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死挣扎的写作|吐槽 Matters 的“调性”

Shawn
·
·
IPFS
我觉得真正的写作者应该是不擅长社交的,他们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离群索居,与世隔绝,最高境界是卡夫卡的“地洞式写作”,像死人一样绝对不受干扰—那将激发何等惊人的创作力!

元旦以后,我在 Matters 突然活跃起来,每周都要写一两篇文章。我知道时间不多了,没人付费的写作不可持续,随时可能中止,就争分夺秒地写。我几乎放弃阅读,去年日均至少读一万英文字的盛况不复存在。

在 Matters 写作没有稿费,不过平台的“化赞为赏”机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只要肯写,文章有人拍手,作者就有收益,或多或少。我写了一个半月,获得的支持和赞赏合计约二十美元,听上去微不足道,但相当振奋人心,每一分钱都是我写来的!我的写作天赋一般,只能靠“认真”弥补,每写一篇文,我都打光最后一颗子弹,耗尽油箱里的油。追踪我的人正在缓慢增加,今年已新增了十几位,照这样的速度,读者数量破百指日可待,写作收益也将水涨船高。

但我知道形势的严峻,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存款一天比一天少。我像输红了眼的赌徒,不惜血本泡在咖啡馆里写,一个半月消费了一千多,约两百美元。我越写越亏,翻本无望,又不愿意退场。

Matters 是一个去中心化、开放式的创作平台,没有门槛,每个人都是作者,自己负责校对和编辑,还充当经纪人—如果急于推广自己。各路写手潮水般涌入,像我这样不知名、被吓破了胆而回避政治的作者,大概率要被淹没,溺水而亡。

有人建议我尝试“社交涨粉”,主动与其他作者交流,增进感情,获取更多关注和收益。我有些不以为然,我觉得真正的写作者应该是不擅长社交的,他们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离群索居,与世隔绝,最高境界是卡夫卡的“地洞式写作”,像死人一样绝对不受干扰—那将激发何等惊人的创作力!

虽然一把年纪了,我还是不切实际,把 Matters 想象成《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 )那样的纯文学期刊,一个孤独、病态的作者,即便不“涉政”,也有望占据 C 位被追捧。我差点忘记 Matters 有它的“调性”,有自己的规则和玩法,在这里,政治议题永远自带流量。

我最受欢迎的一篇文章恰好就谈了政治,它的标题是“我为何不谈政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