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幻夢中所見的巨石陣:大塚耕二《トリリート》
原本拿著畫筆的手改持沉重的槍砲,在煙硝與砲火聲中向前挺進。以大日本帝國皇軍之名,成為才華未能完全綻放,就被血水打落的櫻花。

羅馬帝國X基督教X日本水彩畫家:三宅克己《君士坦丁凱旋門》
一位來自日本的水彩畫家,一座羅馬帝國時代的凱旋門,一門一人的相會,正好是基督教歷經千年流轉,從備受打壓排擠的地下宗教,到歷經地理大發現、新帝國主義後遍布全球的體現。

來自國境之南的獻禮:黃土水《歸途》
最近臺灣美術史上的幻之逸作-黃土水《甘露水》重見天日,在此分享五丁目過去曾發表在中央大學「漫遊藝術史」網站上的專文,內容略有修改

跟著畫家去旅行:石川欽一郎《朝鮮內金剛長安寺》
這幅收藏於臺北市立美術館的石川欽一郎水彩作品《朝鮮內金剛長安寺》,年代被定為1940-1943年左右。五丁目不太清楚北美館斷定此作年代的依據,不過作為一位旅遊經驗豐富的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應不只一次造訪過朝鮮。

如煙一般的聾啞畫家:岡藤園〈雨後的日月潭〉
這週日是國際聾人節。臺灣美術史上不乏聾人藝術家的身影,像是臺灣現代藝術發展先驅之一的版畫家陳庭詩 就屬其中最為知名的人物。在這邊要介紹的是一位短暫來臺旅遊的日本籍聾人畫家岡藤園,他在臺灣留下的足跡不多,我們只能透過散落各處的史料,拼湊出他朦朧而優雅的身姿。

天文觀測紀錄及日本古典藝術的交會:池田真哉〈日月〉
池田真哉〈日月〉以紅白兩枚「色紙形」為主,構成簡潔明快的畫面,並分別以金銀泥顏料在色紙形上描成類似斑紋狀的圖樣,讓人聯想到「太陽的黑子」及「月面的坑洞」。

蓮池與水禽:金島桂華筆下的〈蓮池〉
金島桂華,廣島人,曾在京都畫家竹內栖鳳底下習畫。仰慕中國文化的桂華,多次遊歷中國楊子江等地。其作品被認為揉合了圓山四條派的寫實畫風,以及中國院體畫的形式,並以花鳥畫聞名。

日本皇室收藏中的塔山風光:川村曼舟《阿里山の五月》
川村曼舟(1880-1942)為日本畫家山元春舉的高徒,長年擔任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的教授。臺灣畫家陳敬輝曾就讀過該校。曼舟以山水畫聞名,被認為擅長表現山水的沉鬱、幽靜及變化,對風景的感受性細膩敏銳。並且是一位喜愛飲酒作詩,賞花賞月的風雅之人。

【閒畫家常】石川欽一郎《台湾蕃地見取図》
遠眺白雲湧騰的蕃地群山時,天地驟然變大,自己被這樣雄壯的景致感動,心情也變得廣闊起來。

【閒畫家常】林阿琴《黃莢花》
如果說這幅《黃莢花》是這位少女畫家青春的最後註腳,或許也不為過吧

【閒畫家常】三迫星洲《南庄的獅子頭山》
三迫星洲,被稱作「幻の従軍画家」,他到底身分為何?從何而來?最後又去了何處?目前為止這似乎是一個謎團。不過他在1937-1939年間可能曾到訪過臺灣,留下了一系列美麗的風景繪葉書。

【閒畫家常】鄉原古統《臺北名所圖繪十二景-龍山寺》
在萬華(艋舺)如今成為防疫焦點,並引發眾多人與人連結議論的現在。讓我們回顧日治時期1920年代,人潮同樣洶湧的萬華吧。

【閒畫家常】陳澄波《日本二重橋》
這幅《日本二重橋》描繪日本東京皇居正門前的石橋,現今所稱的「二重橋」,多指的是另一座正門鐵橋,此一誤稱在當時頗為常見。此畫色調較暖,明暗對比不強。畫中正值春季櫻花盛開的時節,四周樹木蓊鬱,天空晴朗碧藍。然而,有關這幅畫的創作時間,學界長年爭論未定。

【閒畫家常】小早川篤四郎《熱蘭遮城晨景》
這幅 《熱蘭遮城晨景》完成於1935年,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舉辦「始政40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委託小早川篤四郎繪製的「臺灣歷史畫」之一。後來被陳列於當時的臺南歷史館中,用以宣揚臺灣歷史與文化特色。

【閒畫家常】石原紫山《達魯拉克的難民》+圍爐開張
1933年,來自日本鹿耳島的畫家石原紫山(本名光雄)來到臺灣,一邊在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工作,協助學者繪製插畫,一邊追尋南國的光線及色彩,活躍於畫壇。在1940年代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及美、菲軍隊交鋒於菲律賓。石原受徵召前往菲律賓從軍,返臺後,結合經驗及追想,完成這幅膠彩畫《達魯拉克的難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