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39|將生活變成有趣電玩遊戲的 17 個想法

閱讀筆耕
·
·
IPFS
·
「就連跟你們的冒險,都還不到我人生的百分之一。」「那不到百分之一的時光,改變了妳。」——《葬送的芙莉蓮》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 @雨果.Hugo,目前和閱讀筆耕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將生活變成有趣電玩遊戲的 17 個想法

4 月 3 日(上週三)7 時 58 分 09 秒,台灣東部花蓮地區發生芮氏規模 7.2 的大地震,那時我正安然躺在桃園家中的床上,突然一陣超大的晃動把我搖醒,我還想說是誰在搖我的床?結果一睜開眼,發現整個房間的天花板、地板都在晃動,那瞬間,我真的以為房子就要倒了(編按:桃園地區震度約 5 級,大於 921 地震的 4 級)⋯⋯。

幸好,我現在還可以在這邊打字。地震消失後,街頭巷尾隨即傳來鄰居一陣陣議論聲,雖然我多數時候不喜歡聽別人嘰嘰喳喳的講話聲,但當下我唯一的想法是,自己居然還能夠聽到這些聲音,簡直太幸運!活著的感覺真好!

題外話,通常在主震後還會有持續一段時間強度不一的餘震,著實令人感到焦慮,不免俗的,有些電視新聞會為了搏版面,擷取刺激感強烈的人員傷亡及災損畫面,這時我們必須堅定立場,當一個主動積極的閱聽者,篩選出適合吸收的資訊,不要被大量、無節制的刺激性資訊,影響身心健康喔!


本週焦點

🔸 讀者最愛 20 本書出爐《原子習慣》二連霸
🔸 將生活變成有趣電玩遊戲的 17 個想法
🔸 Accessibility(可及性)
🔸 我會嘗試修改「完成的定義」
🔸 獨立書店宜兼顧地區與社群,圖書館不應一味滿足讀者
🔧 看起來很像愚人節新聞的真實科技新聞
🔧 Zapier 工作流自動化神器
🌍 幣安慈善向臺灣強震災區用戶空投價值一百萬美元 BNB
🌍 Bitget Wallet 空投啟動!三步驟 $BWB 輕鬆刷錢指南


❏ 讀者最愛 20 本書出爐《原子習慣》二連霸 from ETtoday 新聞雲

國家圖書館發表 112 年台灣閱讀風貌發布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

在去年度讀者最愛圖書的 TOP 20 排行榜當中,光是投資理財類就有 7 冊入選,像是第四名《致富習慣》、第二十名《ETF 實戰週記》等;

其中,美國作家詹姆斯‧克利爾的《原子習慣》,不僅蟬聯年度讀者最愛圖書冠軍,同時還連續兩年獲得哲學類、電子書排行冠軍,等於包辦「三冠王」。

雨果・Hugo 🙋 IMO:知道「為什麼」才會產生「意義」

一開始看到《原子習慣》被歸類在「哲學書」類別,覺得新奇;後來仔細想想,其實滿合理。

因為《原子習慣》的中心哲學觀——調整修正各種微小習慣,所產生的複利效應威力巨大——驅動了建立各種優質習慣的法則。這本書令實踐者可以知道,自己在做每一件事情的「Why」而不是單純的「What」或「How」,做的時候才會產生「意義」。

閱讀筆耕 🙋 IMO:為何而戰?

我回憶起《原子習慣》裡有一張「同心圓」示意圖。

想像有三層夾心,外層的結果關乎得到什麼,中間的過程關乎做了什麼,內層的身份認同關乎相信什麼——問題不在於孰優孰劣,每一層次的改變各有其用處,關鍵在於改變的方向

想恆久維持習慣,必須以「身份認同」為始,讓習慣成為「信念」的一部分,把重點放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想要達成什麼。

要堅定信念,就要知道為何而戰,挖掘出之所以培養這個習慣背後的哲學觀,也是呼應雨果大提到「Why」的部分。


❏ 將生活變成有趣電玩遊戲的 17 個想法 by George Mack

節錄內文 6 項:

  1. 待辦事項清單讓人感到焦慮,而電動的關卡卻能激起興奮感。

  2. 我深信,電動遊戲設計師比 99% 的心理學家還更了解人類心理。

  3. 你所認識的「最懶惰的人」可能會連續打 12 個小時的電動。他們是懶惰嗎?還是說「現實生活」只是一款設計不良的電玩遊戲?

  4. 減肥最簡單的方法:每天量測自己的體重。

  5. 如何將失敗轉化為有趣的視頻遊戲:設定失敗的價值。例如,在我成為一名優秀的脫口秀演員之前,我可能會失敗 500 次。

  6. 如果有人表示自己的狀態是 6 / 10,你可以問他為什麼不是 4 / 10?然後問他現在的狀態和 8 / 10 之間的差距是什麼?

思考:生活是一場模擬還是電動遊戲?(圖片擷取自內文)
Agency 可以理解為「自主性」或「能量」,一個 High Agency 的個體具有克服萬難的能力或能量,可以帶領一個人超越瓶頸。詳見第 21 期週報的策展。

雨果・Hugo 🙋 IMO:對目標有期待,自然有擴充成長的空間

這篇文章有兩個切入重點:

  • 對於生活的定位好玩的冒險,還是無法改變的模擬狀態(指你所經歷的一切其實有人為的操控)?這部分由你來定義。

  • 妥善使用指標能為人生中各個面向(事業、健康、人際⋯⋯)帶來巨大的幫助。

我發現,對生活有所期待的人,在各方面的表現通常也會比較好,因為他們對於大大小小的挑戰,是抱持體驗學習的心態。當然,面對挫折時難免沮喪,但一定也會感受自己不斷向上成長,這些養分都會沈澱累積到下一次面對更大挑戰的時刻!
 

閱讀筆耕 🙋 IMO:失敗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

通常,在電玩遊戲裡遇到失敗,是可以接關的(你可以重新嘗試很多次)。這讓我們體會到,原來失敗只是一個(邁向成功的)過程,而非結果。

所以我很喜歡這篇文章裡的第 11 條想法:

如何把失敗變成有趣的電玩遊戲:將失敗納入預期
≣ 
「我要失敗 500 次才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喜劇演員」、
「我要摔下板子 100 次才能成為衝浪好手」、
「我要熄火 50 次才能學會開車」。

失敗變成遊戲關卡。


❏ Accessibility(可及性) by Manny YH Li

非常多年沒有買茶葉蛋,不是因為不好吃或漲價,而是「塑膠袋很難用」,我永遠得舔一下手指才能撥開。後來因為怕烙賽而不敢舔,也從此不吃茶葉蛋了。

臨時起意想吃,檢查了一下 7-11 的塑膠袋。我的天!這個開口處有做長度差! 身為一個會把「每一根」手指指甲啃得一乾二淨的人,最近真的感受到這世界有越來越重視 Accessibility⋯⋯。

雨果・Hugo 🙋 IMO:如何產生好點子?

像這樣的產品設計具有小巧思也不用花太多錢,就能成功引發購買者的消費欲望,讓我聯想到許多企業推出殺手級產品,往往不用需要投資太高昂成本,而是源於站在使用者立場的同理心。
 

閱讀筆耕 🙋 IMO:可讀性也是一種 Accessibility

不妨想想看,自己有沒有因為「小細節改動」而去購買(原本避而遠之的)產品的經驗?我認爲不只是「商品」而已,這概念也同樣適用於「服務」身上。

寫文章也是「服務」讀者,你有沒有安排過某些小巧思,讓你的「顧客」更容易進入狀況,友善的可讀性也是一種 Accessibility。


❏ 我會嘗試修改「完成的定義」 by 電腦玩物站長 Esor

例如,原本想要逐章逐段看完的線上課,看了第一節就卡住了,那麼把完成的定義修改成「先解決我最想解決的那個問題」,於是挑出看起來最能解決我的問題的中間那兩小節,認真看完,並分析出一個適合自己的解決辦法,動手實際去試試看,最後把問題解決。

就算解決的只是一個小問題,我也會定義自己「這堂課完成了(或階段性完成了)」,而更重要的是「那個問題被解決了(完成了)」。

雨果・Hugo 🙋 IMO:所謂的完成就是解決問題

買了太多課程、書籍,結果卻一直沒看完,反而讓自己陷入無窮的焦慮。作者調整想法,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重新修改完成的定義,看重的是實際解決了多少問題,而不是表面上的完課(完讀)數字,這樣才會知道自己實質上的改變。

不為上課而上課,不為閱讀而閱讀,當一個疑問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解答,就是一種完成,也都值得喝采!
 

閱讀筆耕 🙋 IMO:挖到礦就完工

別執著於一定要「把書全部看完」。

只要有一個小地方對讀者有幫助,其他全部派不上用場也沒關係;讀書就像在挖礦,只要挖到鑽石(就算大功告成),其他砂石都不重要。


❏ 獨立書店宜兼顧地區與社群,圖書館不應一味滿足讀者 by 董福興

⋯⋯但是會讓我覺得那是店主的社群,而在淡水捷運站生活圈的一般民眾,可能會到對面英專街上的墊腳石或者新開幕的誠品生活時光翻閱書。

這沒有什麼不好,一家書店可以接地氣,也可以培養自己的社群,而這社群不一定和地區相關。但畢竟人的生活圈有限,如果可以兩者兼得就好。

從電子書的角度來看,這段時間我一直覺得圖書館好像很努力地去滿足讀者的需求與各種 KPI,充實館藏、提升借閱次數、給予更多的借閱點數⋯⋯

雨果・Hugo 🙋 IMO:圖書館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但我覺得圖書館無論大小,應該要更有想法地去提供讀者不一樣的視野,而不是像保母一樣拼命去滿足讀者。

這個角度,我倒沒思考過。圖書館存在的意義究竟是為了提升讀者視野,還是滿足讀者的好奇心?理想上應該是前者,可是假如買了豐富館藏而沒有讀者借閱(供給過剩),又或是當讀者想借的書卻又遲遲排不到(需求不被滿足),會不會讀者就不想再跑圖書館了?

弔詭的是,圖書館的客戶就是讀者啊!為了維護自己認定的意義,結果反而吸引不到讀者,那這樣的圖書館還有任何意義嗎?如果一家餐廳端出的菜饕客都不喜歡,難道還去責怪饕客沒品味?那這家店不倒才怪。

提升視野可以是一個遠大的目標,但過於執著卻也可能因此自廢武功。或許先分析該地人口組成結構,再依據在地議題規劃適合的館藏(陳列方式),不失為一種選項。
 

閱讀筆耕 🙋 IMO:圖書館也應具備策展能力

呼應上週討論,圖書館也要具備策展(curate)的能力,責任不應全推給書店。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 看起來很像愚人節新聞的真實科技新聞 by 科技工作講 Tech Job N Talk

2004 年的 4/1 愚人節,Google 宣布他們要推出 1 GB 的電子郵件信箱,足足是別人的 20 倍大。超級大的信箱,加上先進的搜尋以及阻擋垃圾信的功能,看起來超像愚人節笑話⋯⋯。

不過 Google 推出的時候還是很小的公司,只能提供大概 1 萬個帳號,所以先使用邀請制。一時之間變成網路世界最紅的邀請函,拿到的人都可以優先使用這個超大的電子郵件信箱。

Google 說的都是真的,但當時美聯社上架新聞的時候被很多讀者打電話過去罵,以為是愚人節笑話。

雨果・Hugo 🙋 IMO: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

目前 Gmail 用戶新聞估計有 18 億,信箱容量也增加到了 15 GB,基本上統一了整個免費電子郵件的市場。

不要小看這件事情,這可以做到電子郵件的廣告,了解市場上的訂閱狀況,以及決定電子報寄送的規則。如果你不符合規定(比如說沒有一鍵退訂閱的按鈕或者是藏的很難找),就視為是垃圾郵件,阻擋你的發送。

我們在使用各種科技巨頭提供的免費服務固然很方便,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其實也付出不小的代價——這可能牽涉到我們的個人隱私、喜好等等。

科技巨頭代表的其實就是「中心化」立場,當有價值的資訊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這可以視為一種壟斷。不過在未來,當這些資訊因為區塊鏈技術發展,逐漸轉變成為「去中心化」的時候,我們可以拿回主導權。
 

閱讀筆耕 🙋 IMO:玩笑尺度拿捏

我想到今年愚人節有財經網紅寫下「巴菲特買台積電的玩笑話可能面臨徒刑和罰金懲處。開玩笑該如何拿捏尺度?

我認為,設計一些「啊!原來是這個樣子呀!」會心一笑、無傷大雅的互動就好,如果變成是散布假消息、假新聞就太過火囉!

  

❏ Zapier 工作流自動化神器 by 施定男

我的流程是用來閱讀各大網站上最新文章的「重點摘要」,例如網站 Search Engine Journal 裡頭有很多談 SEO、Social Media 的文章。

流程設計是這樣的(如圖):

  1. 先利用 RSS 把網站上的文章網頁蒐集起來。

  2. 把文章網頁傳送到 Parser,讓它抓出我想讀的內容。​

  3. 把內容傳送到 ChatGPT,請它閱讀內容並輸出成五百字以內的繁體中文重點摘要。​

  4. 最後再把重點摘要寄到我的 Gmail,讓我可以即時追到最新資訊。

這一串流程,讓我可以在外國媒體發表新文章的第一瞬間,就有繁體中文版的重點摘要可以讀。


創作者經濟與 Web3

❏ 幣安慈善向臺灣強震災區用戶空投價值一百萬美元 BNB

用戶身份認定以用戶在幣安身份驗證程序(KYC)地址和地址證明(POA)在本次受衝擊最甚的花蓮地區(花蓮縣 13 個鄉鎮市)為準。

在 2024 年 4 月 5 日前就已完成 KYC 或 POA 的幣安用戶,將在幣安帳戶直接收到 120 美元等值的 BNB;

此外,若是在 2024 年 4 月 5 日前(不含 4 月 5 日)就已完成帳戶註冊,同時在 2024 年 4 月 5 日至 4 月 20 日間完成 POA 的花蓮地區既有用戶,則可以獲得 25 美元等值的 BNB。

閱讀筆耕 🙋 IMO:便利、高效、透明

幣安 Binance 是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市場龍頭。

從這篇新聞中,我再一次(之前是烏俄戰爭事件)看到了加密貨幣援助省去中間官僚體系的的繁文縟節,直達對方帳戶(點對點)的便利性、高效率與透明度。

近年來,區塊鏈和虛擬資產為慈善捐贈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讓捐款更快速、低成本以及透明,並得以直接將善款交付至受益人手中,而無需經過中介機構或個人;另一方面,受益人亦得有更大自由,可以根據自身需求,決定如何使用這筆善款。

 

❏ Bitget Wallet 空投啟動!三步驟 $BWB 輕鬆刷錢指南

Bitget Wallet 官方生態系代幣 $BWB 正式啟動!

這篇文章除了要告訴你 Bitget Wallet 是什麼以外,也要教你用三個步驟,領取/賺取未來可以兌換 $BWB 的空投積分。

閱讀筆耕 🙋 IMO:準備一個新型熱錢包

不得不說,咱們的熱錢包「老前輩」MetaMask 小狐狸錢包 優化速度遲滯,而 Bitget Wallet(其他交易所推出的競品)改善了許多操作上的痛點,例如:

  • 錢包一鍵創建,不需要使用助記詞
    創建熱錢包只需要幾秒鐘,過程中透過「安全多方計算」(MPC)技術生成多個加密私鑰分片並分散保管,用戶不需要費心保存助記詞或私鑰;這不是強迫的,用戶也可以比照 MetaMask 的方式,生成/匯入助記詞來創建錢包。 

  • 多鏈生態
    支援的區塊鏈更多,不像 MetaMask 只支援「EVM 兼容」區塊鏈。 

  • 自動偵測區塊鏈與代幣
    使用 MetaMask 很煩人的一點就是,我們需要去其他網站查找/添加區塊鏈與代幣的資訊,否則無法顯示你在錢包裡的加密資產;現在這些流程得到了簡化,甚至能偵測你的鏈上資產並自動顯示。 

  • 玩法更多
    不像 MetaMask 只提供錢包、Swap 交易、DApp 瀏覽器功能,這些新型熱錢包還提供了 NFT 市場、銘文市場、空投活動、Launchpad 等更豐富操作。 

我把我的 MetaMask 助記詞導入 Bitget Wallet 裡,這樣就不用額外建立一個錢包地址,也能享受到這些嶄新體驗,你也應該試一試。


電子報的最末,要帶你重溫 3 月 27 日晚上的【創作者經濟 IMO】線上語音活動,當天邀請到「DeSci Asia」的共同創辦人 Swift Evo。

❏ IMO 人物誌|去中心化科學(DeSci)是什麼?

Swift Evo 除了為大家科普「去中心化科學」是什麼?我們也聊到了他身為創作者,積極參與多個 Web3 社區/組織的心得與思考,其核心思想是「連接」

人物誌|去中心化科學(DeSci)是什麼?

「就連跟你們的冒險,都還不到我人生的百分之一。」
「那不到百分之一的時光,改變了妳。」

——《葬送的芙莉蓮》

Share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從新手到穩健獲利的全方位幣圈入門課

浩瀚的區塊鏈世界不是只有比特幣而已,如果你想要有系統地學習這些知識,並且不受人數、時間、場地(海外地區朋友敲碗已久)的限制,不妨研究一下課綱,報名《鏈習生》平台這門「新手友好」的線上課程: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從新手到穩健獲利的全方位幣圈入門課

不論你是完全零基礎的投資小白,或是希望提升獲利能力的新手,都是最適合這堂課的學員(還可以在學員專屬 LINE 社群即時交流),大家可以仔細研究一下課程目錄和其他 QA,超早鳥 47 折優惠至 4/10!

結帳時輸入【創作者經濟 IMO】專屬優惠碼「IMO300」,可以折減 300 元!讓我們在 Web3 一起成長學習 💪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卡片盒筆記 ze7|靈感不是偶然,而是可以設計的系統:播種子與巡田水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79|不是做自媒體,是做自己「有興趣且能掌控的事」

閱讀筆耕|送你錢 SOLV 空投!幣安 Megadrop 積分任務手把手圖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