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澳門賭王-讀《傅德蔭傳》|翻開澳門 #04
作者:程偉恆(歷史碩士)
談起澳門賭王,想必每一位腦海會立即浮現「何鴻燊」三個字,但縱觀澳門賭業史,何鴻燊也只是其中一位賭王。過去多位澳門賭王都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經風光一時的他們如今卻變得默默無名。一代澳門賭王傅德蔭的後人眼見祖輩的事跡被埋沒,甚至被曲解,決定整理傅德蔭相關資料,出版《傅德蔭傳》,希望還傅德蔭一個「客觀而公正的評價」。
傅德蔭的堀起
傅德蔭原名傅德用,身邊朋友都喜歡叫他「老用」,後來「老用」變成「老榕」,據傅後人稱,傅德蔭並不喜歡這些花名/綽號。書中沒有說出傅不喜歡的原因,筆者猜測「老用」與粵語「冇用」(沒有用)讀音相近,因為廣東花名多屬眨義,這很可能是傅不喜歡的原因。不過傅老榕的名號遠較傅德蔭所為人熟悉,大家甚至可能知道傅老榕而不知傅德蔭,可見花名的傳播威力。

傅德蔭出生於廣東一個貧困家庭,小時候幫母親劈柴補家計,17歲後去香港投靠父親工作的五金店,但他待了一陣子便另謀他路。1914年,傅進入「紹安輪船公司」擔任鍋爐房的火伕工作,可是很快便因為非法聚賭,被香港政府判處一年刑期。
傅德蔭出獄後回到廣東,經鄉里介紹後前往廣西做「大買賣」。傅買賣的不是柴米油鹽等普通商品,而是鴉片。當時廣西政局混亂,買賣鴉片不但要向上(官府)疏通關係,也要向下(土匪)打好關係,足見年紀輕輕的傅德蔭膽識過人,也因此累積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為日後事業發長奠下基礎。
邁進賭業
1920年代,廣東賭王霍芝庭取得廣東賭權,霍與掌管廣東軍政的陳濟棠關係良好,但仍需要找一位熟悉江湖的人士助陣,於是便找來傅德蔭加入。筆者認為傅在鴉片買賣中應該累積了不少黑白兩道的人脈,否則霍便不會找他來。1933年,傅德蔭被派到深圳開辦新賭場,主要是吸引香港人前來玩兩手。當時澳門也有賭場,客源也主要是香港人,不過擁有澳門賭權的「源源公司」很快便不敵深圳,宣告結束。有趣的是,筆者在網上發現霍芝庭是源源公司的股東之一,除了可見霍的賭業王國遍佈廣東,同時反映了當時賭業微妙的競合關係。
1936年,主政廣東的陳濟棠下野,避居香港,其後廣東宣佈禁賭。失去靠山的霍芝庭也離開廣東前往香港,而傅德蔭則選擇前往澳門。書中沒有多解釋傅選擇前往澳門的原因,但很可能與高可寧拉攏他參與澳門賭業有莫大的關連。話說高早於1912年與其他拍檔組成「集福公司」投得賭權,後來股東之一的利希慎(一代鴉片大王,之後會撰文介紹)因鴉片專營權與澳門政府交惡,導致賭權在之後轉批給源源公司。1937年,澳門政府重新競投賭權,高可寧認為在廣東禁賭的情況下澳門賭業大有可為,於是積極拉攏傅德蔭加入。最後,傅、高兩人成立的「泰興公司」成功投得賭權,傅開始在澳門大展拳腳。

立足澳門,放眼香港
當時澳門賭業依賴香港客,而香港客要來澳門就必須乘坐渡輪,傅德蔭因此決定投資航運界。傅的航運業務發展得相當不錯,後來除了港澳航線,更開通至廣州、江門等地的航線,把人通通運進他們的賭場,如同「發財船」一樣。
傅德蔭的船除了運客,可能還有「運貨」的用途。話說1945年後,香港政府只准黃金轉口而不准入口,不少商人就以「轉口為名,入口為實」,在香港買賣黃金。澳門當時在這種「尋租」行為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少黃金就是先運到澳門大豐銀號寄存,再「轉口」香港。
關於大豐銀號,很多人都會聯想起何賢家族,但《傅德蔭傳》一書指出大豐最初是傅德蔭主動聯同林炳炎、何善衡(兩人為恆生銀行創辦人)等人成立。後來林、何兩人專注香港恆生業務,傅加碼注資二百萬,成為擁股九成的大股東。及後大豐銀號業務不斷下滑,傅家又不願注資,到2010年中國銀行提出收購時,只剩下三成五股份(與何賢家族相若),中國銀行完成收購後繼續持有一成股份。書中沒有對大豐的衰落著墨,筆者認為可能與黃金貿易有關,當尋租空間失去,大豐自然雖要轉型,否則就只有被淘汰。
延伸閱讀:澳門殖民史:一段圍繞黃金的殖民權鬥史

傅德蔭手握澳門兩大重要業務(賭博與黃金),但沒有因此「老神在在」,反而懂得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從他對兒子的安排,完全可以體現傅如何作為一個精明商人。傅將長子傅蔭釗安排在香港,讓他成立「廣興」公司發展多項業務,包括投資股票、經營借貸、買賣地產等等。此外,1955年,何賢組織中國訪問團,傅蔭釗是其中一位成員。傅安排長子在香港發展業務與中共打好關係的同時,也安排另外兩位兒子傅蔭錡與傅蔭鎈報讀美國維珍尼亞軍校,書中說傅為了兩子申請成功,更請台灣政府幫忙疏通。由此可見傅德蔭當時很懂得與各地政府打好關係,這可能源於他在商業上打拼多年的經驗。
尾聲
1960年,一代澳門賭王傅德蔭病逝,隔年何鴻燊、霍英東等人組成「澳門旅遊娛樂公司」擊敗泰興取得賭權,傅家因此失去二十多年來的賭權。據書中說,泰興出價其實比澳娛高,傅家認為可能因為前總經理簡坤涉毒案,令澳督判給澳娛。為了奪回賭權,傅家更派人前往里斯本遊說,但沒有改變任何事情。傅家雖然留不住傅德蔭留下的賭權,但至少留下了傅德蔭留下的故事。
👉【在帝國邊陲講故事】已產出16篇澳門研究創作。你可以這樣支持我們:
👉「澳門學16號」過往文章一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