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eatonSu
[蘇心理師讀書] 《失控的群體思維》環境的力量比你所想的還要巨大
在基礎心理學中,「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是當我們從「一個人」的環境,來到「一個人以上」的環境時,我們的行為會有哪些變化?這「非個人」的環境,會如何影響到我們的表現?很多初次接觸心理學的讀者,通常都會對這領域的知識深感興趣。我們都聽過,人類是社交生物。

[蘇心理師讀書]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五個教養的TRICK原則
蘇珊,YouTube執行長。安妮,23andMe公司共同創辦人。珍妮,醫界頂尖研究學者。這三個人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有的,他們的媽媽都是同一個人——艾絲特‧沃西基。(作者為左二)這位媽媽何以培養出這麼多位優秀的孩子?這也是《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這本書的作者,艾絲特‧沃西基時常被問到的問題。

[蘇心理師讀書] 《情緒解鎖》RULER五大關鍵,搞懂情緒管理
本書書名中譯為《情緒解鎖》,但英文本來的書名其實是「允許自己去感受」(Permission to Feel)。這個書名定調了本書的許多走向,破題的探討:為什麼我們「不允許自己去感受」呢?事實上,不只是華人社會,就連西方國家,對於討論「情緒」這件事,都時常是被污名的。

[蘇心理師讀書] 《記得你是誰?》老師的故事,比知識更能讓你記住
回想以前念書時,學到的知識,現在⋯⋯大概多數都忘了 😂(三角函數sin, cos, tan⋯⋯還有嗎?) 但,老師說的故事,特別是他自己的故事,至今可能仍記憶猶新。《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正是一本「老師的故事」的合集。

[心理諮商] 第一次諮商前,你可以這樣做
物換星移,對許多民眾來說,心理諮商、心理治療已經不是完全陌生的詞彙了。不過,在生活、工作、關係或身心健康等領域,真正遭遇挑戰,並有考慮要來與臨床或諮商心理師進行諮商之前,相信很多人都還是會有點不知所措。好比,心理諮商到底會如何進行呢?而在諮商室裡,我會需要做什麼?

如何成為臨床心理師:五張圖讓你認識臨床心理師的養成
本文更新於109.8.4;圖/丁郁芙臨床心理師,文/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前言在台灣,臨床心理師對於大眾來說,還是一個不太熟悉的專業。民國90年,台灣成立「心理師法」,從這年算起,臨床心理師這個專業,在台灣存在的時間,也只有二十年而已;不過,在歐美國家,心理師早已是個歷史悠久的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