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之書(四)

AdrianAu
·
(edited)
·
IPFS
·

最近跟朋友閒聊,原來有些小學鼓勵學生共同創作甚至出版書籍。這讓我既驚且喜,因為出版書籍成了小學生的”project”;但又覺得,如果他們能因此喜歡創作,也是一件好事。這主題也正好跟一套由芙蘭奇絲卡.畢爾曼創作,以狐狸為主題的兒童小說不謀而合。

芙蘭奇絲卡.畢爾曼是一位來自德國的作家,也是一位畫家。她從1999年開始創作無數兒童作品。小說《吃書的狐狸先生》讓她在2002年得獎。這作品翻譯成不同語言,更有話劇。由於她太喜歡狐狸,所以在2017年創作狐狸偵探傑克系列。

先介紹得獎作品《吃書的狐狸先生》。這也是一個系列。話說有位狐狸先生,他很喜歡閱讀,但他有一個習慣,當讀畢那本書後,就會撒一點鹽與黑椒粉,吃掉整本書。狐狸先生對書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他將家中的傢具賣掉而買書。可是仍是不行,結果鋌而走險,到書店打劫。當然結果被警察發現而被判入獄。監獄中不能閱讀,簡直要了他的命。但在這個難熬的時間,他想到可以寫故事,所以他就創作故事。監獄長拿著他所寫的故事閱讀,邊看邊讚歎,所以為他出版書籍。最後狐狸先生出獄後成為有名的作家,賺很多錢。當然,這些錢讓他可以繼續閱讀書籍,及大快朵頤。

我邊看邊捧腹大笑:1. 狐狸先生對書的瘋狂,不但愛閱讀,還要吃掉落肚。2. 為了繼續閱讀/吃書而賣家檔;3. 為了閱讀而會打劫書店。我想作者也是位嗜書癮君子[註1],才會想出這樣瘋狂點子。至於狐狸先生寫故事,也是作者希望藉此鼓勵小朋友透過閱讀而開始創作。作者在訪問中提及,她覺得藉閱讀可以學到東西,還能獲得並養成各種見解。經過鍛鍊,不但能運用在生活中,甚至可以改變遊戲規則。總之:「閱讀,就會有好事發生!」。[註2]

至於另外兩本也是這樣的瘋狂。第二本是狐狸先生收到一箱書,但並非他著作。仔細看,原來作者名字都有「狐狸」二字。出於好奇,狐狸先生決定飛到北極。果然真的有這樣的「狐狸」,他叫狐狸皮耶先生,而他們倆一樣,都喜歡閱讀,還會吃掉書的每一頁。某天,狐狸先生開門,遇見了聖誕老人,聖誕老人要他閱讀每封小朋友寫給他的信,並回信給他們,而聖誕老人則忙於為他們準備聖誕禮物。因為狐狸先生與狐狸皮耶先生太相似,聖誕老人誤以為是同一人。不幸的是,狐狸皮耶先生得了重感冒病了,要狐狸先生代筆,結果又弄了一堆笑話。

第三本則是講述狐狸先生有感題材不足,需要去荒島旅行探險的經歷,他從網路找到一個「冒險島」,完全乎合他想要的條件,且包食宿。狐狸先生立即「訂位」。不過本來以為是獨自冒險的旅程,原來有人與他一起去,她是一位生物學家,為了尋找一種珍貴的雀鳥。他們到達這個冒險島,發現島嶼並不大,一日走完。狐狸先生沒所謂,因為他只想找題材,但生物學家嚷著要離開,因為沒有任何「生物」,除了一雙羊。島主說,他奶奶是位海盜,這個島有寶藏。狐狸先生自然不放過找尋它的機會。最終大家找到各想要的東西,而狐狸先生也找到靈感寫他的新書。

狐狸先生在這兩本是協作者,但仍沒有改變他的壞習慣:很想吃掉每一頁。這壞習慣亦成了故事的笑位。比如狐狸先生不懂如何回信,所以他的文字無法「我手寫我心」。結果他要吃了封信,經過「消化」,才能寫到好文字。其實這也是閱讀過程——閱讀時將文字「消化」,轉變成自己的東西。

這三本書的讀者群,雖設定於小學生,但作為成年讀者,也看得津津有味。故事天馬行空,不按常理,加上狐狸先生對書的「奇特熱愛」,平衡了我這位「嗜書人」。

唯一不同的是,我不會「食咗本書」。

~~~~~~~~~

[註1]曾有一本以此為名的書籍,於2006年出版。

[註2]最爆笑、逗趣的橋梁書「狐狸偵探傑克」+「吃書的狐狸先生」!專訪系列作品暢銷全球的德國作家芙蘭奇絲卡‧畢爾曼(Franziska Biermann)(OKAPI)——okapi.books.com.tw/a...

《吃書的狐狸先生1:書店大盜》(博客來)——www.books.com.tw/pro...

《吃書的狐狸先生2:北極特別任務》(博客來)——www.books.com.tw/pro...

《吃書的狐狸先生3:歡迎光臨海盜窩》(博客來)——www.books.com.tw/pro...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