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玉林,重返成都公共生活
本文首发于三联生活周刊,原文有所删改。
在仁多玛的诺乐,改变了藏区吗?| 郭婧雅专栏
改变是动态发生的,对一个地方来说,需要的是长期持续的关注和记录。
在碧山,知识分子要与乡村发生关系 | 郭婧雅专栏
知识分子要与农村发生关系,以文化和艺术作为他们乡村建设的手段,这在中国历史上并非毫无先例可循。
成都敦壩:一场限期580天的公共生活实验 | 三明治
在过去的两年,敦壩逐渐成为了成都公共文化生活的中心之一,背后的奥秘是什么?
第八期回顾:“人不可能远离政治远离公共话题”
这两天刚好看到一个新闻,李佳琦在6月3日晚的直播中,因为一个坦克形状的蛋糕,直播随后被叫停。李佳琦的回应是,“内部设备故障”。这样的事已经不止一次发生,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疫情当下更甚,每一个武汉人、上海人、吉林人、瑞丽人……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大概都对何为“政治”,何为“公共话题”,感受深刻。
寫信以外還有很多能做的事!給所有有心做點甚麼的朋友 (2)
寫給所有有心做點甚麼,但不太知道可以做甚麼的朋友,希望在看似黯淡無光的日子,能鼓勵大家不忘初心、繼續行動。文章列出的行動都很基本,大家都充分有能力做到的。
公共生活及空間研究簡述
20世紀中後期,歐美城市開始對現代主義所推崇宏大城市規劃理念提出質疑,慢慢開始轉向關注以人為本的城市空間和體驗。早期的城市研究均以靜態空間為主體去衡量某個特定空間對活動的影響,可是我們能否進一步以動態生活的角度出發去探討空間於活動之間的互動性?
立志拱大城市白菜的「土猪」不知尊严为何物
拱了城里的大白菜就有尊严了?土猪自以为拱到了白菜,但是其实拱的是韭菜,嘘!后面还有镰刀等着宰杀和收割他们嘞!
公共生活变迁 | 问答摘录
本文作于2020-9-2嘉宾分享环节周濂 在严肃的公共讨论中,我基本不使用“公知”“白左”“小粉红”这三个标签,因为“贴标签”的方式无助于健康理性的公共交流。但是如果想要探讨过去16年的公共生活,我们又不得不谈论这三个“标签”,这或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之处。
围炉x706同学社 | 在变迁之中生活 |公共生活的意义与变迁
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按:2020年7月12日,应706同学社及围炉两个青年团体之邀,我在zoom做了一场以“公共生活的意义”为主题的讲座,并邀得罗勉先生担任主持和评论。当晚参与者有好几百人,由晚上七时半一直谈到十一时半,气氛热烈,殊为难忘。
活在一个夹缝求生的年代——Materrs 第一文
活在當下的世界,我越來能夠感受一種逐漸窒息的感覺。這段時間,自己總是覺得心神不寧。特別是在睡覺的時候,眼睛一閉上,就有很多的念想不斷的從腦子閃過,沒有辦法定下來。或許是有很多的話,跟很多的事情想要說,但是總會懷疑說出來了,有用嗎?我又能改變得了多少的人?
梁文道:不諱直言(民主與勇氣之二)
曾經有段日子,我迷上了古代希臘的一切,甚至到了自修古希臘文的地步。可是,花在那些典籍的時間上越多,我就越是覺得迷惑,那些遠古異邦人的世界就和他們留下來的文字一樣,晶瑩如一只在陽光下折射出重重虹彩的稜鏡,只是我找不到任何可以穿透進去的入口。便說民主,雅典的驕傲,從那時到現在都有人在...
梁文道:古典民主的活化石(民主與勇氣之一)
瑞士這個國家我去得越多,就越是覺得着迷。倒不是因為那些早已印成明信片的湖光山色,也不是因為它的名錶軍刀朱古力;而是因為它幾乎是個不可能存在的國家。這麼說,並無絲毫不敬,只是想誇張點強調它的特異。比如說它的中立,以及那愛好和平的形象。來自瑞士的白底紅十字旗固然代表了全球最大最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