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恋爱 | 伴侣来自另一个文化/民族/国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考虑到坛友们大多身处海外,跨文化亲密关系比较常见。跨文化亲密关系里文化和习惯间的冲突碰撞以及协调方式一定非常独特有趣,也会受到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及所处文化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这些会带来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和生活体验呢?。跨文化亲密关系也能让双方长期地、深层次地体验和了解另一种文化,这对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或是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她说分享会第九期我们邀请了三位有跨文化伴侣的女性,来和我们分享她们关于跨文化亲密关系的体验和感悟。
她说分享会第九期
跨文化亲密关系的酸甜苦辣

土土土(豆瓣:@土土土)
坐标印度班加罗尔,前北漂记者,伴侣是南印度本地记者。在一起两年半,准备结婚但因疫情搁置;她曾经写过一篇印度种姓制度对她伴侣的生活习惯,以及当地社会风俗的影响的日志,引起了很多友邻的关注,希望这次能够更深入地探讨相关问题。

威士忌
到美国留学之后工作定居的她,和伴侣是大学校友,大学毕业之后两人恋爱结婚。她将向我们讲述和拥有1/4亚洲血统的跨性别伴侣的爱情故事。

杜杜揪
她通过跳阿根廷探戈认识了目前的丈夫,之前分享在论坛的“不着调结婚记”让大家津津乐道了许久。
精选内容
01. 自我介绍
杜杜揪:我的伴侣是位比我年长十八岁,在美国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波兰人。我们在一起五年了,上个月刚结婚。我们是通过跳阿根廷探戈认识的,我俩都是社交舞爱好者,很喜欢去舞会。他舞跳得非常好,当时对他有很深的tango crush,后来就在一起了。
威士忌:大家好,我是威士忌,我和我的伴侣已经结婚好几年了。我俩都是科技行业工作者,我的伴侣是跨性别女性。首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跨性别者通常指一个人在心理上不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主要包括跨性别男性、跨性别女性和queer,即人家不想给自己安上一个固有性别。
我周围的大多数朋友都是比较支持的。我大学的好朋友有很多非异性恋者,占到一半以上,所以我本身就处于一个开放多元的环境。但我当时也遇到过一些朋友,听说我们在一起了之后,会说你就是喜欢这个人无关性别之类的话。我当时心里有些介意但说不出原因。后来我想了很久,我介意的原因可能是“无关性别”这样的语言背后的逻辑是强调我并非就是真的喜欢女生。但我其实就想要declare这件事,我是和一个女生在一起。如果当着我的伴侣面说对她伤害也会很大,对一个跨性别人士说性别不重要,是完全minimize了对方的struggle。
我的伴侣是跨性别这件事对我的日常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两个人在一起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都大同小异。

H:你的经历很有意思,让我想起李银河和她在王小波之后的伴侣大侠的故事。他是自认性别为男的跨性别者。所以他俩在一起之后李银河觉得自己并没有从异性恋者变成同性恋者。
土土土:谢谢竹子邀请我来这里跟大家做分享。我在印度班加罗尔,在这里待了两年半。以前在北京是做记者的。所以来到印度之后做自由撰稿跟媒体写稿,自己也做一些博客,写关于我日常生活的公众号。
我两年半之前来印度工作,是一个中国公司派我过来的。伴侣当时是我的同事,是在印度这边的负责人。我是唯一的中国员工。我们从朋友做起。我当时刚刚从一段关系当中走出来,而且我新到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亲密关系)的想法。但他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我来印度之后,生活方方面面他都主动地帮我,我们就很快成了朋友。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甚至有八岁的年龄跨度,但是很奇怪的,我们有很多背景和兴趣都非常契合。大概认识一个月之后,我们就开始dating,很快确定了男女朋友的关系,到现在大概两年半。今年因为中印关系不是特别好的原因,我们是准备结婚的。但是现在疫情的原因没有办法做这些,文件没有办法弄齐全,所以目前还在等待。如果我们能回国,可能就会在国内结婚。
02. 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处理
Q:如果几位有过同文化亲密关系作为比较,在处理跨文化亲密关系中两人的冲突时,会更偏向于从“我们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从而使得冲突更容易化解,还是会觉得“即使有不同文化背景也不是借口”的角度来处理这些冲突?可以分享什么故事或者经验吗?
A. 觉醒的女性主义
杜杜揪:我跟目前伴侣即使发生冲突,其实跟我们来自哪个文化的关系都不是很大。而对我来说,在关系里面可能会导致冲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方对于女性自主权的看法或是对方是否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最重要的是能够尊重我作为女性的独立人格,以及TA能永远对世界保持好奇,给我带来新鲜感。
我与现任伴侣交往的过程中,去跳探戈就会穿比较性感、贴身的裙子,去散发人本身的魅力。我的伴侣他会说:”你穿这个非常好看,突出了你的曲线,宝贝,你真的太美了!”他完全不会将我看做他的所有物去规范我该穿什么,不该穿什么。

其实我蛮容易对人感到厌倦的。我总是在往前走,如果你不跟我往前走的话,我觉得我们的关系可能会走不下去。他之所以能永远做我的伴侣,是因为他永远好奇,对事情可以很快地钻研,这让他始终能给我新的乐趣和惊喜。这一点对我来说也是比来自哪个文化更加重要的事情。我也相信很多来自中国的男生也具备这种特质,所以也并非觉得只有跨文化亲密关系中才会找到这样的伴侣。
B. 互相尊重、欣赏和理解
土土土:他看到了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不只是一个伴侣的时候的身份。我们要在充分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互相尊重,欣赏和理解。
有一次我们聊那个(让陌生人迅速相爱的)三十六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问题,说你最喜欢对方的五点。他就提到:“你在做采访的时候,你的观察非常细致,你的文章写的非常好。”这是我最喜欢自己的一点。他提到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开心。他看到我喜欢我自己的这一点,他觉得可能这对我非常重要。
03. 健康的亲密关系
Q: 跨文化亲密关系的体验给你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对其他文化的理解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自己而言最大的成长是什么?现在的自己是如何认识健康的亲密关系的?
A. 快乐是自己的功课
杜杜揪:快乐是自己的功课,只有能独自活得快乐,才能拥有快乐、健康的亲密关系。A happy relationship takes two happy persons. 很多人可能想在亲密关系里面寻找一个救赎,寻找别人的照顾,寻找别人对自己的一种弥补。
但对我来说,你首先得是一个自律的人。你在relationship 里面可以内观,可以对自己有更多深刻的了解,但你永远不能寄托于对方去拯救你。要快乐,是自己的功课。如果两个人都能有这种想法的话,关系会走得比较长久。我的伴侣就是一个非常自省的人,我自己好像也是那样子。
当我不需要通过亲密关系去获得快乐的时候,就是我拥有一个快乐的亲密关系的时候。
B. 亲密关系关键词:良性互动
土土土: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不管是你自己的事情也好,或者是双方彼此的事情也好,这段关系是积极的,是正向的,对我来说就特别重要。
中国和印度其实是很像的两个国家,都是大国,贫富分化也非常严重。他自己在这边做了七八年的记者,对于印度最基层的现实是非常非常了解的。他本人虽然在城市长大,但有非常巨大的同情心。我跟他在一起之后,才意识到同情心是可以有行动力的。
疫情发生的时候,印度封国宣布得非常突然,很多人都来不及回家。在班加罗尔有很多农民工,NGO就帮助他们,给他们找庇护所。那天大半夜在下雨,他在推特上看到这个消息,就把家里的很多我们用不到的东西都收拾了。衣服啊,被子啊,毛巾什么的,都拿走了。他收拾的时候有一条我的特别好的毛巾也被他包走了。我当时有这个想法冒出来的时候,觉得很羞耻。他完全没有犹豫。当时下着雨,他穿着雨衣,他说:“我要去,那你要来吗?”我说:“那我也去吧。”
去了之后我完全被那个场面震撼了。我觉得印度有这种社会慈善传统,现场来了好多好多人,堆了好多东西,可能比现场的人需要的还要多。我跟小孩子聊天,有些小孩子他们自己不会穿衣服,就帮他们穿。我在跟他们互动的过程当中,意识到了,你的善良如果有行动力的话,是多么的有感染力。
在那个过程当中,我不仅仅帮了一些人的一时之需,我自己也感觉到了人与人之间良性互动的快乐。这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一件东西。
H: 说的太好了,你的伴侣非常令人敬佩,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反思。

03. 小家和大家:界限感的平衡
Q:在跨文化的亲密关系里面,尤其是走入婚姻之后,双方家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你们生活心态以及关系的外部因素。所以我想知道你们在这方面有没有受到什么压力?或者说并没有受到意料之中的压力,反而家庭很支持之类的经验和故事。
土土土:双方各自搞定自己的父母、消化他们的观点,不要把负面语言和情绪压力传递给对方。有时候不知情反而是件好事。
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他跟他父母讲泰米尔语,我跟我父母讲中文,我们彼此不懂父母讲的话。所以我们达成了一个默契,就是你去搞定你的父母,我来搞定我的父母,我们不要把父母的压力传导给对方。
我父母跟他父母现在差不多,基本上处于半否认半接受的状态。我爸作为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的公务员,对于这种跨文化的关系不太了解。他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很多的想象,都是刻板印象。他们可能会非常担心,比如说我以后要不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啊?我是不是以后就不能工作了呀?
在没有直接跟我父母正面冲突,去纠正他们的情况下,我会做一些适当的,生活上的暴露。我以前发朋友圈都把我父母屏蔽,现在完全展开。比如说去年1月份,我们去尼泊尔徒步,我的脚踝骨折了,有一个半月不能动。那一个半月都是他在家里做所有的家务,我就发一些生活的日常在朋友圈。然后我父母、舅舅、阿姨、奶奶,都看得到。即使我父母不会直接跟我讲,但是他们彼此之间会有一些沟通与信息的交换。我奶奶就会跟我爸爸妈妈说:我看到土土土发的那个朋友圈,看到那个男生做的年夜饭,看起来还有模有样。
这种沟通是会默默地发生的。我现在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即使我爸爸他没有特别明显的态度上的改变,但他不像以前非常强烈地反对。我妈妈现在慢慢变成了一个比较开放的人。她能感觉到我在这样一个平等的被爱的关系当中,我是开心的。所以她也是真切地为我感觉到开心。
04. 给跨文化亲密关系的建议
Q:作为都在内地受教育长大的女性,会共享一定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特质,这样的思维模式或是特质给你们的亲密关系带来了什么?有没有给同样文化背景的女性们的建议?(一些角度:比如什么样的行为可能不是双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而是redflag?比如我们的成长背景容易让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想法,该如何克服或者调整?)
A. 坦诚沟通,轻松做自己
杜杜揪:在我们刚开始约会还没有交往的时候,我还会像以前一样去play hard to get。但这对他完全没用,因为他是个很透明、很愿意公开交流的人。他会主动沟通what’s your expectations, the boundary. 他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事情变简单很多。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就说出来。如果我不高兴的话,就去冲突,去展现矛盾,都比闷在心里好很多。我从以前那种“你猜呀,你哄我呀”,变成了现在这样更愿意开诚布公的说“You pissed me off because…”,然后他会说:“ok I hear you. I won’t do it any more.”
我以前也会像很多中国女生一样对年龄很焦虑,对即将到来的三十岁充满恐惧,好像一到三十岁自己就失去了价值。但我伴侣常常会跟我说:“女性三十岁之后,因为更了解自己,更加comfortable with herself,才是她真正开始散发魅力的时候。”这完完全全地打破了我以前对于女性魅力的误解。以前常常担心自己是不是体毛太多了?眉毛太粗了?
现在,请大家看我杯子👇(专门带了道具来了)。

B. 直面自身需求,不必委曲求全
威士忌:对于Redflag的问题,我想到论坛里的姐妹提出的问题。她在约会的时候担心对方是不是用文化差异来justify自己不想要跟她exclusively dating这件事。我跟我伴侣讨论了一下,因为我想要知道她作为一个美国人的想法。她提出的想法我也很认同:在欧美文化里casual dating确实更多,但在任何一个文化里面,你都有只接受exclusively dating的权利和自由。
身处海外的中国女性,和其他国家的人约会,如果想要casual的关系,那就大胆地去寻求casual关系;但如果只想要committed的关系,千万不要因为对方说“我们X国人就是这样的”就妥协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舒适的方式来进行。
H:这点说得非常好。会有女性觉得因为欧美casual dating更普遍的,虽然她不想,但需要表现得入乡随俗。其实这些想法都是可以通过沟通来自由表达的,不要以文化差异为借口让对方触及了自己的底线。
C. 了解健康的情感理念,学习正确的沟通方式
土土土:我以前没有意识到我自己身上有些中国长大的女性比较普遍的、固有的特质,不是来自传统文化,更多的也许来自流行文化。我们没有受过系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不太理解怎样去爱一个人。我们对亲密关系的认知很多都来自影视作品。我刚开始这段关系的时候,一旦有冲突或是负面情绪,我的表达方式都非常drama。几乎就像《情深深雨蒙蒙》一样,感觉自己在演琼瑶剧。

比如说我生气了,他会说双方冷静一下几小时不要讲话。然后我就会生气,会强迫他跟我说话,还会拉扯他之类的。我现在意识到这种做法非常幼稚和不可取。
后来我们去做情感咨询(couple consulting)的时候也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们意识到,只要双方达成默契,有几个小时的冷静间隔其实是很好的。等到大家都冷静之后反而有助于解决冲突。
这是我在这段关系里面努力改正的一点。我现在不会再像以前那么drama,吵完架就独自默默流泪之类的。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搞笑,我现在会想要学习更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
对我来说,redflag可以集中在非常确定的一点:不管双方来自什么样的文化,习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如果真正在乎一个人,那就要在乎对方的需求。如果双方在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TA依旧不在乎你核心的需求,那这就是非常明显的redflag。不要管他是什么文化来的,即使他是个好人,他也不是适合你的那个人,及时止损就是最好的。
05. 如何应对陌生人的凝视
Q:论坛里有个帖子讨论过,当身处跨文化亲密关系中时,在公共场合有担心被人审视的紧张感。特别是伴侣为白人男性的姐妹会觉得,即使身处国外,周围人也会对这种couple的刻板印象存在。不知各位在调节心态方面是否有一些建议?也可以分享一下你们因为这段亲密关系被朋友、家庭或是陌生人冒犯、误解的经历和应对方式。
土土土:关于来自陌生人的凝视,我在印度已经太习以为常了。我长得跟绝大多数印度人不太一样,所以走在街上大家都会多看我两眼。我可能平时都注意不到别人在盯着我看。但是我的伴侣会比较在意。
我俩有种共识:印度的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没有什么恶意,他们只是比较好奇。因为日常生活中确实没太接触过外国人。所以我们两个对这件事情都很OK ,我们也会适当地告诉邻居说:我其实是中国人,他是南印度本地人,我们是情侣关系。令我意外的是,比如现在的房东叔叔,他就对这件事情非常OK。甚至可能因为认识了我们让他觉得: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关系存在。这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身体力行地帮助周围人拓宽了一点点对世界的认知。
我们两个的心态都比较轻松。比如我们在尼泊尔的时候,别人就会默认我对象是尼泊尔人。因为有很多中国人前往泥泊尔徒步,所以我俩徒步的时候,别人会默认他是我的导游。也因为他背着大包,我都背小包。
一些白人就会过来问我:“你一个人旅游吗?”
“没有啊,我跟他一起来的。”
“我知道啊,但你是自己来这里徒步嘛?没有同伴吗”
他们绝不会想到我跟他是情侣关系。
还有些导游会用当地语言问他:“你今天只有这一个客户吗?”
然后他会回答:“对啊,我就只有这一个客户。”这样子开玩笑。
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特别care这种事情,可能用轻松的方式对待会有更好的效果。
🌐 关于WomenOverseas她乡:
WomenOverseas她乡是一个属于华人女性和非二元性别者的全球性社区,我们一直致力于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共同组织了近三十场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包括分享会、交流活动,以及通过公众号、小红书和播客等平台分享了大量优质内容。从北美博士成功求职的经验,到把兴趣爱好转化为生活重心的人生故事,再到在异国他乡做职业篮球运动员的奇妙经历,我们一直试图通过各种生活故事,呈现出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样的人生选择。WomenOverseas她乡不仅是一个分享平台,也是一个女性交友社区,帮助很多女性在异国他乡找到知心好友,构建了情感支持体系。最近,我们还创立了女性艺术家俱乐部,鼓励和帮助有艺术爱好的女性将兴趣转化为商业机会。我们甚至把一部分她乡艺术家的作品带到了旧金山本地最大的艺术集市展示出售。
🙌 如何加入WomenOverseas她乡论坛:
访问 www.womenoverseas.co...,按照提示认真回答问题,申请加入她乡论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