“使館給租的,我就付水、電、煤、電話和網路。 ”
手機響了。 他接起來,壓低聲音,走到隔壁,將房門關上。 幾分鐘後他又回到桌邊,一邊咕噥著“一堆爛事”,一邊動筷給我夾蝦。
“我自己來。 ”我輕輕推開他的筷子,蝦掉到桌上。
“別客氣哦。 ”
“不客氣。 ”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