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恐懼

Lam Chan
·
·
IPFS
·
有關孩子的事,我們什麼都要「操之在手」,這才感到安全,或者認為這才算負責任。然而,如果我們誠實,我們會發現這種放不了手,其實是自己內裏的恐懼。

前一篇文章說到我因為孩子隨著自己的好奇和熱忱學習,能夠探索到無論寬度與深度都叫作為大人的我感到驚訝的程度,印證瑟谷自主學習的理念不是空談。幾乎所有家長都說很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自主」學習,意思是「自動自覺」學習,不用家長督促,但「自主學習」的理念跟那個「自動自覺」學習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事。後者是家長希望孩子「自動自覺」去學任何「家長覺得有意義的」東西(無論是學校的課程或其他體藝訓練),而前者卻是家長完全放手,不加以規範、督促,或論斷,讓孩子跟隨他自己內心的熱誠所牽引,給他空間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從而讓他不斷地了解和認識自己,學他自己想學的,簡單來說,就是還他自由。

一講到「放手」,就必然引起許多反對的聲音,因為總覺得「放手」會變成「放縱」;一講「自由」,彷彿就是「叛逆」和「敗壞」的開始。我們從來都不信任自己,更不信任孩子。因為我們都是在不被信任的狀況下長大的。有關孩子的事,我們什麼都要「操之在手」,這才感到安全,或者認為這才算負責任。然而,如果我們誠實,我們會發現這種放不了手,其實是自己內裏的恐懼。

前一篇文章摘錄過的臺灣瑟谷教育推廣協會出版的《瑟谷——最適合未來的教育模式》裏,有另一篇文章寫出了我的恐懼心聲:

「在他(孩子)決定自學之前,身為家長的我們花了兩年時間與恐懼搏鬥……當時我很擔心離開體制這個決定,會不會把孩子拋出什麼主流的世界,讓他一輩子只能當邊緣人。雖然站在線外,我明白我已經想拆掉那些既有的框架,也很羨慕那些讓天賦自由的理論;但是要真的站到線內、站到偏離主流的那一邊,離開一種可見的未來,實在很讓人恐慌。即使那個未來不一定能帶你走到『流奶與蜜之地』,但總覺得跟著大家走不會出什麼大錯,而要走向一片未知,光是想像的恐懼,就足以把人打敗。那個最深的恐懼是:我會不會做了什麼殘害孩子未來的事?」

——程詩婷(臺灣瑟谷教育推廣協會發起人)

本來基督徒按其信仰的內涵,應該是深信每個人有來自創造主的「召命」的,應該是非常尊重「主體性」的,並且知道只有「自由」給予人真正活出被創造的自己、落實信仰和能夠去愛的場景,基督徒也應該是竭力實踐「信任」的,但在為人父母這件事上,我們很多時候卻不假思索地任由「恐懼」擺佈。

我每天都跟恐懼搏鬥:給孩子自由選擇他想做的事,他很可能會一整天(甚至一整個月)只做同一件事,並且會連跟我說話的時間也沒有;給孩子自由決定他想什麼時候吃東西、什麼時候睡覺,他可能會不在我認為的正常時間內吃我認為足夠份量的東西,也可能會因為有很想做的事而過了午夜才去睡;給他自由脫離學校體制,他很可能無所事事;總的來說,就是恐怕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廢青」……

我必須每天認定那些只是「我的恐懼」,而不是「他的問題」,才不會以我的恐懼去干預他的自由,我需要每天肯定那真正值得珍惜的是他透過自由地探索所獲得的「內在體驗」。事實上,許多時侯,使少年人頹廢的,不是「自由」,而正正是大人出於恐懼的過度「干預」。

然而,大人也常常是非常無奈地跳不出自己的框框,要跳出去,就必定要經歷內在的震撼和改變。《瑟谷——最適合未來的教育模式》裏一位上了高中的自學生的家長說出她寶貴的經驗,給我很大的鼓勵:

「對我來說,瑟谷不啻是一種心靈成長課程,它要作父母的向內看,在自己的心上作工,而不是把眼光和力氣投注在孩子身上。但當你這樣做了,孩子卻如同你心靈成長的顯化,在你完全不在意孩子成長的時候,你的孩子會長得又快又好。什麼叫做脫胎換骨、重獲新生,就像那樣;猶如蟬蛻,宛如奇蹟。」

——林睿育(臺灣瑟谷教育推廣協會發起人)


(原稿寫於 2021年 6月12日)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am Chan透過閱讀、思考、寫作和實踐,反思兒童觀、教育理念和為人父母之道,回歸作為「人」的本質。以喜樂為激進的行動,在強權的世界活出溫柔。 Facebook Page: Tell It Slant https://www.Lfacebook.com/lamchan22/ Instagram: joy_is_a_radical_act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