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書..
瑪麗安東尼:惡意報導跟假消息足以致人於死?
瑪麗安東尼也許是歷史上第一個在惡意報導跟假消息攻擊之下而死的女性
未來會有人看書 ?
看書很重要哦
斯卡羅之後:歷史就是要這樣寫——把半部台灣史寫進小說的《花東婦好》
我不看歷史小說,但喜歡看好的小說家寫歷史。不管《斯卡羅》讓你覺得意猶未盡、或是不夠,《花東婦好》都能滿足你
在第一頁就震倒我的小說——《北京零公里》
重點真的不是你寫什麼,而是你怎麼寫,以及是否言之有物。
布萊希特的《伽利略》:伽利略的異端之道
1609年,伽利略是名滿天下的數學教授,他把望遠鏡對準了天空,證實了哥白尼的地動說。羅馬教廷把支持地動說的學者判為異端、甚至燒死。太陽不繞著地球走,為什麼會讓人那麼恐懼?
是日流水帳:一本書如何通向另外一本書
分享我的私房尋書資源:它是我的阿拉丁寶窟跟秘密武器,我不太追新書,好的書本來就沒有時效性,透過主題發現書,或者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的書,對我來說是最理想的
Zadie Smith的《搖擺時代Swing Time》
一個移民、新住民的小孩,要經過多少時間,才可以找到自己的聲音?Zadie Smith的多重身份豐富、滋養了她所隸屬的英語文學地景,那台灣呢?
尋找棋逢敵手──棋靈王
《棋靈王》講的是小男孩進藤光對圍棋的開竅覺醒,但其實也是對棋逢敵手的尋尋覓覓。
我的奮鬥:Karl Ove去看伯格曼
乘時光機去看披頭四
如果你和我一樣,不是披頭四歌迷,不用擔心:這是一本不用是粉絲也能享受的傳記,不是鉅細彌遺的百科全書式全都錄,而更像是一片片的歷史剪影,這本書寫Beatles,也寫一個時代,一段段篇章,像是一張張寄自1960年代的明信片...
我的奮鬥中文版問世
Karl Ove Knausgaard的一套六冊自傳體小說《My Struggle我的奮鬥》終於出中文版了。過去十年,英文出版界有兩個近乎神級一樣的作家:寫《那不勒斯故事》的義大利作家Elena Ferrante,還有挪威的Karl Ove Knausgaard。
村上春樹〈品川猴的告白〉——極致的愛戀,極致的孤獨
年輕時的閱讀,像是席捲過沙漠中綠洲聚落的韃靼人,旨在掠取;年長後的閱讀,不再試圖填充自己,接受自己是空的,然後故事便可以穿進來,流過去,然後也許會在心中留下一點什麼...
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石枕上〉:藏在木星暗角的短歌
上週間,新訂的中文書寄到了,禮拜五早上起來讀了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第一人稱單數》中的第一篇〈石枕上〉。一般來說,村上的長篇小說通常比短篇更讓我有感,我對於那種甚麼淡淡的,無關緊要的陌生人相遇,交換了一些不可名狀的甚麼,甚至說不上有甚麼情愫,如故事中寫的,只是交錯的線,又各自岔開。
狐狸或刺蝟:Clubhouse 小房間紀錄
此篇為2/19的Clubhouse房間〈你是狐狸還是刺蝟?〉的小紀錄。謝謝以下幾位的參與跟陪聊:@JinlyWong , @无法 , @張蘊之 , @FischKatze, @Uoo , @DrYuan。汤圆 , @松子 , @林聰栄 , @I...
我的秘密文學偶像胡慧玲:《我喜歡這樣想你》徵書啟事
上篇#用來減少平均字數文的標題偷自胡慧玲的散文〈我喜歡這樣想你〉。上個禮拜潔平跟曉雅在Clubhouse辦第二次深宵朗讀殺時,我原本以為那個對不在東八區的人不友善的時間我是參加不了的,結果後來因為先聽潔平跟方可成在公民論壇答客問,太精彩睡不著,剛好就接上了深宵朗讀殺。
道德的人,不道德的社會:我擁有的,反映了我的努力+能力?
這是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的書《道德的人,不道德的社會 Moral Man and Immoral Society》的書摘、讀書筆記:〈第一章:人與社會 Man and Society: The Art of Living Together〉Part II(Par…
道德的人,不道德的社會——讀尼布爾
Reinhold Niebuhr,尼布爾,是一個我只多年前在Public Theology裡聽過的名字[註]。大概四年前,我忘了在哪又看到人提這本書,那時剛讀完一本講一次和二次世界戰爭間這段期間歷史的書,於是對這本同樣出現在兩次戰爭中間的書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好吸引人: 道德的人,不道德的社會。
激進市場:市場越大,越自由?
這篇沒寫完的讀書筆記放了超過一年,那時候一直拿不定主義要寫,我因為馬特市上好些人對這本書的激賞而讀了這本書(最早看到@寶博士 介紹,然後@不明飞行兔 跟@高重建 也都陸續推薦),但讀完之後我絲毫不分享他們對書中刻劃的藍圖的熱情。
越邪惡,越迷人:Patricia Highsmith與雷普利(下)
上面在這 之前我讀Highsmith,還會覺得有種被推到懸崖邊上的難受,不管是前面兩本雷普利、另外一本《This Sweet Sickness》(關於某種無根無據、偏執到妄想的迷戀如何走火入魔),但這一回,真是什麼不適感都沒有了,是因為一回生二回熟嗎?
越邪惡,越迷人:Patricia Highsmith與雷普利(上)
前:我是屍體。後:不是我!(我只是剛好路過)Tom Ripley detested murder. Unless it was absolutely necessary. Whenever possible, he preferred someone else to do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