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mporary art
此标签目前无人主理
8 人关注
16 篇文章
張明曜

摻水酒/akaSwap同捆包計畫

穩贏不賠的惡作劇,讚。

張明曜

<張明曜雙年展>後記

若<張明曜雙年展>中的「張明曜」代表發起人及使用的展示空間(藝術家後援會),那「雙年展」呢?在這裡「雙年展」究竟是一種承諾,或是一種幻象,還是一個低劣的玩笑呢?

張明曜

區塊鏈大風吹:被雜物淹沒的秘密基地

撤展行動的政治性,表面上似乎是策展頁面的抵抗,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在號稱「什麼都不會消失」的區塊鏈上,製造了一個會消失的景觀。誠如先前所說,這或許是個再也難以複製的行動。也唯有在策展頁面與基地遺址共存的狀況下,觀眾的想像力才有機可趁。

張明曜

Secret Base / Have a Place:在AKEA SWAP之外,我們隱匿了什麼

表面上將平台變成傢俱行,實際上在椅海中浮沉,安置一個立身之處。繞過申請,避開正常管道,翻過圍牆,闖進體育館後的空地,野生的策展,自定義我們的「一席之地」。

相关标签

  • 原口典之
    11
    lighter
    11
返回全部
張明曜

Lighter創作筆記

但我總覺得,燒掉的部分與留下的部分,所形成的差異、輪廓是動人的,可能到心碎的,甚至疼痛。

張明曜

Last Supper創作筆記

它像是以自身的複製品圖像為提示之生成演算,不斷修復自身的同時,亦不斷丟失自身,在一次次的迭代中,越發偏離原作,卻也更逼近完美的贗品之軀。

張明曜

Last Supper

儘管如此,《Last Supper》卻註定偏離原作,朝著無限完美的相似物而去。

張明曜

Modanna創作筆記

我感興趣的地方在於,從生成藝術的文藝復興作為主要思考途徑,空間的轉移(自實體空間至Web2.0,一直到Web3.0),能如何思考「人」。

張明曜

Genesis

那麼,透過與機器不斷協商的方式,取回一部分的創造性,是否能稱得上是生成藝術的文藝復興呢?

張明曜

試圖與機器協商的人

這樣的事情是有趣的,彷彿AI總是能給出各種超乎我想像的答案。在這個階段,圖像的創造性仍由它所掌握(我也僅將它作為靈感工具)。而我就像遇到一個奇怪的外星人,不斷丟出問題,想聽聽它那超乎我經驗、無厘頭的回應。

張明曜

Recall 77899

NFT恰巧能讓七萬多張選票這個數字,不需透過物質化的呈現,卻能表現其張力(甚至跳動的價格都與綁樁的意象不謀而合)。我曾想,若實際印出七萬多張的選票,這件作品的概念大概會失焦不少吧?

顧愷之的<元宇宙藝術>世界

創意無限之 《元宇宙 NFT 藝術》

藝術在人類歷史存在數萬年,元宇宙的出現,將人類藝術帶進了一個新紀元,它對傳統藝術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亦帶來無比的機遇。過去20年, 元宇宙藝術無聲無息地由數字藝術演化成NFT藝術, 並將成為藝術的新寵兒,甚至它對藝術歷史的影響媲美文藝復興。

英格Inga

向苦艾学习,给艺术更多可能

尤利·奥罗,向苦艾学习,2019–2020,三频道录像,亚克力颜料、油画板,尺寸视空间而定,影片长度14分18秒,卢本巴希双年展委托制作 《向苦艾学习》(Learning from Artemisia, 2019-2020)是艺术家尤利·奥罗(Uriel ORLOW)受卢本巴希双...

英格Inga

Bye_Art┃当代艺术应该高高在上吗?

一位读理工科的美国朋友跟我谈起艺术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我理解艺术有些困难”,我相信很多中国朋友也感同身受。的确,当代艺术的抽象风格和概念化确实会劝退一大部分人,而被精英主义裹挟的古典艺术(这里泛指20世纪前的艺术)又给人以冷冰冰的距离感,再加上某种故意把它神秘化和神圣化的力量,艺术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KenKung001

【 KAWS的藝術初心:我只想存在】@Artflowjournal

早在20年前已經成名的KAWS絕對是當代藝術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無論在概念或者是拍賣行情上創造一個一個驚喜,吸收大量Followers同品牌垂青,而KAWS不斷創作的動機只有一個:「我只想存在」 他的藝術生涯並非始於畫廊;他深諳在街頭展示作品的好處,也明白大量生產作品能吸引支持者。

TigerS

wall to wall, 2020

上个月去新开的Root-K Contemporary看了原口典之时隔2年的再一次Solo exhibition. 除了他最具代表性作品Oil Pool,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wall to wall” 这个新作品。这是需要摧毁美术馆的一道墙才能安装展示自己作品的艺术作品,而呈现给...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