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的随想摘 - Abyss
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旧址

書評•評書|奧斯維辛成功逃生後的人生【六】
終結篇(一口氣寫了六篇,有點抱歉,最後一篇多上一些圖)

書評•評書|Vrba&Wetzler奧斯維辛報告與猶太委員會的惡名【五】
又是猶太委員會高層造的孽:而這一交易的結果就是,1944年5月15日開始,持續了56天時間,437,402名匈牙利猶太人被運上147列火車,大部分人在到達奧斯維辛後就立即被毒氣室殺死。

書評•評書|奧斯維辛「逃生成功學」及「找到組織啦」【四】
其實這也是蘇聯逃生大師傳授給他們的「逃生鐵律」之一——不要跟身邊的任何人透露自己的逃跑路線,哪怕是逃生夥伴;因為一旦被抓,知道得越多,越危險。

書評•評書|奧斯維辛逃生失敗案例&逃生死律【三】
蘇聯囚犯大哥列出的幾條逃生必須遵守的死律幾乎全部都在逃生失敗的案例中應驗了,這讓Rosenberg這些小輩們對導師的話十分推崇。

書評•評書|奧斯維辛「生存學」【二】
他聰明的頭腦能夠在安靜地觀察中確定以後也將利用這個詞為自己的終極逃亡「安排」出一個萬全之策。

書評•評書|奧斯維辛逃生藝術家Rudi Vrba【一】
Rudi Vrba和他的逃生夥伴Alfred Wetzler是首兩個從奧斯維辛集中營成功逃生的猶太犯人。他們逃生後為了驚醒世人才有了奧斯維辛報告。這一系列文章將為您揭開Rudi Vrba的逃亡人生。

黃彪預警!為什麼要警惕奧斯維辛的常態化?|瑪力再說
这几天,三亚、成都、贵阳等地的疫情防控相继解封,除了我们看到的人民群众欢天喜地之外,另一则消息如同一道犀利的闪电映入我的眼帘,三辉图书在9月14号发表了一片文章,名字叫《当下最该警惕的,是奥斯维辛的常态化》。这篇文章表面上在是卖一套书,这套书的作者正是历史学家们研究奥斯维辛集中营...

欢迎来到地狱——读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极端情况下的个体和群体行为》
所有2022年4月1日到5月31日期间生活在上海的人都该读读这篇文章

齐泽克:非再现艺术的政治含意/我会因为在《今日俄罗斯》上发表文章而感到羞耻吗?
奥斯维辛的极端恐怖并没有把它变成一个把它幸存下来的受害者净化为摆脱所有卑鄙的自私自利、有伦理感受力的主体的地方;相反,奥斯维辛的恐怖部分就在于它也让它的许多受害者变得人不像人,把他们变成残酷冷漠的幸存者……“如果权力会让人腐败,那么反过来说也是对的;迫害也会腐化受害者,虽然这个腐化可能更加微妙也更加悲剧。
奥斯维辛之后的教育
奥斯维辛之后的教育ERZIEHUNG NACH AUSCHWITZ 作者:西奥多·阿多诺 译者:孙*沛 校对:邓晓芒 原文原载:Theodor Adorno,Erziehung zur Mu?ndigkeit,Vortrage und Gesprache mit Hellmut...

奥斯维辛之后——由一篇时评引发的思考
长江日报时评 昨晚的这篇时评激起千层浪。这不仅是因为作者可笑的主旨,更是因为结尾处引用的阿多诺名言:“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网友们震怒于把官媒无耻地将没文化看得如此理所当然的同时,亦震惊于将武汉比作奥斯维辛的修辞——这一修辞也戳中了人们对于湖北惨状的痛点。

奥斯维辛的摄影师
“饥饿的人只想到吃”。正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加上坏运气,永远改变了威廉·布拉塞的人生轨迹。也正是出于求生的本能,加上好运气,威廉·布拉塞在数次“跳槽”后,终于成功获得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第26号营区鉴定科的摄影师。这就是他在奥斯维辛度过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