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通告 蛇年春节随感

行禮如儀的蛇年新年

Angela Chen
·
(修改过)
·
IPFS

老公的阿嬤過世之後,身為宗族耆老的阿公,仍不願搬到都市與兒子們同住。他在外籍看護的陪伴下,獨居在自己一手打造的三合院正房。

阿公直到90幾歲時,依然腦筋清楚,手腳俐落,身體也很硬朗,還因腸癌進手術房動刀切除。術後復原狀況良好,唯行動不如往常麻利,他天天推著輪椅到附近散步,覺得累時,才由看護推著他坐輪椅回家。

手術之後,他的兒子們,即我公公的那一輩,以週為期,輪流回祖厝陪伴他(有時是更晚一輩回去陪伴),直至疫情末期,阿公以104歲的嵩壽因染疫在醫院仙逝。

祖厝正廳的神明桌上,供奉著歷代祖先牌位及觀世音菩薩。阿公過世對年合爐後,他的名字也被寫進祖先牌位中。雖然祖厝人去樓空,我公公那一輩得輪流天天清早回去上香、奉茶及打掃。每逢清明、端午、中秋或除夕新年等大節日,大家仍連袂齊聚祖厝拜神祭祖。

阿嬤在世時,每年過年,她總是督軍,指揮婆婆領著嬸嬸們準備年夜飯。我與弟妹們則在旁等候洗菜、切菜、洗鍋碗或端菜等的指令。阿嬤過世後,婆婆那一輩仍是廚房的核心,每年都得花好多時間,盡心費力地準備年糕及年菜。年齡漸長的她們,負擔3-40人的年夜飯,備感吃力。

後來,公公及叔叔們向阿公提議改由每家準備兩道菜,免去媳婦們的辛勞,阿公也開明地首肯。由於大家分住各地,帶著湯湯水水回去加工加熱非常麻煩,份量也很難掌控。幾年後,阿公又同意改為就近購買外帶年菜,再炒幾盤田裡自種的青菜。

阿公過世,轉眼已經是第三個新年。在祖厝過年,年夜飯還是延續外帶年菜的方式,依舊在大廳席開三桌。當年坐在一旁小桌的小小孩們都已長大入學,也跟著我們擠在大桌一起吃飯。我們不再像阿公在世時一樣,吃完年夜飯就趕著收拾桌上的殘餚。大小孩會帶小小孩去稻埕放鞭炮,大人們可以好整以暇地嗑瓜子、喝小酒,閒話家常。

阿公在世時,常一吃完年夜飯就要求清空大廳,開始發紅包給媳婦、孫媳婦、未成年的孫子及曾孫。他會從長媳開始唱名,一路發到最小的曾孫,順序及名字從未叫錯過。

阿公發完紅包後,大廳亂成一團,因為晚輩也開始發紅包給阿公、長輩、尚在學未成年的同輩或更晚輩。除了阿公阿嬤,我也會收到公公婆婆的紅包。

阿公阿嬤都在世的那幾年,雖然我得發出十幾個紅包,但也可以收到四個紅包。如今阿公阿嬤都過世,婆婆中風無法言語,今年,年近九十的公公也不發紅包給媳婦了!

我雙親俱逝,老弟得陪弟妹回娘家過年,鮮少主動於春節邀約姐妹們到他家或餐敘。我們初二沒娘家可回,因此,姐妹們每年輪流作東,在春節期間擇日聚餐,讓身為阿姨的我,有機會發紅包給姪子姪女們。

今年初三,姐妹們春節餐敘。大姪女去年帶來的男友,今年依舊出席,她也如去年一般,發給紅包給每位阿姨,去年是比特幣,今年則是現金。

慶幸蛇年我還是有個紅包,無論裡面裝什麼,點滴在心,都很開心。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Angela ChenAn old fashioned lady with no brai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拉美紀行:陸路通關(上)

孝順與養兒防老

逃避或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