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活在人生的真實處~與憂鬱症朋友對話
與老友的相聚與感悟
上週四,我與一位許久未見的朋友相約喝咖啡。她是我以前公司裡的同事,當年是單位裡的得力助手。然而,隨著部門調整,我們各奔東西。她當時選擇去另一家公司,但可能因為工作壓力過大,後來不幸罹患了憂鬱症。這些年來,我們偶爾聚會聊天,看著她的病情起伏不定,我只能懷著理解的心,支持她繼續接受治療,希望有一天她能重拾開朗的人生。
前不久,我在《康健》雜誌上讀到一篇關於憂鬱症的文章,提到這是一種腦部病變所致,會影響患者的情緒與精神狀態,嚴重時甚至可能演變為「思覺失調症」。雖然我對憂鬱症的了解有限,但明白不能用單純的「鼓勵」來安慰患者,而應以同理心傾聽他們的感受,透過溫暖的對話幫助對方舒緩情緒。
對話中的發現
與她的交流中,我發現她最常提到的,是自己對外界眼光的極度敏感。她覺得三十幾歲的自己,應該達到與年齡相符的成就,卻總認為自己不夠好、被人瞧不起。工作壓力讓她無法承擔任何職責,一點點批評或負面評論都能讓她崩潰並逃避現場。曾經是聰明伶俐的社群小編的她,如今因恐懼「他人的眼光」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淵。
她的痛苦源自於對「別人的評論」的過度解讀,這些人包括朋友、家人、伴侶,甚至是網路上的陌生網友。他人的一句話或一個眼神,都可能被她轉化為自我攻擊的模式,導致情緒崩潰。看著她的掙扎,我嘗試分享一些我所理解的「真實世界」。
真實世界的選擇性認知
我們的世界其實是由「選擇性認知」構成的。沒有人能全知全能,我們所感知的一切都是大腦篩選後的結果。她曾提到,當丈夫嫌她胖,要求她減肥時,她感到無比憤怒;但當提起丈夫全額資助她赴加拿大遊學時,卻又深感丈夫的支持與溫暖。我藉此告訴她,這就是一種認知的選擇。我鼓勵她練習自我覺察,學會專注於那些讓自己感到愉快的想法與感受。當負面情緒開始蔓延時,要試著停止並觀察自己的念頭,進而選擇更有助於身心健康的方向。
生活中,許多人活在假象的世界裡,比如他人的評論、社群網站的按讚數、財富地位等表象。但其實,真實的世界是每天的簡單體驗:一杯熱咖啡、與家人互道晚安,這些點滴才是生命的本質。
過去與現在的連結
談話間,她提及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認為母親對她與哥哥的教育方式塑造了她現在的性格。我告訴她,能意識到這些影響是成長的起點。從許下「走出憂鬱症」的願望開始,逐步練習自我覺察,選擇正向地面對現實世界。我提醒她,放下對世俗價值的執念,才能真實地活在當下。
從內在調整出發
生活是我們對自己的設定。最後,我與她分享自己如何通過內在的調整,去實現理想的生活方式。懷抱感恩之心,選擇正向的事物,能讓我們從中獲得力量。面對負面事件時,不逃避也不過分糾結,而是尋找解決方法,坦然接受挑戰的存在。
體驗生命的本質
我告訴她,生活是一場充滿體驗的旅程,而這些體驗只是過程,並不能改變我們的本質。無論生命中經歷了什麼,我們都值得擁有幸福與美好。我分享自己的經驗:年過五十後,我逐漸體會到,衰老本身是一種享受,讓人變得更加自由,並從中看見生命的圓滿與自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