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不只是消費:「用腳投票」回應城市發展模式

澳門學16號
·
·
IPFS

作者:遠東釣魚郎(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

不論各位讀者的生活形態或消費習慣為何,相信近年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便是「留澳」與「北上」之爭。先不論讀者各自取態的話,「北上」此一消費模式之所以成為討論焦點,或許背後正涵蓋一些值得討論的現象。

驟眼來看,「北上消費」的模式似乎是一種相當「理性」的經濟行為。在幾乎不存在時間及交通成本的情況下,「北上消費」幾乎意味著以遠較澳門來得低的價格,來獲得與澳門質素相若、甚至更佳的商品及服務。正因這種「經濟理性」的行為,使得「留澳」或選擇「北上」,對於部份人而言並不構成任何問題。「水往低處流」,就如物理現象一般,擇價低者而無需多作解釋。

有趣的是,也許正因為「北上消費」的普遍,以及其不證自明的「合理性」,反而使得我們難以解釋這種現象反映了甚麼。如果「北上」模式只純然反映了某種理性的經濟邏輯,那麼我們似乎難以理解,為甚麼仍有相當部份的澳門人「反理性」地留澳消費。 換句話說,「用腳投票」除了經濟考量外,背後所牽涉的議題也許更為複雜。

人們北上還是留澳,背後可能有超出經濟的考量(Image: https://unsplash.com/@yufeiqi27)

本文討論的正是當我們在說「用腳投票」時,到底是為了甚麼而投票。事實上,在比較本地「不成正比」的價格與外地「物美價廉」的服務同時,我們亦在重新衡量「此地」的生活方式,對我們而言到底有什麼意義。

在此,我借用學者Richard Ocejo 對城市發展的研究,嘗試提出兩種城市發展的邏輯以解讀「北上」現象。這些邏輯並不只牽涉行為本身「自利」與否、或是對本地經濟而言孰好孰壞(消費行為本身很難稱得上是「對」或「錯」),而是當「我們」面對轉變時所選擇的回應,以及其所蘊含的意義。

雖然研究的背景與澳門的背景存在相當差異,但當中提出的一些解釋,或許能值得我們借鏡。

兩種回應城市發展的邏輯

消費者「北上」的其中一個主因相當直觀:在生活成本升幅逐漸拋離可負擔能力的情況下,不論消費者本來所身處的經濟位置為何,選擇出走似乎是一種相當理性的策略。

從推拉關係來看,這種回應的拉力相當明顯,那便是在一個生活成本相比澳門仍然較低的地區,又正好坐落澳門旁邊(試想像,如果毗鄰澳門的,是一個與其生活成本相若的地方)。這樣一個「參照點」的存在,亦使得澳門的「推力」相當明顯:當一個地方的發展模式,似乎無法滿足在地居民的需求,而又剛巧存在另一個「替代方案」時,兩相消長之下,便造就了今天的情況。

換言之,在澳門逐漸「成為」一個本地人越來越無法負擔、生活質素逐漸降低的地方的同時(不論是否為真),亦意味著形成一種新的城市理解方式。城市之所以無法滿足居民的需求,在相當程度可以歸因於城市發展的過程,逐漸脫離於居民所能控制或預期的方向。

這種理解方式並非反對「發展」本身,畢竟澳門人今天所享有(以及預期)的生活水準,基本上是城市發展的結果。反之,它是一種對於發展如何系統性地背離居民需求的某種反響。

由於在地居民基本上無法影響城市發展的過程,因此對其而言,雖然能夠預期,但卻充滿不確定性。當城市的不確定性逐漸滲透成為日常生活的不穩定性的情況下,「北上」或許可以被視為一種回應此種發展方向的策略:在「這裡」前景不明的情況下,選擇暫時離開似乎是僅餘相對合理的選項(如果不考慮躺平的話)。

人們對城市發展沒有話語權,故選擇離澳北上(Image: Canva)

但倒過來看,也許正好與官方論述契合的一種想法是,離澳北上並不一定意味著因為居民抱持某種不滿而作出的抉擇。它反倒能被視作一個生成更多機會的新模式。這種理解方式在認知到本地「不足」的同時,並不單純把離開視作補償選項。相反地,其所預想的可謂是一種另類的發展模式。

換言之,這種理解方式對城市發展模式的不滿,並非在於其無法滿足在地居民的需求,而是城市尚未被納入「另一種」的發展模式。更加具體而言,對澳門而言更加理想的模式,便是區域性的融合及分工。

在這種理解方式來看,「北上」並不僅限於對現行城市發展的反響,而是把澳門放置進更大的版圖的其中一環來看待。在這種視角中,澳門自身的限制反而不構成太大問題,因為規模小,澳門註定無法突破此種局限。反之,澳門如何與其他區域建立聯繫(例如大灣區),才是今後城市發展的關鍵。

有論述了,所以?

雖然兩種理解方式以相當不同的方式來定義澳門的城市發展,但它們並不一定互相排斥。在更多情況下,它們更常以「一體兩面」的方式出現。對於不確定性的擔憂固然可以被投射到區域融合的願景當中,而區域融合亦反過來被視作突破城市發展瓶頸的解方。

而兩種大論述背後,仍然有一個相當重要的預設,便是本澳發展幾乎仍是一種被外在決定的過程。這或許是一個我們更加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參考資料:

  • Ocejo, R. E. (2021). The Precarious Project and the Wasted Opportunity: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ynamics of Conflict over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Affairs Review57(4), 952-983.

#文章篇數:2️⃣3️⃣9️⃣

#本文同步發表於《論盡》


👉 成為免費爐友,郵件收取最新文章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澳門學16號澳門90後|社會科學碩士|財經媒體|澳門研究| 生活瑣事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這項研究說香港人有樓就有認同?

「澳門學16號」2024年最喜愛書籍

澳門居民跨境珠海都會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