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和光線會讓人胃痛嗎?
在醫院無菌室病房時,我一度因為聲音和光線的驚擾而極度厭世,好像瞬間看到什麼人都好討厭(因為人來了,燈就亮了,聲音就來了),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
疾病課第九課:談論面對死亡
疾病課第九課:談論面對死亡 醫療的最終結果,難免不是生、就是死,如果確認這個病患,只能慢慢對面死亡,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或許,安寧治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有的家屬,為了延長長輩的壽命,不惜插管、葉克膜、打點滴,等等的樣樣來,這可能造成病人的痛苦,也有可能不知道還能再過幾天,帶著種...
疾病課第八課:基因技術並非萬能
疾病課第八課:基因技術並非萬能 個人總結:人類是個多疑,缺乏感恩,並且自做聰明的動物。總覺得懂得一點科學,就能用自己的邏輯來掌控世界,其實,在靈性沒有提升的前題之前,科學是無益的,只會重蹈亞特蘭提斯文明的後塵。其實,基因醫療只是基因公司炒作出來的話題,在實質上的幫助並不大。
疾病課第七課,談論職業病
疾病課第七課,談論職業病 這一課說到,除了社會的體制可能造成一個人憂鬱症,此外,上班過勞,也會引請職業病,例如:憂鬱症、過勞死。在日本有一個案例,正是因為病人死於過勞而自殺,律師要求公司賠償。在中國,有三位幫病人檢驗出塵肺症的醫生,被吊銷了醫生職照,原因是因為,他們解讀出X光片中...
第六課疾病課,病態的社會製造精神病患者
第六課疾病課,病態的社會製造精神病患者 呆版的社會是需要治療的,有時候真的不是人的問題,而是社會的病態,去不斷的定義出更多的精神病,引爆更多各種不同的不安全因子。例如:在某些國家的地區,只要你的親人死了,你的情緒過於哀傷、傷心難過,並且久久不能平復,如此持續了幾個月,你就會被當地...
第五課疾病課,精神疾病的污名化
第五課疾病課,精神疾病的污名化 這一課說到社會體制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在大陸有一些有網隱的小孩,因為打電動成癮,被醫學定義為一種精神疾病,就被抓去隔離。在中古世紀,那時候的人,很多人都還對精神疾病很陌生,而且精神疾病的種類,也就是精神病、憂鬱等等,並沒有很多其他的疾病學名。
疾病課第四課,疾病的污名化與歧視
這一課說到,關於疾病的污名化、歧視。在中古世紀,婦人感染了梅毒,會直接受到歧視,說那名婦人不守婦道。不過,現在我們會說,那位女士,可能只是性衛生疏忽了,做的不夠好。同樣,我們也會歧視愛滋病人,覺得得了愛滋病的人,都是在亂搞。可是在貧窮的農村,有人可能只是因為賣血,針頭感染才不小心得了愛滋病。
疾病課第三課,生命體驗會影響病人
在第三課中,說到在醫生和病人,達成疾病康復上的共識是不同的。當診斷都沒有問題的時候,看似完全正常,但病人可能還會覺得哪裏痛、哪裏不舒服。這或許和病人的生命經驗有關,舉例來說,一個被性侵過有心靈創傷的病人,可能曾經被孽待。所以當醫生覺得她的傷都好了,但由於心理上創傷印痕的關係,常常回想到自己被施暴,所以全身都感到痛苦。
疾病課第二課,醫療方案的選擇與爭議
疾病課第二課,醫療方案的選擇與爭議 第二課,說到有時候在醫院,面對很難抉擇的治療方案,到底是該聽醫生的好呢?還是病人的好呢?一個案例:一位年僅21歲患乳癌的少女,在面對治療時,醫生給了少女兩個建議。第一個建議是:把乳房整個切除,這樣癌細胞就能完全根治。
写是解药?
来到马特市,终于有机会擦一擦无处安放的表达欲和不安感,也能够安心自说自话,还能看有意思的东东,感觉把这里当成是一个数字化的匿名戒酒会。来这里有一阵了,是在搜索未经审查平台的时候找到的。然后就冒失失写了几篇。这里是阿咕。95后,性少数。最爱的类型是恐怖片。
疾病課第一課,醫學的侷限性
疾病課第一課,醫學的侷限性 在這現代社會,很多人覺得自己身處在科技發達的時代,生病了也沒甚麼大不了,反正不管我生的甚麼病,反正,我去醫院看看醫生,吃個藥就一定會好。這個心態,就是對醫學的過度期待,我們要很清楚的認清一件事實,就是有些病,再高明的醫生都沒有辦法完全治好。
Matters疾病課|課程筆記
主動的健康公民權Dallas Buyers Club(台譯藥命俱樂部、《達拉斯買家俱樂部》,香港譯《續命梟雄》)。照片來源: https://www.imdb.com/title/tt0790636/mediaindex?ref_=tt_pv_mi_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