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rianAu
狐狸之書(五)
上周的《吃書的狐狸先生》系列,有姊妹作:還記的狐狸先生在監獄創作故事,然後大賣嗎?那一套叫《狐狸偵探傑克》系列,也是一套三本。這些故事根據童話故事或者新聞人物而改篇。主角當然仍是狐狸,這次他叫傑克·馬倫 ,他要當偵探,他閱讀推理小說、雜誌,還有鍛鍊身體,以增加他破案的能力;又購置偵探用具。

狐狸之書(四)
最近跟朋友閒聊,原來有些小學鼓勵學生共同創作甚至出版書籍。這讓我既驚且喜,因為出版書籍成了小學生的”project”;但又覺得,如果他們能因此喜歡創作,也是一件好事。這主題也正好跟一套由芙蘭奇絲卡.畢爾曼創作,以狐狸為主題的兒童小說不謀而合。

繪本短打之韓國篇
這幾年大量韓國翻譯書籍出版,加上韓裔作家韓江拿到諾貝爾文學獎後,華文出版自然會引入更多韓裔作家的作品。今次我也選了兩本繪本,分別是崔然州著的《賓士貓的森林冒險》╴及鄭美珍與具滋宣所著的《休息所》。《賓士貓的森林冒險》講述賓士貓MO見到遠處的光芒。

認識自己的旅途——賣藝篇
曾經何時,要評論一個城市的文化水平,街頭表演/賣藝是指標之一。香港也曾有很多街頭表演,但總因為城市規管下成了犧牲品(當然也有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香港現在最熱門的街頭表演地方只剩下尖沙咀碼頭,也有地鐵站外。最近朋友邀請聽一位曾到外地賣藝音樂人的演出,剛好他也剛出版一本有關他在歐洲賣藝的經歷的書籍。

西西的奇趣心
2024年冬至下午,我有幸出席由協恩中學、西西基金會和素葉工作坊舉辦的《候鳥 — 我城的一位作家》(導演版)西西紀錄片放映會。這活動是為了紀念西西這位已離世一年的作家。《候鳥》這紀錄片我曾看過,但是次版本是「導演版」,自然是由導演何福仁先生為此放映會特別剪輯。

狐狸之書(三)
假期期間朋友傳來照片,是日本某城的兩夫婦,帶著他們的狐狸家人在街道散步。我看到時感到驚訝,畢竟狐狸是野生動物。從網上得悉,原來越來越多日本人飼養狐狸作為寵物[註1]。我雖然喜愛狐狸,但對於飼養這事仍有保留,畢竟牠們是野生動物,即便宮城藏王狐狸村(宮城蔵王キツネ村)這個在山上的動物園,也被人垢病,因為狐狸數量過於密集。

四徑之美
日本新年假期,除了到神社參拜外,也會看跑步賽事。1月1日是全日本實業團隊的接力賽,而1月2日及3日則是東京箱根間往返大學驛傳競走。至於香港假期,也有連續3天的賽事,那是香港四徑。最近有一部紀錄片正式上映,名為《香港四徑大步走》(Four Trails),正與此有關。

永遠18的旅途
今年聖誕節假期,身邊的朋友很多外出過節。我只能以閱讀來慰藉。這次是選了李清志老師的新作《青春不只18——大人的鐵道旅行》。日本JR有一種獨特的票種,名叫青春18車票(青春18きっぷ)。當初設計這種車票,是為了讓正在放長假的學生到日本各地旅遊。

款待的溫度
最近多了一個習慣,每周上班日的其中一天會到家附近的茶餐廳吃早餐,久而久之與老闆娘多了交談。某天她提及某間經營已久的餐廳,因為業主加租而要結業。她慨嘆生意難做,疫情後以為會改善,怎知還要差。我說,疫情最大改變是生活習慣,因為當時防疫條例,大部份餐廳營只營業至晚上十時。

狐狸之書(二)
記得某年去香港書展,走到木綿書這個專門出版繪本書的櫃檯,選購繪本。剛好有些女士經過,從她們的言談,大概從事幼兒教育。她們說要選一些字比較多的繪本,好讓小朋友多學一點字。我聽到這,眉頭一皺,心想學習字真的有這麼重要嗎?繪本不應該是讓小朋友單純地享受閱讀嗎?

再坐一會?
如果你在辦公室上班,大概有超過8小時坐在椅子上。如果加上吃飯看電視閱讀等等,應該超過10小時。既然在椅子「生活」那麼長,自然會想找一張坐得舒服的。近廿年有很多不同的椅子,聲稱根據人體力學設計,使坐的得以長久舒適,且不影響脊腰。既然椅子是那麼重要,正好去理解一下「坐下」是怎麼一回事,《關於坐下這件事》正好是給予啟發。

庖廚故事
自閱畢董啟章的《香港字》後,很久沒沉浸於香港歷史的文學作品。最近讀畢的文學作品,由葛亮的《燕食記》則讓我再次回到那時代中。《燕食記》整本共40萬字,台灣版頁數接近600頁。究竟是什麼吸引我去閱讀,且愛不惜手?記得第一次接觸《燕食記》,是在上環的見山書店,硬皮書且簡體字版。

狐狸之書(一)
自從家多了一隻狐狸公仔,竟吸引我找來不少跟狐狸有關的書籍、繪本。之前曾介紹兩本以狐狸與人的故事《彼得與他的寶貝》及《回家》,今次介紹一本書及一本繪本。第一本是《日本人為什麼不再被狐狸騙了》,作者是內山節。一看書名就知,是伏。然而,這書名又同時勾起我的好奇心,結果仍是買了電子版。

陳雪式的「推理文學」(下)
這次是《無父之城》。故事發生在一個小鎮,一位議員的女兒在生日派對後失踪,當地警察只當作失踪人口處理,沒有繼續查辦。議員唯有聘請私家偵探陳紹剛來尋找真相。與此同時,因失戀而心情跌至低谷的作家汪夢蘭,也因為工作到這個小鎮。兩個外來人在這小鎮相遇,並一起查案。

陳雪式的「推理文學」(上)
最近讀畢兩本陳雪的長篇。兩本的寫作手法甚相似,它們分別是《摩天大樓》及《無父之城》。先講出版較早的《摩天大樓》。它在2015年出版,這書本來銷售不佳。但因為2020年的網絡劇出現[註1],讓這本書大賣,2023年再出新版。故事講述一座摩天大樓發生謀殺案,被害的是摩天大樓的其中一位…

重訪美麗新世界
某天逛獨立書店,看到這本《重訪美麗新世界》,本以為是小說。仔細看作者,發現竟是由《美麗新世界》的作者阿道斯.赫胥黎所寫,即由作者親自書寫。覺得很有趣,故買下來閱讀。《美麗新世界》是其中一本反烏托邦小說,其餘兩本為由喬治.歐威爾所著的《1984》,及由尤金‧薩米爾欽所著的《我們》。

小王子的戰爭
每當提及聖‧修伯里,必會提及已經翻譯成多於250種語言的《小王子》。最近新聞報道,《小王子》的打字稿準備拍賣,預估叫價至少125萬美元(約4010萬新台幣)[註1]。其真貴處是打字稿在世間暫時只得3本,而且還有聖‧修伯里的手稿。據聞很多博物館都有意競投。

古書店的家族故事
最近兩次到東京,總會到神保町古書街[註1]。這裡有著最多舊書店(也有賣新書的書店),是愛書人士的天堂。每間書店都有它專賣的書籍,如古地圖、文學、古籍、歷史、版畫等。這些書的質量很好,甚至有些不能亂碰,因為價值不菲。每每進到古書店,都會樂而忘返。

祖師奶奶的大學生活
9月30日是祖師奶奶張愛玲的冥壽。每到這日子前後,有很多文章、研究「出爐」。特別以逢五逢十的時間最熱鬧,不但華文世界的雜誌出版,只要有一丁點跟張愛玲有關,都會參與這盛事。作為張愛玲曾就讀2年多的香港大學,也自然辦了文獻展。與此同時也有研究張愛玲在香港大學的點滴,這就是《緣起香港:張愛玲的異鄉和世界》,作者黃心村。

女子教育
某天朋友傳來一篇Threads,所講是信徒如何在教會找對象,主因是基督教信仰中重要思想:婚姻要建立在同一信仰。這種思想,其實也在香港開埠的教育體系出現。不過,隨著時代的轉變,它變成另一種狀態。這次介紹的書籍,就有講述這段歷史,書名叫《女仔館興衰:香港拔萃書室的史前史(1860-1869)》,作者陳煒舜、方頴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