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下來的加速世代 |「TP 值」成為 Z 世代追求的極致體驗

鋼哥
·
·
IPFS
Z 世代強調「時間效益」(TP, Time Performance),即如何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最大的價值與滿足感。


本文翻譯自日本的人力資源網站 HR PRO 的報告《Z世代が重視する「タイムパフォーマンス(タイパ)」の意味とは? メリットやビジネスにおける事例を解説》。由 ChatGPT 翻譯,再由我潤飾、編修。



Z 世代(1990 年代中期至 2010 年代初期出生)成長於數位時代,與過去世代相比,他們對時間的利用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

相較於過往強調的 CP 值(Cost Performance),Z 世代更強調 TP 值,也就是「時間效益」(TP, Time Performance),即如何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最大的價值與滿足感。

Z 世代傾向於快速獲取資訊、壓縮學習與工作時間,以騰出更多時間給個人成長與娛樂。


Z 世代的時間觀念變化

這種時間觀念的變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學習方式:Z 世代更偏好短影音教學、線上課程、電子書摘要等快速學習方式,而非傳統的長篇閱讀或課堂講解。

  • 娛樂選擇:短影音(如 YouTube Shorts、TikTok)、倍速觀看(Netflix、Podcast)成為主流,因為這些形式能夠在短時間內提供高密度的資訊。

  • 社交與溝通:即時通訊(WhatsApp、Instagram DM)、語音訊息取代了長時間的電話交談,而簡潔的貼文與標籤文化(Twitter、Threads)也反映了 Z 世代偏好高效的溝通方式。

Z 世代更偏好短影音教學、線上課程、電子書摘要等快速學習方式,而非傳統的長篇閱讀或課堂講解。Photo by Solen Feyissa on Unsplash

科技與社會環境的推動

Z 世代對 TP 的重視,與科技的進步及社會環境的變遷息息相關。

數位工具的進化

AI 助理(如 ChatGPT、Google Gemini)能迅速提供所需資訊,大幅縮短搜尋與決策時間。也因此,比起搜尋和整理,Z 世代更擅長檢索和過濾網路上的資訊。

企業級生產力工具(如 Notion、Trello、Slack)幫助 Z 世代高效管理工作與學習。

內容消費模式的變遷

短影音平台興起,推動資訊傳遞方式更加精簡,壓縮內容長度以提升 TP。

這也推動「即時滿足」(instant gratification)文化蔓延,例如:即時外送、訂閱制串流服務,降低等待時間,提升體驗效率。

疫情後的數位轉型

遠端工作、線上學習普及,使 Z 世代更習慣於自行管理時間,進一步提高時間效益。再加上線上購物與無接觸支付技術加速普及,減少傳統購物的時間成本。

根據《Gen Z in Asia 2024 Report》,超過 52% 的 Z 世代受訪者表示,如果可以選擇,他們更傾向於完全在線上購物,這顯示出數位購物已成為 Z 世代主流趨勢。


Z 世代與追劇現象

TP 值伴隨著影音串流平台的普及,Z 世代的觀看習慣也影響了整個影視產業的生產模式,很大一部分正是受到追劇的風潮

追劇(binge-watching)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的一種普遍娛樂行為。Netflix 於 2013 年一次性釋出影集《紙牌屋》的首季 13 集,開啟了追劇文化的黃金時代。自此,追劇行為不斷增長,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現象。

追劇(binge-watching)已成為全球範圍內的一種普遍娛樂行為。Photo by Tech Daily on Unsplash


增進社交連結

在 Z 世代的群之間,追劇不僅僅是一種個人消遣,更成為了一種促進社交的方式。專家將此形容為「共享文化空間」,這種共同話題使觀眾能與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討論劇情並分享觀點。

在情感關係中,追劇亦是一項增進彼此連結的活動,例如情侶共同觀看影集能創造出更多共享的回憶,提升關係的質量。

此外,針對異地戀的研究發現,共同追劇可以代替如共進晚餐等傳統的共享活動,成為新的維繫感情的方式。

減壓與健康益處

追劇過程中,大腦會釋放多巴胺,帶來愉悅感與放鬆效果。

這種「掌控感」對於日常生活中感到壓力或無力的人而言,尤為重要。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約翰.梅爾(John Mayer)指出,追劇可像一道鋼鐵防線,幫助人們屏蔽生活壓力,達到心理上的暫時解脫。

值得注意的是,追劇還能與健康習慣結合。例如,結合健身與追劇的方式可以增強運動動機,使人更易堅持健康生活。

追劇過程中,大腦會釋放多巴胺,帶來愉悅感與放鬆效果。Photo by Aleksandra Sapozhnikova on Unsplash


職場與工作模式的變革

Z 世代的 TP 思維不僅影響個人生活,也改變了職場環境。

Z 世代求職觀念轉變

Z 世代更關注「工作時間效益」,更傾向選擇彈性工時、遠端工作、接案模式,而非傳統的朝九晚五、待在辦公室一整天。

Z 世代更在意工作是否能提供快速的成長與價值回報,例如是否有完善的學習機會、晉升機制等。

企業適應 Z 世代的 TP 思維

企業導入數位化工具,如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戶關係管理)SFA(Sales Force Automation, 銷售力自動化),來提升工作效率,以吸引 Z 世代員工。採用短週會、非同步溝通、OKR 目標管理等方式,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Z 世代更傾向選擇彈性工時、遠端工作、接案模式Photo by Faizur Rehman on Unsplash


TP 的挑戰與潛在問題

雖然 TP 提升了效率,但過度追求時間效益也帶來了一些挑戰:

注意力分散與專注力下降:倍速觀看、短影音可能導致專注力降低,使人難以進行深度學習與長時間的思考。

即時滿足與耐心降低:Z 世代習慣於立即獲取結果,可能會影響他們對長期規劃的耐心。

壓力與焦慮增加:過度追求高效,可能會讓人感到時間不夠用,產生「效率焦慮」,影響心理健康。

過度追求高效,可能會讓人感到時間不夠用,產生「效率焦慮」Photo by Tim Gouw on Unsplash


企業與個人如何平衡 TP 與深度體驗

為了在 TP 與品質之間找到平衡點,該份報告提供企業與個人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企業策略

提供靈活的工作模式,讓員工在高效與放鬆間找到適合的節奏。鼓勵深度工作(Deep Work),減少多工處理,讓員工能夠專注於重要任務。

個人策略

  • 適時放慢節奏,避免過度依賴快節奏的資訊消費。

  • 設定明確優先級,區分「真正重要」與「只是緊急」的任務,避免陷入無效忙碌。

  • 學習時間管理技巧,利用番茄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OKR等工具來提升時間使用效率。



Z 世代在科技與社會環境的推動下,發展出強烈的時間效益(TP)意識,並將其應用於學習、娛樂、職場等各個領域。

然而,TP 並非追求速度越快越好,而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價值。因此,企業與個人需要找到平衡,在提升 TP 的同時,兼顧深度體驗與長期發展,以確保可持續的成長與幸福感。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鋼哥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行為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透明社會》| 情色並不等於色情?愈是追求透明,情色會逐漸暴露成色情,甚至會變質成猥褻

光影筆記
27 篇作品

🎥🎞️📝《狂人法則》帶你看見狂人川普的發跡歷史|電影寫實到川普本人都揚言要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