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尾俊介與 Web3 日式生成藝術

日式風格襲捲 Web3
近期日本 NFT 文化正慢慢地被建立起來,除了有許多 NFT 藝術活動,包括去年春季的 NFT Festa 元宇宙展、12月的 Right Click Live、以及今年 5 月即將在東京舉辦的國際 NFT 藝術展 Bright Moments 外,更有許多日本藝術家漸漸在國際上被看見,本文中的藝術家高尾俊介,便是其中之一。
NFT 圈內也不乏一些很不錯的日式風格藝術品, 如 Yorktown 的《Perpendicular Inhabitation》、 Mark Webster 的《Searching for Hiroshige》,以及 Richard Nadler 的《 Japanese GenArt Collection 》。
事實上,日式風格 (如傳統浮世繪) 一直以來持續影響著東西方的圖像創作,究竟這樣的風格有什麼魅力?本文將透過介紹日本知名生成藝術家高尾俊介,帶大家一探究竟!

高尾俊介與生成藝術創作的契機
高尾俊介 (Shunsuke Takawo) 畢業於高級媒體藝術與科學研究所 (IAMAS),是一名創意編程與生成藝術家,以《 Generativemasks 》和《 Tiny Sketches 》系列作品聞名。他是日本編碼交流社群 Processing Community Japan 的成員,同時也是甲南女子大學創意媒體研究系的講師。

起初他在 山口藝術與媒體中心(YCAM) 展示合併攝影與互動應用技術的個人作品《 Depth of the Field - Processing Photography Blink Series》(2008),其特色在於觀眾欣賞照片時,可以透過眨眼睛的方式切換幻燈片。在遇見同樣使用 openFrameworks 的 Zach Lieberman 後,他開始嚮往能用代碼自由地表達自己。

至今仍持續更新的 dailycoding
有了這樣的目標,高尾俊介從 2015 年開始每天使用 Processing 編寫個人代碼,並於 2019 年開始接觸 p5.js,在創作共用協議 (Creative Commons ) 的許可下,將作品發佈在 OpenProcessing 上。
高尾俊介認為生成藝術的特別之處,在於部分觀眾不僅能夠透過畫面,甚至可以經由閱讀代碼來理解藝術家的創作理念。 他提倡並實踐了一種名為 #dailycoding ,每日發佈一件代碼藝術的創作方式,將編程、本土文化,與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並希望有朝一日,觀眾們能也能發現作品中代碼、演算法,與作者風格之間的關係。
對高尾俊介來說畫草圖如同哼唱旋律,而寫代碼就像用樂器即興演奏一樣。目前為止他已發佈約 1800 張草圖,編碼所帶來的無限可能,讓他有了想向世界散播編碼樂趣的動力,也讓創作成為他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包容 Web3 多元文化的那張面具
高尾俊介透過 dailycoding,結合自己一路來學到的色彩與構圖方法,不斷嘗試後創作出融合美洲原住民圖騰與日本原住民妖怪概念的《 Generativemasks 》 (2021),透過不同種類的面具,傳達多元文化的理念。
該作品目前二級總銷售來到 3,020 ETH,相當於500多萬美金,去年春天,他利用其部分收益成立了日本生成藝術基金會 (Japan Generative Art Foundation),並任命 Alexis André 為負責人之一,主要服務項目為策展、支援藝術家活動,以及建立國際網路,使日本藝術家能與國際接軌。

不僅在二級市場上有著亮眼的銷售成績,Generativemasks 在 2022年底,以 《 Generativemasks Japan Edition 》的版本於 Verse 上展出,參考了日本傳統圖樣與浮世繪風格,創作出了特別版的 Generativemasks,共60版次,總銷售額超過一萬美金。
除了線上活動外,近期藝術家 Ayumu Nagamatsu 也與高尾俊介合作了一個 3D Generativemasks 的項目,以 Generativemasks 的編碼為基礎,發放 10,000 個獨特的3D 全彩打印實體面具給 NFT 的持有者,將 Web3 藝術帶入了現實世界。

從簡單日常到複雜創作
高尾俊介的 dailycoding 借鑒了 Hito Steyerl 的文章《 In Defense of Poor Images 》(2009),他試圖將文中關於弱影像 (Poor Images) (註1) 的概念推進到創意編程的領域。並且將自己的編碼風格稱之為 long-term generative art 或 life coding,顧名思義是將編碼與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如同將短詩串成俳句或短歌,透過多種演算法的偶然連接,造就出一件又一件的藝術作品。
環境與生活體驗對許多藝術家來說是影響創作風格的關鍵,高尾俊介也不例外,除了受到日本傳統元素與浮世繪的影響,近期的作品也參考了母親35年來的絎縫技術。

有別於 Josef and Anni Albers 設計與 Bernd and Hilla Becher 攝影作品中有著簡潔俐落的西方結構,其作品經常透過模擬印刷版畫的紋理,並巧妙地組合圖案與顏色,強調畫面中的和諧感,加上受到德國畫家 Sigmar Polke 作品中對不同媒體,從攝影、繪畫,到平面設計的自由詮釋啟發,讓他的作品不受限於某種特定的形式,它可以是具體描繪自神戶群山眺望城市的《CityScape》(2021),也可以是表達抽象精神畫面的《SinteredMemories》(2021)。


利於 Web3 社群發展的價值觀
儘管日本 NFT 發展晚於西方國家,然而其發展潛能卻是不容忽視的。除了在生成藝術的背景下,人們對電腦藝術的元老級人物,如 Hiroshi Kawano 和 Computer Technique Group (CTG)非常敬重外,深植人民心中的價值觀,如思いやり (體諒他人)、頑張る (努力)、我慢 (堅持),將能夠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建立 NFT 社群,並克服 Web3 技術上的障礙。或許懷著想傳遞編碼樂趣的動力,從 2015 年不斷創作至今的高尾俊介,也有著同樣的人格特質。
除了民情外,動畫、漫畫等重要的日本文化出口,也帶來了前進元宇宙的機會。從經常被人們視為迷因的御宅族文化中所誕生出的 Otaku Coin 社群應用程式,集結了全球熱愛動畫的使用者,透過社群代幣的運營方式,縮短觀眾與創作者之間的距離,進一步優化動漫創作生態。

值得期待的日本 NFT 文化
Massage Magazine 的發行人 Yusuke Shono 曾提到,目前日本國內依舊有許多思想根深蒂固,對新文化抱持懷疑態度人。高尾俊介認為,隨著生成藝術的發展,人們開始了解數據價值高於物質價值,回顧歷史,一件古董的價值源自於它的制造時間和地點,而自己同樣地希望,未來生成藝術也能基於其獨特的原生屬性而受到重視。
不可否認的是,日本先進的技術與文化環境,是 NFTs 持續發展與創新的理想條件,有公司開始對 NFT 感興趣,例如任天堂和Sega,也有公司投資了元宇宙,為日本 NFT 市場未來幾年的合作和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種種跡象似乎都表示 NFT 即將在日本藝術圈刮起一陣旋風。
註1:《 In Defense of the Poor Image 》文中提到,弱影像 (Poor Image) 是數位技術的產物,是一種經常被分享、複製和免費傳播的圖像形式。影像的品質不高、解析度低,受到壓縮、裂解、混合,容易被複製和張貼在其他的流通管道,也因此創造了新的全球網路和社群。
參考資料:
https://www.rightclicksave.com/article/shunsuke-takawo-on-generative-art-in-japan
https://nonfungible.com/news/art/nfts-japanese-culture-rising-diverse-community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 跟 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