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羊肉鮮甜無臊味,市佔率僅剩 5%,施友超返鄉牧羊,開創新世代的羊肉復興

上下游新聞
·
·
IPFS
·
台灣本土的羊肉是山羊,原本羊羶味就少,加上閹割去勢,羊肉自然鮮美沒有臊味。但因進口羊肉便宜,本土羊肉市佔率僅剩 5%,要吃到無腥味的本土羊肉也就更加困難。

你吃到的羊肉有臊味嗎?市售的羊肉 95% 都是進口的老綿羊,因公羊並未閹割去勢,充滿羊羶味。台灣本土的羊肉是山羊,原本羊羶味就少,加上閹割去勢,羊肉自然鮮美沒有臊味。但因進口羊肉便宜,本土羊肉市佔率僅剩 5%,要吃到無腥味的本土羊肉也就更加困難。

不到30歲的施友超,從小就在羊圈長大,一路求學、也在科技業工作,但他決定返回故鄉芳苑養羊。除了減少放養密度,讓羊活得更健康,也請廚師開發創意料理,更與太太打造「一人份的羊肉爐」,他想證明,優質美味的本土羊肉一定有存在的空間。

為了重振國產羊肉,施友超離開電子 業,走回養育自己長大的牧場。(攝影/林吉洋)

從小放羊長大,不甘本土羊肉節節敗退

有著理工男的書卷氣,施友超小時候,雙親在市場賣羊肉,兼開了一家羊肉爐店。由於彰化輕工業發達,景氣好的時候,羊肉爐生意相當火熱。羊肉爐是個淡旺季落差極大的產業,冬天要買到好羊肉相當競爭,最後施家決定開始自己養羊。

一路求學,拿到成大化工碩士學位後,先到科技大廠當工程師。在科技業裡,有很多同事知道他家裡養羊,第一個反應就是抱怨羊肉的羊羶味。這讓他頗不服氣,因為市面上大多數都是進口羊,但是在故鄉彰化,從小吃到大就是沒有羊羶味的,關鍵在於本土羊肉。

相較岡山以豆瓣醬為湯底、比較容易遮去羊羶味,溪湖的羊肉爐多半以中草藥為湯底,更加清淡,因此羊肉本身的氣味也就更加重要。彰化許多知名羊肉爐,更會標榜本土羊肉為主要食材。然而本土羊肉,成本卻難敵市面上大舉進逼的進口羊肉。

施友超說,溪湖羊肉爐以中藥材為湯底,更能直接表現羊肉本身滋味。(攝影/林吉洋)

雙親反對:本土羊產業面臨困境,規模持續縮減

原來,進口羊肉便宜的關鍵在於來源,進口羊肉取自老邁的綿羊,因毛色不佳而淘汰,令消費者卻步的羊羶味,主要來自公羊的性荷爾蒙味道。

因這些綿羊主要用途非肉用,所以從小並未閹割去勢,因此進口羊肉普遍存在羊羶味,成為大部分羊肉的刻板印象,但實際上,本土飼養以山羊為主,原本羊羶味就少,加上閹割去勢,讓本土羊肉幾乎沒有羊羶味的問題。

思考了幾年,加上父母親年邁,施友超決定回家接下牧羊事業,他從小被養羊事業養育長大,但是這幾年卻因為消費者的誤解,加上產業更新未及而衰落,決定跳下來復興本土養羊事業。

不過這個想法剛剛提出來,就過不了父母親那一關,兩老都不希望兒子回來接手,因為難敵成本結構的壓力。

羊兒天生是好奇寶寶,卻又害怕陌生人,是個矛盾又可愛的動物。(攝影 / 林吉洋)

飼料大漲更添壓力

入行時,施友超透過農政單位提供的教育課程,慢慢理解本土羊產業逐步衰敗過程。十幾年前,國產羊肉還有 20% 左右的市佔率。直到國內飼養戶遇到「羊痘」疫情肆虐,大量羊舍遭遇撲殺,導致第一波退場。

重擊養羊產業的還包括飼料大漲。前幾年疫情導致海運貨櫃奇缺,美國也遭遇極端氣候肆虐,國內的養羊戶多半是小戶兼養,面臨草料斷炊的窘境,各飼養戶都在告急草料。

好不容易遇到疫情稍緩,卻又碰到俄烏戰爭,2022 年飼料成本一口氣上漲七成,飼養戶幾乎叫苦連天。

本土羊肉市佔率僅剩 5%

成本持續居高不下,飼養戶無法將成本反映在售價上,忍受不了長期的虧損,這些年飼養戶逐批退出市場。施友超發現,今(2024)年國產羊肉市場竟然跌到只剩 5%。他苦笑著說,「當初如果知道飼料成本會飆漲,可能就會重新考慮(返鄉養羊)。」

但是千金難買早知道,為了拚搏出一條本土羊肉出路,他也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他也堅信,如果不是年輕人回來接手,本土羊產業會更困難。而這條本土羊逆襲之路,也多虧了太太吳宜家的支持,甚至不惜一起投入參戰。

愛妻參戰,一手打造品牌

吳宜家是畜牧場自有品牌「天香羊肉爐」的推手,她看著公公婆婆在菜市場賣羊肉,回頭還要顧羊舍,兩頭奔忙非常辛苦。但是以前的消費者食用羊肉爐很容易,現在年輕人開始走向小家庭化,越來越難接受羊肉爐。

「到底要怎麼樣讓這個產業翻新,才能讓國產羊肉走入年輕人消費市場?」成為她參與事業的初衷。

原本她還在企業上班,算是相對穩定,考慮了一、兩年才決定辭掉工作,一起投入養羊事業。很多青農第一個碰到代溝問題,但是宜家說,他們的方式是先把長輩原本的事業繼續做,養羊到市場賣羊肉這一模式都沒有停下來,再擠出時間去研發、經營品牌。

兩夫妻的方法是把羊肉爐做成冷凍包裝,施友超負責冷凍包新產品開發,吳宜家負責品牌經營與消費者溝通。他們希望消費者不用到產地,一樣也可以吃到優質美味的國產羊肉爐,1人份、3人份的真空料理包,剛好符合現在小家庭在家開伙的需求,多一點的也有6人份包裝。

他們相信,只要慢慢建立在家吃羊肉的消費習慣,就能打開國產羊肉的能見度。

國產羊的逆襲:拍影片拚創意,找廚師開發「羊肉漢堡」

2020 年開始三年新冠疫情,意外讓施家的羊肉事業打開一個新的天地。因外食風險增加,小家庭更不敢出門吃飯,真空料理包裝的市場大幅成長,兩夫妻也推出「天香羊肉爐」品牌,進軍冷凍市場。

他們在2021年還特別情商好友,拍攝第一支品牌短片《工程師のFun羊人生》,沒想到這支影片被許多人轉發,更意外的是,這支影片還獲得第二屆微電影創作獎,希望城市組佳作。到現在為止還有許多人因為這支影片找上他們合作,讓兩夫妻又驚又喜。

以低成本的宣傳策略算是踏出成功第一步,建立信心之後,他們開始尋求廚師合作。兩夫妻認為,品牌最重要是擔任媒介,讓生產者與消費者溝通,而廚師則是產地跟消費者中間最好的橋樑。

吳宜家貼切地說:「只有廚師可以講出兩邊都聽得懂的話。」她認為國產羊肉的成本並不是問題,而是如何找到「屬於本土羊的康莊大道」。

「廚師想要找到好的食材,而生產者想要找到好的料理創意」,吳宜家說,找廚師可以指出生產者思考的盲點,才不會困守在原本的想法。

例如畜牧場最頭痛的是後腿肉,因為大部分是瘦肉,煮起來又硬又柴,所幸在廚師建議下,開發出羊腿漢堡肉的作法,成品意外令人驚豔。目前至少有三位廚師成為牧場的好朋友兼顧問,開辦私廚餐桌,不斷地嘗試各種更精緻的料理方式。

友善飼養:從減少飼養密度到草羊共生

羊是溫馴又可愛的動物,照顧羊群朝暮相處,最終還是要送給屠宰場,這是經濟動物產業最難過的一關。

施友超坦言,當放羊人跟經營者的思維不一樣,小時候只要把羊群餵飽、照顧好,什麼事情都不用想,但是成為經營者後,就得面臨把親手養大的羊,送去屠宰場,讓他倍感煎熬。

以場內常見的努比亞混種山羊而言,養了 12 到 14 個月就是最好肉質的時機,要選擇哪一隻要出貨?畢竟有的羊兒很黏人,尤其施友超每天待在羊群,每一隻羊他都能區別,從未搞混。但是他也說出心底的煎熬:「尤其是第一年最明顯,如果該送走的是我最喜歡的那一隻,我也會捨不得。」

面對可愛的羊群,施友超初期也有不捨。(攝影 / 林吉洋)

最後他給自己的理由是,「經濟動物這一行業的本質不會變,只要我在過程中盡心盡力照顧好羊群,讓牠們處於舒適、愉快、健康、自在的環境,我才能無愧於心。」兩夫妻決定在能力範圍內,盡力對動物更好一些,第一步就是減少飼養密度,讓羊群可以在足夠的空間活動。

更有趣的嘗試是,他們讓一部分羊群定期放風,在戶外草地上活動,保持心情愉快。在吳宜家堅持下,在牧場裡面的狼尾草使用無農藥的栽培方式,甚至還搭了一處溜滑梯,讓一些活動力強的羊兒可以在無農藥的牧場散步、跑跑跳跳。

願景:國產羊肉要打團體戰,重新區隔本土羊肉市場

施友超認為,羊群比牛更適應台灣的氣候環境,因為羊群並不特別怕冷熱,只要避免氣溫驟降或遽增,熱一點或風大一點,都不太受影響。

加上施友超秉持實驗室精神,開始建立牧場的氣象數據,妥善利用氣象預報掌握氣溫、降雨,施友超認為,在極端氣候威脅之下,羊的適應力其實會比牛隻來得更有韌性。

施友超說,他的願景是希望國產羊肉市場重新被看見,大家一起把本土羊的餅作大。他認為在現代的消費分層習慣之下,一定有國產羊肉存在的空間。

他也正集結回彰化投入羊產業的年輕人,這是一個「團體戰時代」。他不覺得羊是「慘業」,谷底應該是翻身的機會,未來逐步收復被進口羊肉侵吞的市佔率。


支持《上下游新聞》,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上下游新聞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專注於農業、食物、環境等公共議題的獨立媒體,提供每日新聞及深度調查,將農業的精彩、面臨處境、從農業到食物的歷程,帶到大家眼前,累積台灣的農業公共資料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退休母雞打工換宿,吃蟲吃草交換終身照顧,免費伙食吃到飽,立享溫控豪宅

不能讓蓮子產業消失!蓮農楊家銘自行育種,大碗公與大粒圓豐產大顆,力抗極端氣候

在水稻田奔跑的育種家,陳榮坤孕育台版越光米、台版牛奶皇后,在嘉南平原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