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烤了次蛋糕后,我悟了:西餐是数学,中餐是语文

fangfangma
·
·
IPFS

今天早上突然很想吃玛德琳蛋糕,在新西兰很少遇见。

去年在周末市集上碰见过,价格不便宜,当时没舍得买,一转眼就错过了。

今早突然饿至心灵,想自己做一下。上网查了下食谱,好像并不难,大部分原料我也都有,缺的也能从dairy补齐。

说干咱就干,去了家附近的店买了泡打粉、黄油,买面粉时犯了难,两家店都没有低筋面粉。

不慌,我有一员大将可以帮助,拍照给了chatgpt,它指导我买了普通面粉,说和低筋面粉接近,好,我信!

原材料搞定了,做蛋糕的工具也不用操心,我室友有个百宝箱,要啥有啥。

连我从家附近墓地边摘的两个小柠檬也派上了用场。

拿出原料,一一称重备好,然后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藏等他们起化学反应。

一个小时后放入烤箱烘烤,我在家里工作,硬是没有耽误事儿,中间也就用了五分钟倒面糊,真的是好省心。

虽说是我第一次做,但是结果还挺成功,虽然没有“大胖肚子”,但是味道很地道,我很满意。

把这件事分享给朋友,朋友说觉得烘焙老难了。

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自己上手后,发现就这么回事。

大家常吃的基本款西餐,其实真的好简单,这件事是我在新西兰做后厨帮工时学到的,当时在养老院工作,老人们吃的东西,那叫一个糊弄。

冷冻蔬菜热一热,土豆泥搅一搅,燕麦粥煮一煮,出锅。

从没有做过西餐的我被赶鸭子上架,照着菜谱烤了麦芬,结果发现我的天,这也太简单了吧!

看得懂字,幼儿园小孩就会,菜单就是公式,多少克、多少度、多长时间,记得住就能做,记不住还有菜谱助攻,不带怕的。

当然在此我不是不尊重真正的西餐,也很尊重西餐大厨们,我讲的是非常入门级的简单菜式。

新西兰很多华人做西厨,我很尊重。

在此只是想讨论下入门级的简单菜式。

中餐和西餐,要是让我生硬的比喻的话,我会说西餐是数学,中餐是语文

西餐是数学,讲求精准

一块牛排,几成熟,每一度的变化都要严格控制;一块蛋糕,多少克面粉、多少毫升牛奶、多少克糖,误差稍大,口感就会不同。

烹饪西餐,就像解一道数学题,必须遵循公式,精准测量,按部就班,才能得出完美的答案。

中餐是语文,讲求意境

食材的搭配、火候的拿捏、调味的融合,全靠厨师的感觉与经验。

锅气、爆炒、炖煮,变化万千,灵活多变。就像语文的表达,讲求韵味,强调意境,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一样的食材,在不同厨师手里能做出千百种风味,这就是中餐的魅力。

西餐是一门科学,精确得像公式推导;
中餐是一种艺术,自由得像诗歌散文。

再说一次,我说的是狭义的西餐,这个西其实可以很大,我知道很多fine dinning餐厅餐厅,做得老有创意了,故事讲得也好听,一顿饭吃下来,上知厨师童年创伤,下知国家悠长历史,肚子怎样不知道,脑子反正是填满了。

(写到这里发现我今天文风好搞,真的不是deep seek在嘴贫哦,今天的字,都是我脑子想好了,用肉身亲自打出来的。)

我把我的想法说给鹭清。

他说“不是烘焙变简单了,而是你变厉害了”。

这话,说的真艺术,大家觉得呢?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