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善行成為自我滿足的表演
AI繪圖 中國政府失信於民!洪患受災縣市求救 網友冷嘲熱諷災區號召捐款網民“炸鍋” 兩家食企捐款遭罷買抵制 最近中國多地出現災情,以往每當有災害發生都會有捐款活動,但今年的情況和過往不同了,網上的留言太多都是反對捐款,更出現抵制捐款企業的情況。
某種老朋友
如果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和諧社會,也許還要顧念舊情,考慮有沒有求同存異的空間。但身處這個各走極端的亂世,“友誼地久天長”可能已變成一種奢望......

辭職與被辭職
真正有本事的人,絕對不會隨便提及辭職這兩個字,更不會以此來威脅同事,因為這樣一點也不威風,而且十分難看......

人家的評價
“殺君馬者道旁兒”的教訓是歷久常新的。

冷言冷語怎面對?
他們身邊不少人都好發議論,冷言冷語。例如說鄰近地區節節上升的確診及死亡人數幸災樂禍,又例如對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比喻為爸爸教訓兒子⋯⋯

人生應不應該有點遺憾?
趁自己還年輕,趁家人朋友還容許我任性,我想快點完成心中所有瘋狂的願望,要不然,將來老了可能會後悔,如果想做而最終沒有做,人生一定會有遺憾。

弱智、露底、工作狂
最可怕的工作狂是走火入魔地投入角色,但把工作搞到一塌糊塗,然後怪責其他人不夠努力,令他獨力難支。這種人永遠只看到自己的付出,卻不明白成就大事從來只需要聰明的人,而不是勤力的牛或忠誠的狗。

女孩為什麼熱愛粗言穢語?
從前我們的社會雖然沒有那麼多碩士博士,但總算重視教養,知道粗言穢語是沒有家教的表現,私底下發洩情緒也是有的,但在大庭廣眾口出髒話,顯然不分輕重、不知自重.....

疫情下的流動風景
~每隔一段日子,我就會在網上看看關於新冠疫情的最新統計數字,多少人確診,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康復,一天一天累積,世界各地都有統計。猶記得當初疫情在武漢爆發,我便開始著緊地留心相關的統計數字,後來大家的抗疫生活進入常態模式,很多人都對這些數字失去耐性了,媒體也漸漸不把這些數字當成報...

我不想知道
當他們錯判形勢時,往往又為了臉子而死撐下去,令本來可以簡單解決的問題變得複雜,甚至通往自毀的方向。

我們需要
各人頭上一片天,你有你的生活,他有他的忙碌,只是偶然打個照面,怎樣會把這個陌生人一下子抬舉到敵人的位置?

社會和工作壓著我,怎麼自立?:葛浩南談身心的運轉機制
中國傳統有句老話,叫做「養生」,意思是人全面的發展自己的生命,並盡量保護它的完整,不受損傷。不過,我們要怎麼達到這個目標呢?這就牽涉到人的身體的運作方式,在不同的「機制」間轉換的問題。「機制」是法國學界研究「身體」時常用的一個術語;簡單來說,我們身體的能源就像是一個發電機,根據不…

虛擬世界的個人修養
網路、或是虛擬世界,這個新興的宇宙太遼闊,太讓人目眩神迷,我們換了身份、卸下偽裝;換了語氣、也可能忘了分寸,在螢幕的保護傘之下,我們是否還能謹守修養的界線?
家訓隨想
懂得去讓的人,是以品德、修養和雅量去處事,低調地達成長遠的目標。

大事有擔當,小事看修養
擔當和修養都很重要

自我防禦的無意識行為
index finger(食指)小時候,或是求學的時候,有聽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譬喻,就是當你用食指指著別人罵的時候,別忘記同時還有三支手指頭是指著自己的。意思是如果要對別人撒氣有意見指責...等,其實更多的也指著自己。我們的文化環境背景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更多會有「反求諸己」的意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