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生產的準備清單
有別於醫院生產,需要事先把待產用品以行李箱備妥,等產兆出現,把這一卡「待產包」帶上;如果遇上多次被醫院「退貨」,舟車勞頓之下,很容易到了生產當下反而沒有充足的精神與體力,使得更多(原本不需要的、事前不清楚有哪些副作用的)醫療介入。居家生產的好處就是,不論是吃的、用的,都已經在家裡...

為什麼我們選擇「居家生產」?
在我聽完TED演講〈產痛不慘痛,可以很溫柔〉認識到「溫柔生產」跟慣行醫院生產的不同之處,然後研讀《溫柔生產: 充滿愛與能量的美妙誕生》了解相關細節,接著順著線索再讀到《溫柔的誕生》這本書時,奠定了我們要盡可能朝「居家生產」的目標前進¹。怎麼說呢?

關於「生產計畫」這件事,我們是否搞錯了什麼?
打開媽媽手冊,產檢紀錄的最後,有個「生產計畫書」。在羅列「減痛麻醉」、「會陰切開」、「靜脈留置針」等專有名詞的後面,有著「是、否」的空格等著我勾選。彷彿「生產計畫」就是一個打勾表:我要這個、我不要這個,然後,把這份表單交給工作人員,就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