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一家les bar做店员的那一年

BIE别的女孩
·
·
IPFS
今天的一手经验来自 wyq,她是一名即将25岁的日语相关工作者,曾在日本求学生活过一年多。在这段时间里,她在日本一家有名的 les bar 担任店员。我们跟她聊了聊那段生活经历,她在酒吧见过的客人,谈过的恋爱,还有她最难忘记的事情。

别的女孩: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个正在进行的赛博事实 —— 观点正在被大量稀释,最稀缺的是你的冒险。忘掉那些二手的阐释,直接用你的眼睛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青年人,动起来,走进这个社会。

这里是专栏#当时我在#, 邀请你围观女孩们的亲历、观察与冒险。如果这击中了你的分享欲,欢迎投稿至 biedegirls@yishiyise.com。可以独特,可以幽默,必须真实,最好还有点危险。

今天的一手经验来自 wyq,她是一名即将25岁的日语相关工作者,曾在日本求学生活过一年多。在这段时间里,她在日本一家有名的 les bar 担任店员。我们跟她聊了聊那段生活经历,她在酒吧见过的客人,谈过的恋爱,还有她最难忘记的事情。

Q

这要从误打误撞进了les bar说起

2018年三月份,我来到大阪留学。当时我还跟大学的女朋友在一起,出国后就开始了手机宠物式的恋爱。后来因为我自己的原因(我太作了)一直打扰她,再加上异国恋太难熬,她提了分手。

被分手那天晚上,我打开手机,在谷歌上搜到一家评分很高的 les 酒吧,漫无目的地就去了。

说起来很神奇的一点是,在出国前甚至回国后我连一次国内的 les bar 都没去过,感觉国内 les bar 的文化没有那么单纯,氛围也很一般(当然,很可能是我的刻板印象)。但在日本,首先酒吧文化就很盛行,自然就有很多这样的店,生意比较容易做,所以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走进酒吧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

大阪有两个有LGBTQ Bar 的区域,简称 “南区” 和 “堂山町”。南区人流更多,堂山町相对小众。虽然维基百科上会写堂山町和新宿二丁目并列为日本主要同志村之一,但它的认知度跟东京的新宿二丁目是没得比的(东京太国际化了!)。我去的酒吧 W 就位于堂山町,算是小众里的小众了。

第一次去的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店里人不多,中间摆着一个蛋糕,有客人在这里庆祝生日。店主看到一张陌生又有点局促的年轻面孔,开玩笑地对我说,要不撮合你俩(我和生日的客人)吧!我才不好意思地坐下来加入聊天。

那天有客人为生日的女孩点了香槟,还请全场一起喝,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喝到香槟。到了大概十一点多,我要赶末班地铁回去,生日的女生贴心地把我送到地铁站。我之后才知道,当时店里基本上都是熟客,我相当于是一个外人闯进了一个很私密的空间。她们是为了给她秘密庆祝,才让我先回去的。

之后我又去了几次,和店长N子慢慢熟络起来。因为我会英语和中文,她觉得很有意思,有一次在店里随口问我,“要不要试试来当店员?” 当时我在读语言学校,上课很早,下午三点就没有课了,时间很合适,我几乎没怎么想就答应了,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了这家酒吧的店员。

堂山町有很多面向 LGBTQ 群体的店,其他的我也去过,风格都不一样。其中有很多年轻人喜欢去玩的店,有那种可以唱K、玩飞镖、跳舞类似这样的地方。在这种店里大家玩得很开,也很吵闹,目的性都比较强,感觉不适合我。

我打工的这家店的氛围跟 “年轻的店” 可以说截然不同。来店里的客人年龄都比较大,比当时的我大很多,大概3、40岁,甚至有年纪更长一些的客人。如果你是一个人走进去也许会被开玩笑,但是不会直接被搭讪,因为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很有分寸感。作为第一次来店里的陌生人,你可能会感觉有点被排除在外(就像我第一次闯入生日会一样),但边界感几乎是日本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一个特点。

店里的营业时间是从晚上七八点到凌晨两点,我一般是七点过去,把该收拾的东西收一遍,开始等别人来。上班时我的工作通常就是打啤酒、调一些简单的酒,然后陪客人聊天。他们那种啤酒不是罐装品,也不是瓶装啤酒,是用机器打下来的,要定期换那个大桶然后打泡。因为我的性格比较木讷,甚至可以说有一点社恐,很多客人会觉得有意思,说居然有这样的人在里面做店员。其他的店员就比我要开朗一些,除了我之外还有三个人,有一个女生的正职是化妆师,另外一个是发型师,还有一个是做传媒的。我们四个店员都是女生。

W 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只算是 les bar,因为店里的客群相当广泛。店主N子是吃素的,所以这家酒吧也做素食。由于大阪很少有 vegan 的店,她的英语又很好,所以吸引了很多外国客人。有的人不一定是性少数群体,可能只是想来吃东西,这样的客人也是被欢迎的。堂山町有一些les 酒吧会限定只有女生才能进,这里就没有任何限制。加上店里的装潢是牙买加风格,显得很粗犷也很热闹。

店里做的食物

来这里的客人很特别也很平凡

最开始我每周去两到三天,后来赶上节假日比如年末,店长很缺人手的时候,我一周有五天都会过去帮忙。以这样的频率,我和常来店里的客人也逐渐熟悉起来。

来店里的客人五花八门,身份和职业非常多元。有一个客人是一个芭蕾舞老师,她很漂亮,身材也非常好,她后来成了店长的女朋友。一开始,我很不喜欢她,因为我知道她有两个小孩,会觉得她就是出来随便玩玩的,甚至一度怀疑她在玩弄店长的感情。但逐渐了解之后,我才发现她其实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她从小到大都知道自己是弯的,但是她很喜欢小孩,所以才会要小孩。她跟先生是开放婚姻,两个人虽然一起生活但是不一起住,一直是分房睡。

她和店长谈恋爱的时候,两个人感情非常好。认识她们我才知道,原来成年人之间也可以有这么炽热的感情,是即使作为旁观者也能很明显地感觉到的热切。可惜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继续在一起了。也许因为爱得太轰轰烈烈吧。

还有一对客人,是一对夫妇,在我上学的附近开了一家咖啡店,我在还没有来过 W 的时候就经常去,所以和他们很熟悉,后来才知道,他们也会来这个酒吧。我一直觉得他们是很普通的一对夫妇,直到有一次和他们一起吃了顿饭,我才知道原来那位先生是跨性别,但是完全看不出来。其实这样的人在店里有很多,他们都不是很张扬的人,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平凡的生活

除了在做酒吧之外,店长N子每个星期还会做电影放映会。因为店里的空间不允许,放映会通常是在附近借一个场地,放一些买了版权的纪录片。大部分纪录片都非常有意思,有关于 LGBTQ 群体的,也有关于社会、女性和家庭的,结束之后还有映后交流。去参加放映会的人很多,除了性少数群体,还有大学教授,以及电影爱好者。不少酒吧熟客都会过来看电影。

这里曾经放映过的电影《同志宝贝》,讲的是多元成家的话题。除了同性之间的家庭,还有谈到其他家庭形式,比如大家共同养育一个孩子,并不一定要有血缘关系。| 图源:豆瓣
某一次放映会的海报《巴别塔之校》,讲述移民孩子融入法国社会的记录片。
映后交流现场。

关西有 Rainbow Festival,那时我们会出店为店铺做宣传,还可以和朋友们在阳光下见面。节日上有游行也有表演,我去参加过两次,人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日本人相对少。

Rainbow Festival 上的朋友。

从这里其实能看出来,日本人对于公开出柜这件事情还是比较慎重的,30、40多岁这个年龄段的,基本上没有人公开出柜,毕竟年纪大一些的人会比较顾忌周围人世俗的目光。日本同性婚姻还没有法制化,在同性伴侣之间,实行的是一种叫做伴侣制的体系。目前日本有74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同性伴侣登记制度,承认同性伴侣之间“相当于婚姻关系”。

大街上的 LGBT 支援事业海报

虽然日本社会表面上没有很多歧视的声音,但是因为日本的年龄构成,还是会有很多年纪大的人没办法接受。我遇到的店里的客人会觉得,整个大环境还是很严肃,不够宽容。可能骨子里还是有东亚人的保守在的吧!

读了一年学语言学校之后,我通过店里的客人认识了一位研究性别学的教授。这个教授有一个外国人的先生,也有小孩,他认为自己是跨性别。我去他的研究室上了半年课,包括我一共有五六个学生。我的感受是他们的学术氛围要好很多,想法也比国内要开放。这里还经常会有一些针对性少数群体的论坛和演讲。

我参加过的一个关于部落里多元成家的主题演讲,主讲人是一位跨性别男性。

关于我和另一个les bar店主谈恋爱这件事

我在大阪的时候还谈了恋爱,可以说也是拜N子所赐。她有一次向我推荐了另外一家小酒吧 O,我去的那天店还没开,本来是不允许别人进去的,但店长 koko 比较随性,就开始跟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两个人聊着聊着就好上了(哈哈哈!)。我们两个年龄相差很多,我是97年的,她是83年的,但在一起时几乎感觉不到年龄差距。

第一次见面之后我写给 koko 的纸条,被传到了店里的 ins

O 与我打工的店 W 很不一样,是一家特别小的店,除了围成一圈的吧台基本不剩什么位置,最多容纳十个人左右。两家店的老板也很不同。N子性格很开朗,就连别家店的老板甚至也经常光顾 W。而 O 这家店,是N子出钱帮助 koko 开的,因为 koko 性格比较古怪,有一点 alcoholic,经常喝到不省人事,以至于躺在店里的地板上睡过去......(我每次都要去捞她)所以 O 一直不温不火地存在着,生意勉强过得去。比起 W 的热闹,这里更适合非常亲密的三两好友一起小聚。

O 的吧台

除了经营 O,koko 还在附近一家 livehouse 做兼职,有演出时通常是下班之后过来开店。koko 非常喜欢音乐,从独立摇滚到爵士民谣,店里摆了很多她收藏的唱片。她每天会放不同的音乐给大家听。因为她和很多乐队关系都很好,所以经常有乐队成员来喝酒。

因为 koko 比较自我的性格,被吸引到这里的客人也都光怪陆离。常客中除了乐队成员,还有很多跨性别,以及足球和篮球运动员等,大家性格都比较特别,称得上是与众不同的人类,但聚集在这里,好像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能放心地沉溺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我和 koko 在一起没多久就搬到了一起生活。大概在一起一年之后,我的精神状况不是太好,日本的房子又特别小,我觉得很压抑,加上她也一直有酒精依赖的问题,两个都不太 “正常” 的人在一起,对彼此都算是一种消耗。

O 店里的唱片和书

亲密的友谊仅属于“夜晚限定”

通过 koko 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当她要跟我分开,我有一种孤立无依的感觉。虽然理论上我可以去找其他朋友玩,但在酒馆认识的朋友除了夜晚的时间,白天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是正常的上班族,彼此很难有太深入的交流。所以我觉得,酒馆里人和人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每个人都过着两面人生,ta 虽然可以跟你成为很要好的朋友,但是仅仅属于夜晚限定。

在酒吧上班久了,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店里的大部分客人都有酒精依赖问题。ta们经常喝到不省人事,而且是每天都喝,让人无法想象第二天会怎么上班。我猜除了身份上的压力,工作压力太大也是一个因素,所谓的社畜,软件工程师、护工、有钱的大学生、插画师、大学教授......客人五花八门,但不变的是几乎全都有酒精依赖问题。因为日本人本身界限分明的性格,就更不容易深入成为很亲密的朋友,再加上这个 “特殊” 的身份,许多人晚上可以疯狂买醉,白天还是伪装成一个社会人独立生活,互不打扰,彼此好像从未出现过。

如果说有什么是这种界限分明、夜晚限定关系里的安慰,也许还是店长N子。过年的时候她会很大方地给我们包红包,发奖金,过生日的时候也会送我礼物。她知道我很喜欢吃哈根达斯的雪糕,曾经一次性送了我20张代金券。在异国他乡,特别是一个界限感很强的国家,因为遇到这样一个包容的人,让我看到这个国家的另一面。如果不认识她,我也不会拥有这样丰富的一段人生,可能会很孤独。

现在,距离我离开日本已经两年多了。我曾经很想为日本生活做一个宏大总结,可是想来想去,我讲不出什么可以跟社会、人生联系起来的答案,真的就是一个人闯进了异国异文化的神奇体验。那些与我接触过的,一个一个具体的、鲜活的人,才是答案吧。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 W、O、N子和 koko 皆为化名。

// 作者:喂喂

// 编辑:赵四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BIE别的女孩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的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关于 “女性互助”,我有话想说 | 别的女孩来信

在 “勃 ”与 “溢” 之间 —— 敬我们年轻的身体

别的女孩对谈导演邵艺辉:啥是爱情?啥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