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司徒華回憶錄》序

hari
·
·
IPFS
回憶錄要寫的是:第一,個人理想、信念的幻滅和重建;第二,總結經驗,以防「港人治港」演變為「黨人治港」;第三、留下有益社會的經驗教訓;第四,記錄一個時代的歷史面貌;笫五,有關家庭、家族、朋友等值得記下來的事情。我寫回憶錄也不是為自己樹碑立傳,只想將自己經歷的一切寫岀來,留下史實。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史猶如一條長河,滾滾流向大海。每個人是點小水滴,不論落在田野、抑或溪澗,最終會慢慢滙入這條長河。每個人都不能脱離歷史、而且必須跟隨歷史的發展,一直流向大海。我的回憶錄取名《大江東去》,撷取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詞句,希望能夠反映歷史面貌及發展,同時亦清楚講明,我作為一點小水滴,是如何融入歷史長河的。

歷史上曾有過許許多多的事件和人物,但不是都能夠下占流傳、而卻在歷史長河中被淘汰、被淹沒。蘇東坡感嘆人生的虛幻、也道出了歷史的無情、無私和規律。

猶記初中時讀過篇文章,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李大釗所寫的《今》,大意是我們如何在先祖發展而來的精神及物質文明基礎上,為未來的發展作出貢獻。我常常想,既生而為人,即使一介草莽,其實也跟整個歷史相互關連;因此,我的信念或多或少跟那篇文章有點淵源。

寫回憶錄這個念頭,始於一九九六年,那是香港回歸的前一年,我在多倫多召集了海外的親屬,跟他們講述自己做人做事的心路歷程,並做了錄音,叮囑家人好好地整理出來。回憶錄要寫的是:第一,個人理想、信念的幻滅和重建;第二,總結經驗,以防「港人治港」演變為「黨人治港」;第三、留下有益社會的經驗教訓;第四,記錄一個時代的歷史面貌;笫五,有關家庭、家族、朋友等值得記下來的事情。我寫回憶錄也不是為自己樹碑立傳,只想將自己經歷的一切寫岀來,留下史實。

我生於一個國難當前的時代。自小渴望國家富強、人民毋庸再受異族欺凌。打從一九四九年開始,我便參與團體及社會活動,至今超過六十年。這段期間、香港發生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特別是七十年代後,諸如七三文憑教師事件、創辦教協、金禧事件、中文運動、保釣運動、八八直選、六四事件、支聯會成立、黃雀行動,以及最近期的政改紛爭等等,我都參與其中,有很深的體會,積累不少經驗和教訓,也歷盡滄桑,但我心有大愛,一無所懼。我愛國,因為看到民族的苦難,我愛我的同胞;但愛國並不等於愛黨,也不等於愛一個政權。我的終極目標,是要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

我不諱言早年受國際共產主義思潮影響,思想左傾,跟共產黨組織有過密切的聯繫。〈挑燈看劍〉是我回憶錄中最重要的部分,或者可以看成是一篇「自剖」的文字,剖白半生與共產黨的關係。

今年(二零二零年)初,我重看自己一篇舊文〈還有豪情似舊時〉,思潮起伏。那是一九九三年寫的一點感受、當年六十二歲的我,揮灑着猶似舊時的豪情。記錄了我從幼年到晚年,由理想幻滅到重建的心路歷程:

一九三一年,日本軍國主義侵佔我東北三省,悲憤的《松花江上》響遍海內外。這一年,我在香港出生。

一九三七年,蘆溝橋的槍聲,觸發了全面抗戰。中華民族空前團結,共赴國難。這一年,我啟蒙入學。

一九四一年,太平山頂的米字旗換上了太陽旗。在刺刀和饑餓的威脅下,我第一次回到故鄉——廣東開平。在其後的三年多,我生活在敵我犬牙交錯的農村。我目睹日軍、偽軍的姦淫燒殺,鄉民爲保家衛國而壯烈犧牲,貪官土豪的欺壓顢頇,老百姓的窮困無助。戰亂和民族苦難,孕育了我的民族感情。少年的我,已渴望一個民主、自由、富强、幸福的祖國的出現。

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我回到香港。抗戰的硝煙耒散,內戰的槍聲又起。雖然身處海外,卻無比關切國內形勢的變化,期待在內戰的烈燄中,煉出一個火鳳凰的新中國;並且更有投身到這烈燄中的豪情壯志,為一個民主、自由富强、幸福的祖國而奮鬥,獻出自己的一切。

一九四九年,共和國誕生了!當聽到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一句話,我滿含熱淚,彷彿看見了一條在中華民族面前,充滿陽光的、鋪滿鮮花的康荘大道。

從批判《武訓傳》、胡風事件,到反右、廬山會議,連綿不絕的政治運動和內部鬥爭,愈來愈多難以使人信服的事情層出不窮。曾回國升學或參加建設的學友社的朋友,除了不明不白死掉的,百分之九十九都灰溜溜地跑回來。接着是大躍進,餓殍遍野;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我不願去深究,許許多多難以明白的事情的原因。我只知道,少年時候的理想,不但沒有實現,反而成為一個更遙遠更遙遠的夢,遙遠得使我不知從何處去追尋,不知還有沒有力氣去追尋。

魯迅曾在書信中對曹聚仁説過:「現在做人,似乎只能隨時隨手做點有益於人之事。」我再沒有甚麼渴望,再沒有甚麼期待。我只遵照這段教導,繼續而不至於無聊地生活下去,以虛耗仍有的生命。

四人幫倒台,我明白了一些以前難以明白的事情。經濟開放改革,我只因人民生活略有改善而得到輕微的慰藉,並不覺得這是甚麼邁向理想的步伐。

中英談判,我擁護香港回歸,認為這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起碼的條件。我還是沒有甚麼渴望和期待。

我終於完全明白了以前許許多多難以明白的事情了!八九年六四天安門廣場的屠殺,使我明白了一切。

中華民族還在苦難中,那苦難比我少年時所經歷的更深重。

為一個民主、自由、富强、幸福的祖國而奮鬥,獻出自己的一切,這是我少年時候的豪情壯志。我發覺自己並沒有完全失去這一份豪情壯志,並以此深自慶幸。

還有豪情似舊時。

儘管那是一個更遙遠更遙遠的夢,儘管不知從何處去追尋,儘管不知還有沒有力氣去追尋,我也得再起步上路去。

我不知道自己還剩下多少日子,只覺無悔今生,活着一天、就奮鬥一天、一如過往、堅持自己的理想、直至瞑目。事實上、從孔夫到孫中山先生、都沒有看見自己的信念的實現、看不看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終身堅持,這也是我一向所秉持的「成功不必我在,功成其中有我」。

在中國作家中,魯迅對我的影響最深。魯迅堅持理想、無懼惡勢力,愛國家愛人民。他的它絕《自題小像》的末句:「我以我血薦軒轅」最能表現他的大愛——對國家、民族、社會的愛。在建設民主中國的道路上,我無怨無悔地「血薦軒轅」,並以此與風雨同路的朋友互勉。

二零一零年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